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朝自救指南 > 第六章风起云涌
换源:


       乾清宫外。

看着乾清宫内燃起的大火,王忠对着身边叛军有些慌乱地道:“那个崽子放的火,不知此事不可闹大吗?如今,京师并未完全落入咱们掌控之中,万一那些食古不化的忠义之臣前来搅局,事后发难这可如何是好……”

“王大伴啊,那些大臣发难事小,燕王不快事大啊。燕王殿下要的可是一个完整的京师,若是乾清宫被付之一炬,那日后咱俩想必也会吃不了兜着走,这可怎么办啊。”王守将更加焦急。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攻破大门,抓人救火啊。如今大门眼看就要攻破,王守将,你先带一队人去取水,准备门破后的救火事宜”

“好。”王守将应和一声,带着五百叛军去准备救火事宜。

虽然叛军被分走一队人马,但眼看宫内火势越来越旺,王忠越发的焦急,叛军的攻击也越加疯狂。

乾清宫的火越来越大,映红京师夜晚的天空。彻底打破了京师的寂静。

百姓不明所以,惊恐万分,家中静默流泪,一些大臣府邸反而热闹起来。

兵部尚书茹瑺府邸(1401年3月原兵部尚书齐泰,翰林学士黄子澄被罢官还乡,茹瑺被任命兵部尚书)灯火通明,大堂四柱上方,高挂四盏风灯,堂内几人的脸色被灯火照映得愈发阴暗森然。

茹瑺端起茶盏,慢悠悠品了一口,缓缓道:“皇宫火起,诸位如何看?”

兵部侍郎李济道:“还能怎么看,六月梅雨季,走水不可能,想必是王忠和徐增寿提前宫变,想以皇宫走水遮掩自己的阴谋。这两蠢货,也不提前跟咱们吱唔一声,难道不怕皇帝逃出皇宫,心生警惕,从而打乱燕王殿下的计划,被责怪吗?”

茹瑺冷冷一笑:“逃出皇宫,呵呵……王忠和徐增寿既然敢这么干,必定是雷霆一击,那书呆子皇帝,逃不出去,至于燕王的计划,皇帝早死晚死都一样,影响不大,只不过事后会引来燕王不快,被责怪一番罢了”

曹国公李景隆道:“茹尚书,既然皇帝死活对计划影响不大,那咱们也赶紧出手吧。”

茹瑺瞥了李景隆一眼:“出手?做什么?”

“活捉朱允文啊,还能做什么。若是王忠和徐增寿已得手,那咱们就把皇帝抢过来。哪怕是尸体也行啊。燕王不日兵临城下,这可是头功啊”李景隆满脸急切。

茹瑺轻蔑一笑:“鼠目寸光之辈,要那功劳何用。”

李景隆被辱,面露不快,还未发作,茹瑺抢先开口解释道:“别不高兴,弑君的功劳,太脏。阉狗王忠和徐增寿争抢,老夫却不屑为之。燕王要得是一个完整地京师。建文死后,明日京师必定大乱,咱们稳定好京师,等燕王兵临城下,献城即可。人啊,有些时候,吃相不要太难看,免的惹一身骚,坏了名声。”

堂下众人闻言,思索片刻,皆喜笑颜开。李景隆虽心有不快,但也不再言语。

显然,他们也认同茹瑺的计划,弑君的罪名,终究还是太脏了,让别人去背就好,自己还要留着美名,为这天下苍生,无奈献城。

茹瑺的目光望向堂外,远处火光漫天,仿若晚霞残阳。

茹瑺叹了口气,眼神流露悲悯之色:“陛下,终究是君臣一场,老臣祝您,一路好走。”

另一边,征北军事程济府邸。

卧房内外。程济心腹管家向房内问道。

“老爷,暗线传来消息,皇宫火气,王忠和徐增寿提前宫变了,如今咱们又该如何行事?”

“以不变应万变,坐看京师风云。”房内传来程济清冷的声音。

管家面露犹豫,思索片刻,开口道:“若今夜皇帝崩了,那燕王殿下交代的任务如何是好。”

卧房内的床榻上,程济瞥了一眼被自己放在衣柜之上的一个红色木箱,对着门外缓缓开口。

“皇帝死就死了,反正他迟早都要死。也省得老夫日后装神弄鬼,再多此一举。事后若燕王不快,那就一推二五六,自有王忠和徐增寿二人背锅,于老夫何干”

“老爷说的是。燕王那边倒好交代,可皇宫火势太大,京师明日必定大乱。到时候满城风雨,今夜若毫不作为,老奴担心日后一些风言风语,会影响老爷名声,毕竟您是翰林编修出身,忠君爱国之名不可丢”

“管家倒是有心了。你说的不错,即然不去救驾,又想保全名声,那就只能牺牲一些东西了”

程济笑呵呵说完,低头看了眼身边爱妻,眼中狠戾一闪而逝。

对着门外叹气道:“唉,管家,你带人把夫人拉出去,乱棍打死吧,知道明日怎么做了吗?”

