郑和的这次航行是他的第三次远航,与前一次一样,出发点仍是刘家港,出行那天,风和日丽,睛空万里。此时正是江南的春天,岸上杨柳依依.碧草青青,鲜花簇簇,正应了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岸上皆是送行的人群,这里既有朝廷的王公大臣,也有普通的百姓,每个人的心里脸上都和这这大好的春天一样,其乐也融融。他们都来送别我们天朝的这些勇士们。而远望水面上几百艘大船整齐排列着,旌旗飘扬,号鼓阵阵。那气势,那气魄,使每个到场的人都热血沸腾,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就在此时。
徐天霸辞别父母,登上大船。临行时父母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并且派老家人徐封左右待奉。天霸也是热泪盈题,表示自己多则四年少则三年就一定会回到天朝,回来报答父母。书中暗表,郑和对天霸很是喜欢,特意安排他与自己同船,也就是乘坐那宏伟的宝船。
这艘宝船长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有罗盘针,配有航海图,真正显示了我浩浩中华的大国雄成。
郑和辞别众人,稳步走上宝船。今天的他更加显得是那样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一声声嘹亮的军号响起。船队开拔了,无顿时只只舰船如条条巨龙,乘风破浪,驶向远方,不久船队就进入大海。
天霸此时正站在甲板上,他极目向远处眺望,除西海岸是陆地,其他的方向都是辽阔的大海。大海真辽阔啊,难怪古人有“望洋兴叹”的传说,真应了“日月之行,若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蓝天下碧波荡議,远处海面雪白的沙鸥时起时落,耳只听到船桨击打水面的哗哗声,这一切是多么的人心旷神怡。
天霸正看的出神,此时郑和的随从将天霸叫了过去。天霸很崇拜这位传奇的英雄,他见了郑和,恭敬地问:“大人有事吗?”郑和见天霸如此拘谨,就笑着说:“贤侄又何必如此客气,我与你父同殿称臣,友情深厚,以后不必客气,以后就叫我叔叔就好了.天霸点头称是。原来郑和叫天霸来是要天霸陪他下棋,再一层郑和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想拉近一下感情,考察一下天霸。
天霸平时好动不好静,好武不好文,下棋并不是他的长处。但他天生聪明,异赋专来,前三盘虽然都输了,但一盘比一盘有进步,到了第四盘居然与郑和下平了。郑和很高兴,称赞天霸天资聪明。又与天霸谈论武功。更是惊叹不已。他发现天霸对武学的理解有些地方甚至都超过自己。郑和何等之人,当日跟随成祖屡建奇功,武功高强,他的看法自不会错。实则他那知,站在面前的竟是神猴转世的灵童,天赋何其高。郑和又与天霸谈论文学,发现天霸也不错,只不过比武学差多了。问他海外语言了解多少,天霸据实回答,了解很少。郑和说去海外,不会当地的语言怎么行,他就给天霸安排了专人给天霸教授海外必须了解的日常用语。反正船队要在海上航行很长时间。天霸虽然不爱学习,但为了上西方也就不得硬着头皮学,对亏他天资好。可说是过日不忘,因此他的进步很快。
在天霸学习的同时,船队已顺利航行了一个多月,期间有风和日丽之时,也有狂风呼啸,大雨滂沱之时,好在舰船优良,也都一一涉险而过。由于天霸人缘好,仆人船员也都乐于跟他交往。知他第一次上船,所以每当到了新地方,或有什么奇特的事,也都乐于叫他。这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这也减轻了他学习洋话的烦恼。海里生物基本都见过了解了。这使他不由惊叹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过台湾海峡时,台湾的官员,渔民给船队送来了礼物。郑和也命令船队给他们留下了一批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使天霸第一次见到了祖国宝岛的人民,也感受到了同为炎黄子孙的深情厚谊。
船队过了台湾海峡,就进入了广阔的南海,这时船队与陆地越来越远了。多数时候周围只是茫茫的大海,偶尔也看到有几座小岛,并且有时还看到有缕缕炊烟,但船队的目的地是西洋,也就无暇上岛看看。
