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冉闵的父亲—冉良是魏郡内黄人,其祖先曾经担任汉朝黎阳的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
后赵明帝—石勒击败乞活军统帅—陈午时,俘获冉良。
当时冉良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石瞻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石虎很宠爱他,如同对待自己孙子们一样抚养他。
等到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多有计谋。
在后赵政权,他先任建节将军,爵位自西华侯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等职。
后赵建武四年(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石虎派大军征讨鲜卑慕容氏政权,冉闵也随军出征。
同年,后赵军在久攻棘城不克后撤退,途中为燕王—慕容皝所派慕容恪部击败,从而损失惨重。
当时,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唯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
此战之后,冉闵威名大显。
石虎回到邺城后,因氐族首领—苻洪父子有讨伐段部鲜卑的殊功,加封他为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西平郡公。
冉闵对石虎说:“苻洪才智杰出,得到将士们的拼死效力,他的儿子们(苻健、苻雄等人)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苻氏拥有强兵部曲五万人,驻屯在都城的附近,应当秘密地除掉他们,用以安定国家。”
闻言,石虎不仅不听,反而更加地厚待苻洪。
后赵建武五年(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镇守邾城。
石虎得知后,任用夔安为大都督,出兵五万南征荆扬,冉闵与石鉴、李农、张貉、李菟等人随军出击。
在这次战役中,冉闵于九月份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晋将—蔡怀,立下战功。
赵太宁元年(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冉闵参与镇压戍卒梁犊兵变,立下战功。
此后,他的威望更高,胡、汉各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后赵太宁元年(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
当时,刘太后与丞相—张豺专权,任命彭城王—石遵为左丞相、义阳王—石鉴为右丞相,以示安抚。
彼时,石遵屯驻在河内,与平定梁犊叛乱归来的冉闵、姚弋仲、苻洪等在李城相遇。
冉闵等人劝说——石遵攻回邺城,讨伐张豺,继承帝位。
石遵答应,于是,便与冉闵等人杀奔到邺城。
五月,石遵的部队驻扎在荡阴,士兵达九万人,任冉闵为前锋。
张豺打算出兵拦截,但邺城军民闻知石遵等人到来,纷纷出城投降,张豺无法制止。
石遵一路顺利进入邺城,杀死张豺,废黜石世。
随即,即位为帝,并任命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这时,沛王—石冲正镇守蓟城,当他听说石遵杀死石世自立后,便率军五万南下。
石遵劝说石冲退兵失败,便派冉闵、李农率领精锐士卒十万人北上,讨伐石冲。
冉闵等率军在平棘大败石冲,于元氏县将其擒获,石冲在随后被赐死,并坑杀其士卒三万多人。
除了帮助石遵击败反抗势力以外,冉闵还曾劝说石遵防备镇守关中的氐族首领—蒲洪,使蒲洪被罢去都督职位。
蒲洪感到愤怒不平,在回到枋头之后,便遣使向东晋投降。
当初,石遵从李城出发时,曾对冉闵说:“努力吧!事成之后,我就让你做太子。”
但到他即位后,却立石衍为皇太子,这让冉闵颇感失望。
冉闵自认为功高一时,“欲专朝政”,而“石遵不听”。
等冉闵总揽内外兵权之后,便安抚手下的将士,奏请让他们全都出任殿中员外将军,封关外侯,并赏赐宫女。
石遵对于冉闵的作为不加怀疑,反而对这些人题记姓名,品评善恶,加以贬抑,使众将士都感到怨恨和愤怒。
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劝说石遵,应该逐渐剥夺冉闵的兵权,这让冉闵越发心怀不满。
孟准等人得知后,更加努力地劝说石遵,让他杀死冉闵。
后赵太宁元年(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一月,石遵召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进宫,在郑太后面前讨论杀冉闵一事。
郑太后却认为自李城回师以来,冉闵有大功,即使有些骄纵,也不应将其杀死。
这时,石鉴借故外出,派宦官—杨环骑马前往将此事报告给冉闵。
冉闵闻讯后,胁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黜石遵。
他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千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同时杀了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以及上光禄张斐。
在石遵死后,冉闵拥立义阳王—石鉴即位,自任大将军,进封武德王。
当月,石鉴派遣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谋杀冉闵、李农,结果未能成功,从而导致宫中惊扰混乱。
石鉴害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杀李松、张才,同时杀死石苞。
此时,新兴王—石祗在襄国,并与姚弋仲、苻洪等人交好。
于是,他集结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
石鉴任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兵讨伐石祗等人。
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结果谋泄被杀。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也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天,企图杀掉冉闵等人。
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登台,想要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
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于是上前,询问原因。
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臣带领着卫士,特先告知您。”
石鉴说:“你是朝廷的功臣,好好为朕出力讨伐。朕在中台上观看,你不必顾虑事成之后没有丰厚的赏赐。”
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
之后,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从金明门入宫。
石鉴害怕被杀,遂向冉闵等示好,要求他们讨伐孙伏都。
随即,冉闵、李农击杀孙伏都等人。
在战斗过后,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在经历了一系列反对自己的事件之后,冉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数千兵众在御龙观监管石鉴,并下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中但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
胡人闻讯,四散而逃。
冉闵又在城内发令称:“近日孙伏都、刘铢叛逆,他们的亲信党羽已经全都被杀,好人没有一个参与其事。从今以后,凡是和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尊其便。我命令城门不再关闭。”
该令发布后,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族人也堵满了城门。
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只要能斩得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但凡文官都晋升官位三等,武职都授予牙门。
于是,在一天之内,有数万人被杀死。
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使得死亡者高达二十余万。
他们的尸体在城外,都被野犬豺狼啃食。
对于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也依照冉闵以书信传达的命令,把他们杀死。
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
在这场民族大仇杀中,“胡羯”族人遭受灭顶之灾,从此再无力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