“小的明白。”

管家阴森森回了一句,呼来两个心腹,把平时娇贵的夫人拖了出去。

不久,程府响起一阵女人凄惨的叫喊,随后又重归寂静。

与茹府和程府皆不相同,中山王府此刻却很是诡异,府内安静吓人,府外却一片肃杀之气。

徐增寿扫视着门前千万披甲带戈的将士,大喝道:“我再说一遍,你们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老兄弟,今日若是胆怯退缩,那就站出来,毕竟这是谋逆叛乱,若是事败,必会被诛杀九族,害怕也是情有可原,哪怕今日你们站出来,依然还是我的兄弟,我不怪你们。”

千万将士纷纷单膝跪地,齐声大喝。

“吾等无怨无悔,誓死追随将军。”

“好,好,好。我徐增寿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有你们这帮兄弟。”

徐增寿仰天大笑,拔出昔日中山王佩剑,剑指皇宫方向,大喝:“兄弟们,今日不成功,便成仁……出发。”

成千上万的将士,装备齐全,身披黑色甲胄,宛若黑色洪流向洪武门涌去。只是队伍里一名身穿太监服饰的身影有些刺眼罢了。

世间皆有黑白,王朝必有忠奸。

既有奸臣忤逆犯上,必有忠臣赤胆忠心。

文学博士府,今夜一样灯火通明。

方孝孺一直都是一个很纯粹的读书人,曾被洪武帝朱元璋欣赏称赞是品行端庄的人才,后被姚广孝称呼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此刻方孝孺正在书房著作《逊志斋集》,那是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陶醉创作之中,并未察觉到屋外天空的异常。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叫喊声。

“父亲,大事不好,皇宫大火起,喊杀声不断,宫中恐有变……”

大儿子推门而入,脸色慌乱地看向方孝孺。

放下执中笔,起身,匆忙走到院落。抬头看向皇宫方向,方孝孺脸色大变。

“这个时间段,宫中怎会起火,不好,陛下恐有危难”

扭过头对大儿子吩咐道:“我辈读书人,食君禄,忠君事,岂能见君危难而不顾,召集府上所有人手,跟随老夫,去皇宫救驾。”

在大儿子的召集下,方府无论老弱妇孺,家臣奴仆,乌泱泱集合成一片,人群之中,手拿棍棒者有之,扫帚铁钎者有人,菜刀擀杖者亦有之。

书香世家的方府,连一件像样的兵器都未找到。

两鬓泛白地方孝孺接过儿子递来的棍棒,带着一家老小,出了府门,向皇城方向赶去。

方府只是京师冰山一角,朱允文作为一代文君,虽军事一败涂地,丢了江山。但忠君爱国之士还是有些地。

一座座文臣府邸大门大开,有刑部侍郎暴昭,御史大夫景清,户部侍郎卓敬,右侍中黄冠,吏部侍郎连子宁等等,建文二十七烈士,除十六人,如刑部尚书侯泰,礼部尚书陈迪在外督促粮草,招兵勤王外,剩余九人皆呼朋引伴,带领家中亲属家眷,奴仆杂役向皇宫敢去。

去皇宫,必过御前街,众大臣带着家眷仆役,乌泱泱一片,赶往皇宫,在御前街慢慢汇合到一起,相视一眼,虽面露焦急,但彼此之间都看到赞许的眼神。

众人在方孝孺的带领下,向皇宫赶去。

与忠烈文臣表现不同,被朱允文给予厚望的长兴侯耿炳文,此刻府邸却格外幽静。

自滹沱河之战兵败以后,皇帝大怒,老将耿炳文被禁足家中,圣宠不再,往日威严荡然无存。

加上这两年来,前线战场一败再败,国事愈加糜烂,京师大臣和百姓把这一切罪责都归责于当初耿炳文那一战。每日都会有一些好事百姓,把家中烂菜叶和臭鸡蛋,砸入侯府,以此泄愤。

面对这一切,老耿是有苦难言,勒令侯府紧闭大门,除下人每日必须外出采买生活之物外,他人严禁出府,避免跟京师百姓起了冲突,落人口实,被言官御史弹劾,引来更大的麻烦。

如今耿府一片破落,昔日威风老将更是落的,只能每日借酒买醉的下场。

耿府院内,老耿早喝的面红耳赤,显然已经醉酒,看着京师漫天火光,露出迷茫和回忆之色,自言自语道:“这火光好熟悉,好像当年滹沱河之战,朱棣那老小子放地那一把火……”

皇宫的火越烧越盛,京师越发热闹起来。乾清宫的厮杀也越加的疯狂。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