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汉初时空(若有此等视角)。
汉高祖刘邦此刻或许正与他的开国功臣们一同饮宴,当看到天幕上荀彧在后方为曹操所做的一切时,他不禁拍着大腿,指着身旁的丞相萧何,大笑着说道:“萧丞相,你快看看!这后世三国时候的荀彧,他干的这些活儿,跟你当年在关中为朕筹措粮草,稳定后方,是不是差不多嘛!哈哈哈,看来这打天下,都少不了你们这些能管家的人啊!”
萧何闻言,连忙起身,恭敬地对刘邦行了一礼,谦逊地说道:“陛下谬赞了。b1汉高祖刘邦此刻或许正与他的开国功臣们一同饮宴,当看到天幕上荀彧在后方为曹操做的一切时,他不禁拍着大腿,指着身旁的丞相萧何,大笑着说道:萧丞相,你快
现代社会,网络直播间。
当观众们看到荀彧在后方那繁重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时,弹幕再次被各种赞美和敬佩之情所淹没。
“我的天!曹老板这是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神仙队友啊!简直是超级大管家 行政总裁 后勤总司令 政委的集合体!”“
前线有曹老板带着一帮猛将谋士冲锋陷阵,后方有荀彧一个人hold住全场,稳定大局,这配置也太强了吧!不赢都没天理啊!”“
看看荀令君这工作量,简直是007工作模式的典范啊!全年无休,日夜劳,为了曹老板的霸业,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荀彧:你们尽管去前线浪,后方的一切有我!粮草管够!后院不起火!安心打仗就行!“”
我宣布,荀彧荣获感动曹魏十大劳模之首!没有之一!“”
这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没有荀彧在后方默默付出,曹的军队早就垮了!“”
以前只知道荀彧是谋主,现在才知道,他还是个顶级的内政后勤大佬!全能型人才啊!“
”曹:得文若,吾无忧矣!“
观众们对荀彧的敬佩之情又加深了一层,他们终于明白,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更离不开后方稳固的支持和高效的运转。
天幕的画面,如同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了时间的指针,开始迅速地向前回溯。金戈铁马的战场,繁杂忙碌的政务,都渐渐远去。画面最终定格在了更为早期的汉末乱世——董卓祸乱洛阳的黑暗时期。
此时的荀彧,尚在青年,风华正茂,担任着一个并不算显赫的职位——守宫令,负责守卫皇宫。然而,即便身处微末,他那颗忧国忧民、忠于汉室的赤子之心,却早已在熊熊燃烧。
天幕之上,清晰地展现了荀彧与当时朝中一些同样心怀汉室的正直之士,如议郎郑泰、何颙,以及他自己的堂兄、时任侍中的荀攸,还有后来的司徒王允等人,秘密聚会,商议如何诛杀国贼董卓,匡扶倾颓的汉室王朝的场景。
画面中,他们或在某个隐秘的府邸密室之内,或在夜深人静的宫廷角落,一个个神情激愤,义愤填膺,痛斥董卓的倒行逆施,残暴不仁。
荀彧虽然年轻,但在众人之中,却显得异常冷静和沉稳。他细致地分析着董卓的兵力部署、性格弱点,以及刺杀成功的可能性与风险。他的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谋与胆略。
他们一起制定了数个刺杀董卓的计划,有的计划甚至已经到了即将实施的边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例如董卓防范严密,吕布寸步不离,以及计划泄露等因素,这些由荀彧等人参与的密谋,最终都未能成功付诸实施。
天幕之上,适时地浮现出一行金色的文字,引用了史书中的记载:“(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彧(时任守宫令)以父丧去官。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彧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去颍川,依冀州牧韩馥。……后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荀攸、司徒王允等共谋诛卓。事未遂,转拜亢父令。“
(此处史料记载荀彧参与谋诛董卓的时间点略有出入,有的记载是在他离开韩馥投曹之前。天幕可选择一个较为普遍或更具戏剧性的时间点进行演绎。)
紧接着,天幕文字对荀彧此举的意义进行了解读:
“荀彧早年参与密谋诛杀董卓之举,虽然最终未能亲手实现,但其不畏强权,心向汉室,试图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赤胆忠心与非凡胆略,已然初露端倪。这充分表明,荀彧的政治立场,从一开始便是忠于汉室王朝的。其后来辅佐曹操,亦是期望通过曹操的力量,来达到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最终目的。其‘忠汉’之心,贯穿其一生,从未改变。“
许都,丞相府。
曹操看着天幕上展现的荀彧年轻时参与密谋诛杀董卓的画面,以及天幕对其“忠汉之心”的解读,眉头不自觉地微微皱了一下。
他当然知道荀彧的心中始终念着汉室,这也是他与荀彧之间后期产生矛盾的根源。但此刻,在这神秘的天幕之上,当着天下人的面,如此直白地强调荀彧的“忠汉”立场,似乎……别有一番意味。
曹心中略感不快,但他面上却不动声色,没有表露出任何异样的情绪。他只是端起酒樽,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深沉地看着天幕,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知道,荀彧是他不可或缺的臂助,但这份“忠汉”之心,也像一根若有若无的刺,横亘在他与荀彧之间。
荀府。
荀彧看到天幕上重现的自己年轻时与何颙、郑泰等人一同密谋诛杀董卓的场景,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有缅怀,有遗憾,也有......一丝不为人知的坚定。
他想起了当年那些意气相投的伙伴,想起了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而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虽然最终功败垂成,但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却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深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