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五年之后。

雷镇悲哀的发现,修炼的道路好艰难。

开始以为是身体弱小的原因,修炼三清诀时,天地灵气若有若无,修炼效果大打折扣。

两岁之后才搞明白,是这天地灵气太过稀薄的缘故。

屋子里面,是绝无一丝可能有灵气的,修炼三清诀只是做无用功。

屋子附近,也要在大树或者绿植茂密的地方,才有那么一丝灵气。

所以在刚刚学会走路之后,他最常去的玩耍地点,就是家中院子里的树丛,草丛。

他也怀疑过,这灵气的成分,是不是和前世的蓝星一样,由氧气构成,森林或者绿植茂密的地方更丰富一些。

但是母亲杨秀兰抱着他在外玩耍时,在江河湖水边,能感受得到丝丝灵气。

一块块巨大的石头中,也能体会到灵气的波动。

甚至厨房的灶台里面,那柴草燃烧的火焰,里面也有灵气的气息。

有时候站在空地上,一阵风吹过,也能觉察到有灵气在里面。

这灵气的分布,简直就是跟开盲盒一样。

明白了灵气的特点后,他只要醒着,就坚决要到屋子外面待着。

想尽一切办法吸收灵气。

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吃奶睡觉,起码有六个时辰,他的三清诀始终处于运转状态,拼命吸收每一丝灵气。

誓要扼住天道咽喉,尽享灵气自由!

终于在五岁之时,将三清诀修炼到玉清境一品。

真不容易呀。

……

清晨。

雷镇站在家中院子里的大树下,细细体会玉清境一品给身体带来的变化。

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就是手脚力气大一点,精神足一点。

这只是起步,是最最基础的部分。

说到底,这三清诀也只是吸收修炼灵气的基础法门。

虽说修炼到极致,也可以呼风唤雨,翻江倒海。

但法术神通的妙用,还是得靠学习其他的修炼法门。

母亲杨秀兰端着饭碗过来:“镇儿,来吃饭,吃完饭一会带你去逛庙会。”

五岁的雷镇早就可以熟练的吃饭,但杨秀兰十分宠溺他,依然坚持给他喂饭。

雷镇边吃边含糊的问道:“娘,哪儿有庙会啊,哪里远吗。”

杨秀兰温柔的说道:“不远,离咱们这也就二十里地。不用你走,你还是个小娃娃呢,哪能走这么远的路,让你爹背着你。”

吃完早饭,一家三口先来到镇上自家油坊。

雷忠给店里伙计交代了一番,然后约上其他几家店铺的东家或掌柜,一同向庙会地行去。

正是早春三月,乍暖还寒的季节。路旁的野草,也开始返绿。

路上行人越走越多,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来赶这这个庙会。

雷镇趴在雷忠的背上,听着周围人的闲聊,了解了这庙会的一些事情。

离小河镇二十余里,有一座山,名叫中北山。

山上有一座乾元道观,供奉的是元始天尊。

道观年代悠长,庙会也举办了好些年。

众人脚程很快,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中北山脚下。

游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山脚下挤得满满当当。

有刚到在此驻留歇息的香客,也有许多的小商贩,叫卖着各种小吃瓜果,热闹非凡。

停留了一会,杨秀兰给雷镇买了几样小吃,一家三口便向山上大殿走去。

中北山虽不是很高大,但胜在秀丽雄奇,景色怡人。

乾元观建在半山腰,刚向上走了几步台阶,雷镇便觉得灵气变的浓郁。

奇怪的是,到了乾元观山门处,灵气反而没有山下的多。

先随父母走进大殿,拜了拜道观里供奉的元始天尊像。

因为拜的是师祖,雷镇显得格外恭敬。

见一个刚会走路的娃娃这么虔诚。

旁边的人看了啧啧称奇。

雷忠两口子不说,心里倒是乐开了花。

拜了天尊,上了香之后。

一家三口在殿外漫步,欣赏四周风景。

走到大殿一侧围栏处,忽听到一阵喧闹。

那里已经围了一堆看热闹的香客。

围栏外是一片平缓的山坡,林木稀疏。

那稀疏的树木下,竟有约百人在打坐。

灵气在这里减少,就是被这些人吸走了。

他们间隔大约两米左右,零零散散遍布整个山坡。

细看装饰,大多是道门中人。

有两人正在争吵。

喧闹声正是来自这里。

旁边的人不住劝和。

“这个地方一直是我在用!你给我让开!”

一黑袍道士怒气冲冲说道。

“谁先到谁用,这块地又没有写你名字!”

与他对峙的灰衣道士毫不示弱。

“你眼瞎了吗,你看这不是写着字!”

黑袍道士理直气壮的指着地上。

众人随他手指处一看。

地上不显眼的地方,浅浅写着“占座”俩字。

“你讲不讲道理!你一上午不来,写了两个字这地就是你的了!别人就不能用?”

灰袍道士怒道。

“对!我写了字就是我的!给我滚开!”

黑袍道士越发气焰嚣张。

“那我今天还就不走了,怎么着吧!”

灰袍道士不甘示弱。

黑袍道士挽起衣袖,上来就是一拳。

灰袍道士莫名挨了一拳,也恼火了。

抓住黑袍道士的衣服,两人扭打在一起。

旁边劝和的人急忙把两人分开。

“统统住手!”

“你们真是太放肆了!”

围栏处,一名管事模样的道士高声呵斥。

“今日我乾元观盛会,天地灵气汇聚更胜往日。我观广开方便之门,允许你们这些散修在此吐纳修行,可不是让你们来打闹撒野的!”

山坡上闹事的、劝和的道士纷纷道歉。

乾元观管事显然不想将事情闹大,说了几句批评的话,留下两个小道士在此看管,转身便走了。

挑事的黑袍道士没有了刚才的嚣张,灰头灰脑的悄悄离开,去寻另一处地方打坐。

喧闹平息,围栏处看热闹的人也散去。

太阳渐渐移到正当中,时间正是午时左右。

雷镇牵着父母的手,准备离开时,忽然平地刮起一阵风,吹的他眯起了眼睛。

等他睁开眼睛时,惊讶的发现,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父母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他一时有点慌神,四处望去,不知道该向哪里去寻找父母。

再转过头时,一个人出现在面前,笑吟吟的望着他。

雷镇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

“师傅!”

雷镇激动的喊道。

正是师傅云中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