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王被囚禁于王府,不得迈出府门半步。这一消息如一阵风,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顾梓熙听闻后,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这段时日以来,因豫王而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作舒缓。三皇子赵亦白等人亦是如此,没了豫王时不时的搅局,日子倒是落得个清净。
几人刚享受了几天平静的时光,一则消息便如巨石投入心湖,打破了这份安宁——倭国使团即将来访大夏国。这消息瞬间成为了京城中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据说,在来京的途中,倭国使者打着“以诗会友”的旗号,与沿途的众多文人墨客切磋交流。然而,这所谓的交流,实则是一场单方面的诗词碾压。那些平日里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文人,在倭国使者面前,竟都铩羽而归。这消息传来,大夏国的文人们既感到惊讶,又隐隐有几分不服气。
这日,天色微亮,晨曦的微光洒在巍峨的宫殿之上。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之上,与大臣们商议着国家大事。大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大臣们依次上奏着各地的政务要事。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太和殿侍卫神色匆匆地走进大殿,在殿中站定后,单膝跪地,高声说道:“启禀陛下,倭国使者觐见!此时正在殿外等候。”
这突如其来的通报,让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皇帝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后威严地说道:“宣!”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殿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片刻后,倭国使者在一名太监的引领下,步入了太和殿。只见为首的使者身材修长,面容清瘦,身着一袭华丽的倭国服饰,眼神中透着一种自信与傲慢。他身后跟着几名随从,同样是身着倭国特色的服装,个个神情冷峻。
倭国使者走到大殿中央,微微弯腰,行了一个倭国的礼节,说道:“大夏国皇帝陛下,我等奉我国国君之命,特来拜访。愿两国友谊长存,互通有无。”他的汉语说得极为流利,只是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
皇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说道:“贵国使者远道而来,朕深感荣幸。不知此次来访,有何要事相商?”
倭国使者微微抬起头,目光在大殿内扫视了一圈,说道:“陛下,我等此次前来,一来是为了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情谊;二来,听闻大夏国人才辈出,文化昌盛,我等在来京途中,与贵国的文人雅士以诗会友,深感贵国诗词文化之博大精深。只是,我等心中尚有一些疑惑,不知能否在这大殿之上,与贵国的才子们再切磋一二,还望陛下应允。”
皇帝听了,心中明白倭国使者这是在挑战大夏国的国威。他看了看两旁的大臣,只见大臣们有的面露怒色,有的则是若有所思。皇帝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贵国使者有此雅兴,朕自然应允。不知贵国使者想如何切磋?”
倭国使者见皇帝答应,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说道:“陛下,比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比试作诗,第二场是乐器,第三场比骑射”
皇帝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依贵国使者所言,比试定于一日后。”
次日众人齐聚太和殿,当然也包括顾氏兄妹和被禁足的豫王赵亦恒。皇帝威严的坐在龙椅上说道:“众爱卿,这第一场谁愿意代表我大夏国出战,与贵国使者切磋诗词?”
皇帝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众人心中都明白,此次倭国使者来者不善,这诗词切磋看似简单,实则关乎国家的颜面。若是输了,不仅自己脸上无光,更会让大夏国在倭国面前丢了面子。
就在众人犹豫之际,还出风头的豫王赵亦恒站了出来,说道:“父皇,儿臣愿意一试。”
皇帝看着赵亦恒,眼中露出一丝欣慰,说道:“好,皇儿要全力以赴,莫要丢了我大夏国的颜面。”
赵亦恒点了点头,走到大殿中央,与倭国使者相对而立。
倭国使者看着赵亦恒,微微冷笑一声,说道:“豫王殿下,久仰大名。那就请豫王听好,此次以‘春景’为题,限时一炷香的时间,各作一首七言律诗。”
赵亦恒听了,微微闭目沉思。片刻后,他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此时,一名太监已经在一旁放好笔墨纸砚,点燃了一炷香,袅袅青烟缓缓升起。
赵亦恒和倭国一使者来到桌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众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赵亦恒,心中既期待又紧张。
就在香即将燃尽一半之时,赵亦恒停下思考提起毛笔在纸上书写道:“暖日融光映柳堤,东风拂绿染桃蹊。燕穿翠幕啼声软,蝶戏繁花舞影迷。碧水潺潺波潋滟,青山隐隐雾凄迷。春回大地添佳景,墨客诗心醉此兮。”
赵亦恒呈上佳作,大殿内大臣看过顿时响起一阵掌声。皇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大臣们也纷纷称赞,认为赵亦恒这首诗将春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意境优美,对仗工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倭国使者听了,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说道:“豫王殿下果然才思敏捷,这首诗确实不错。不过,我等还有一题,此次以‘思乡’为题,作一首词,词牌不限。”