几日来天霸只觉得这天是越来越热。船上的气象师夜观天象,说不日就有风暴。于是郑和下令督促船队急速前行。但还是有点晚了。一天的夜里,海上就刮起了狂风。顿时平日慈祥的大海就如同变成了暴怒的凶神,掀起滔天的巨浪,排山倒海般扑向船队。原先天霸认为很庞大坚固的海船此时就像风中的一片落叶般轻巧,又好似地震中将要坍塌的木屋,吱吱嘎嘎,好似随时都有被狂风撕碎的感觉,那形势太恐怖吓人了。郑和连忙查看海图,见距离最近的海岸也还有一天的航程,来不及了,怎么办?猛然间,郑和发现了海图上标注的几个小点,对了,海上珊瑚岛。于是郑和便命令向其中的一个珊瑚岛方向驶去。此时海风比刚才更大了,但好在距离并不远,果然经历了半个时辰的航行,船队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海岛。因为是在夜里,看不清海岛的轮廓,船队便在背风向停靠,这虽不如海港那样安全,但起码有小岛的庇护强多了。但遗憾的是,由于船队的船太大,而且小岛的近岸边水又太浅,船队只能在距岸边十几丈处抛锚,这还是不能完全躲避风暴的侵害。怎么办?郑和把情况向随从官员讲了讲,看大家有什么好办法,众人也都一筹莫展。此时天霸说:“大帅何不将船链拴在一一起,那样也许可以减轻单个船所受的颠簸。”“好主意!”郑和和众人都觉得天霸此意见不错,于是马上下令,各船靠拢,相簸。”“好主意!”郑和和众人都觉得天霸此意见不错,于是马上下令,各船靠拢,相的四周垂下重物,这样船确实颠簸的不那么厉害了。
回到仓中,郑和称赞天霸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天霸笑道:“这纯粹是误打误撞,我也是受《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庞统给曹操献的连环计的启发。”郑和笑道:“那不同,当年庞统出的是馊主意,而这次你出的可是好计策!
这次暴风刮了足足有两个时辰,后来才渐渐平息。多亏郑和准备充分,船队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只是刮坏了一些晾望塔,折断了一些桅杆,少数船只也有进水的,但人员无一人折损,真是万幸。过去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大风暴,有一次光船只就折损了十几只,人员伤亡上百人,这次多亏了郑和调动有方,又加之有天霸的好主意,真是难得。
天明后,人们正在检查船只受损情况,忽然听到岛上有嚎哭的声音,其声甚是悲惨。人们不由朝岛上望去,这回看清了,此岛并不大,约莫有三五里方圆,岛上树木不多,隐约见有数栋房屋。哭声便是从那里传来的。
郑和便让放下小船,带了十几个人驶往小岛。另外他命令其余人不许登岛,这是为了怕人多了惊扰了当地百姓。天霸也随郑和登上了小岛。他们向发出哭声的地方走去,没到近前,就看到岛上一片狼藉。房屋大多数已经倒塌,而岛上的树木也大多都折断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足见昨晚上的风暴破坏力有多么强。快到近前了,见一栋倒塌的房子前隐约间一群人正围着什么在看,岛上的人见有登岛的人,起初有点惊慌,但看到他们是明朝官军的装束,也就不那么紧张了。进到人群中,人们才发现地上躺着一个中年男子,满身血污,看样子已经死了。而旁边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正在哭泣,周围的人也都哭红了眼。原来这位男子在风暴中不幸被砸死了。这个妇人见丈夫死去,房屋倒塌,渔船被毁,因此才号哭不已。当郑和问明了情况,便对那个妇人及众渔民说:“大家不要惊慌,我乃大明天子的使臣,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帮着解决的。”周围人听他这样说,都纷纷跪下给郑和磕头,口称他们是大明的子民,因常年在外打渔,所以就古据了这个小岛,盖起了房子立起了新家。郑和又详细询问了这个岛叫什么岛,岛上共有多少人居住,生活怎样。渔民们一一作了回答。原来这个小岛还没有名字,岛上也就十几户人家,全是打渔谋生的。生活虽然艰苦了些,但还过得去。被砸死的渔民叫马六,为人厚道,谁承想竞遭此横祸。郑和听到这些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马六一家遭遇悲惨,欣慰的是在这远离国上的大海上竟会遇到大明的子民。于是郑和差人将马六安葬,并且给他家盖起了新房子,还赠给他家一条新船,又给了他们留了足够的粮食。而周围的渔民凡是在风灾中受灾的,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教济。岛上的渔民们一看郑和这样爱民如子,都纷纷跪下感谢他的恩德。并且请郑和为这个岛起名。郑和略沉吟,说:“为了期盼乡亲们平安幸福,就叫平安岛吧!”大家都纷纷表示赞成。
后来岛上的渔民为了纪念郑和,便在岛上为郑和立碑,小岛久而久之就叫郑公岛了。且不说岛上的渔民如何感激郑和,单说船队安排好岛上的事情,修复了受损的船只,便又扬帆出行了。岛上的居民纷纷酒泪相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