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眼皮微微耷拉,
看向地面,
陷入了沉思。
“这小子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可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咱自从建国大明之后,北击北元,南平南越。”
“登基后不久颁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天下百姓可以随意开垦荒田。”
“只要开垦多少,都是农民自己的。”
“况且,咱还替他们想到了产权问题。”
“就算原主人找过来,咱老朱给他们做主,只要这块荒地谁开垦了,那就是谁的!”
想到这里,
朱元璋不禁面露喜色,
对于这个政策,
可是他和李善长和刘基彻夜讨论后的结果。
是大明对于恢复民生所颁布的第一个政策,
可不能出现意外。
事实也证明,
三人不愧是当代最为杰出的政治家,
这项政策推广实施的非常顺利,
一经颁布就得到了民众非常积极的反响。
当年粮食产量就立刻上升了一大截。
让多少人吃上了饭,多少户人家都免受了妻离子散的境地。
只要够勤奋,就不可能吃不上饭!
朱元璋想到这里,
自负的想到,
“咱这项政策也算是为大明的所有贫苦人民打开了一条生路。”
“但凡辛苦劳作,多开垦一点荒地,无论如何都是能养活这一家老小的。”
想到这里,
朱元璋恍然大悟,
苏良之所以会这么的穷困潦倒,不就是因为他懒吗?
有了自己颁布的这个政策,
只要是能够出现勤奋一点,
那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日子过成现在这个样子吧。
想到这里,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
那时候都是给地主家种地,放牛。
自己家的那点地根本就不够用的。
若是当时元代皇帝能够颁布这个政策,自己何至于造反?
不要说自己了,
要是当初真的有这个政策,元末何至于“黄河一支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那将会是“大元万岁!”
想到这里,
朱元璋想到这个,
瞬间就明了了,
苏良之所以会在天子脚下还能如此的贫困潦倒,
肯定就是因为他太懒了。
毕竟自己已经把路给铺好了,怎么发家致富,怎么走上小康,那就看他们自己了。
毕竟自己又不能将所有的都递到脸上。
朱元璋自认为已经想明白了一切,
自信的抬起头,
看向苏良。
“小子,咱曾经颁布过一个政令,只要是开垦荒地,那就是你自己的土地了。”
“这个政令可是全国实施的,别告诉我你不知道。”
苏良点点头,
示意自己知道这件事。
朱元璋见状,
仿佛证实了自己心中的猜想一般。
继续说道:
“那难道你就不能多开垦一点荒地,多种点粮食,生活不就慢慢的好起来了吗?”
“归根结底,还是你自己的懒惰害了你自己。”
说罢,
朱元璋摇摇头,
“哎,若是让我们那时有这么好的政令,何至于造反啊!”
一边说着,
朱元璋微微仰起头,
眼神中透露出向往的神色。
苏良看着朱元璋的这副样子,
不禁感到有一丝丝的好笑。
同时也想到了一种能够再次气到朱元璋的方法。
只见苏良不紧不慢的说道:
“难道你觉得自己的这个政策很好吗?”
“说真的,你颁布这个政策的时候动脑子了吗?”
“难道你就不知道这个会对大明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吗?”
苏良说着,
眼睛死死的盯住朱元璋,
就好像是在指责他一般。
盯的朱元璋心中一顿发毛,
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政策真的出问题了。
“咱的这项政策可是在颁布之前找李善长和刘基仔仔细细的讨论过好几天。”
“按理说如果真的有问题的话,就算咱没有发现,那这两个可是天下大才。”
“若是他们两个同时判断都没有发现问题的政策,恐怕真的就是没有问题了。”
想到这里,
朱元璋心中大为安定。
“看来这个小子又在虚张声势了。”
在朱元璋看来,
苏良之前所说的“天子脚下如此贫困,那远离天子的地方的百姓应该更加贫困。”这句话就是偷换概念的虚张声势。
那这次说咱颁布的政策有问题,那也一定又是在虚张声势了。
“这小子只是嘴上说政策有问题,但是没有说出问题在哪。”
朱元璋不由得心中大定。
更加确定了苏良根本就是口嗨说说而已。
只要证明他自己的政策没有出问题,
那就都不是事。
苏良好像是看破了朱元璋心中的想法了一般,
开口就让朱元璋破大防!
“我说,老朱,你这简直就是在造福地主啊!”
“这项政策就是竭泽而渔,为了大明长久考量,根本就是在消耗大明的国本!”
......分割线...
新书求一切数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