赵亦白听了,心中微微一紧。思乡之情,本就是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要用一首词来表达,且还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但赵亦恒深吸一口气,再次陷入了沉思。这一次,时间过得似乎格外漫长。倭国使者看着赵亦恒,眼中露出一丝嘲讽的神色。而大殿内的众人,都在心中暗暗为赵亦恒捏了一把汗。
就在众人几乎要失去信心的时候,顾梓熙开口了:“风一程,雨一程,身向天涯梦不成,故园心底萦。山几重,水几重,望断归帆泪满睛,月明乡思浓。”一首思乡之情的词让顾梓熙朗朗上口。
顾梓熙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众人听了,无不为之动容。这首词情真意切,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林羽的眼中更是闪烁着泪光,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岁月。
“哼!我这个有着华夏上千年文化底蕴的现代人,还会输给你们这些个古人吗?光是唐诗三百首就够古人喝一壶的了,更何况还有宋词。”顾梓熙暗暗吐槽道。
顾梓熙的诗词让倭国使者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没有想到,大夏国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出两首如此优秀的诗词。他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大夏国的诗词水平确实高超。
就在倭国使者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身后的一名随从突然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贵国的诗词确实精妙。但我等还有一人,想要与尔等再比一场。”
皇帝听了,微微皱眉,说道:“不知贵国还有何人要与我大夏切磋?”
那随从微微一笑,说道:“此人便是我倭国的第一才女,樱子小姐。”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名身着粉色和服的女子从倭国使者的队伍中走了出来。这女子面容姣好,肌肤如雪,眼神中透着一种灵动与聪慧。她走到大殿中央,向皇帝行了一个礼,说道:“大夏国皇帝陛下,小女子樱子,久闻大夏的才气,今日特来请教。”
赵亦白和顾氏兄妹看着樱子,心中不禁有些好奇。他们没有想到,倭国竟然还有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
樱子微微一笑,说道:“三皇子,小女子此次出题,以‘花’为题,不限诗词体裁,即兴创作。”
“这回,谁来出战啊?”皇上威严的问道。
“我来,小女子不才,前来请教。”话一刚落,只见顾梓熙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女愿意代大夏与这位樱子小姐切磋。”
皇帝看着顾梓熙,眼中露出一丝惊讶。他没有想到,顾梓熙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但他知道,顾梓熙聪慧过人,或许真的能与这位倭国才女一较高下。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安乐县主既然有此勇气,朕就准了。”
顾梓熙走到大殿中央,与樱子相对而立。她看着樱子,微微一笑,说道:“樱子小姐,那就请出题吧。”
樱子见顾梓熙如此自信,心中也不禁有些佩服。她说道:“顾小姐,那就以‘梅花’为题吧。”
顾梓熙听了,微微点头。她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景象,那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大夏国精神的象征。
片刻后,顾梓熙开口吟道:“霜风冽冽百花残,唯有寒梅傲岭峦。铁骨铮铮迎瑞雪,冰姿袅袅斗清寒。暗香缕缕传幽意,疏影横横入画栏。不与群芳争艳丽,独留高洁韵长漫。”
顾梓熙吟完,大殿内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一首《梅花颂》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皇帝哈哈大笑,说道:“安乐县主果然才思敏捷,这首诗将梅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好,好啊!”
大臣们也纷纷对顾梓熙投以赞赏的目光。他们没有想到,顾梓熙一个女子,竟然有如此高的诗词造诣。
樱子听了顾梓熙的诗,心中也是赞叹不已。她知道,自己在诗词上已经输了。但她并不气馁,而是向顾梓熙行了一个礼,说道:“县主姐姐,您的诗词让樱子佩服不已。此次切磋,是我倭国输了。”
倭国使者见此情景,心中虽然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大夏国确实人才辈出。他走上前,向皇帝说道:“陛下,此次诗词切磋,让我等见识到了大夏国的文化底蕴。我等深感佩服。愿两国以后能加强文化交流,共同进步。这第一局我们输了。”
就这样,倭国使团以一场精彩的诗词切磋输了第一场比试。而顾梓熙和赵亦白等人,也因为在这场切磋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他们用自己的才华,捍卫了大夏国的尊严。
第二场的乐器比试定于次日。
与此同时,京城中的文人们,受到了这次诗词切磋的激励,纷纷埋头苦读,钻研诗词。一时间,京城中掀起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各种诗社、文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而倭国使团在离开大殿回到驿站后,对大夏国的文化、人才赞不绝口。也让他们更加期待与大夏的第二场比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