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血泪玉环 > 第十五章:将相之争 第六节:余韵悠长
换源:


       马嵬坡的那场雨,足足下了七日七夜。第七日清晨,雨霁初晴,天边挂着一道残缺的彩虹,宛如杨贵妃最后那抹消散在白绫间的微笑。陈玄礼率领禁军整顿行装,准备护送唐玄宗继续西行。驿馆墙角,那支被遗落的玉簪沾满泥浆,在阳光下泛着黯淡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荣光与今日的凄凉。

长安城的百姓们站在朱雀大街两侧,望着空荡荡的皇宫,眼神中满是迷茫与哀伤。曾经热闹非凡的东市,如今商铺紧闭,满地狼藉。胡姬酒肆的狼头旗在风中残破不堪,偶尔有几片碎布被风吹起,飘落在积水中,随波逐流。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谈论着那场惊变,谈论着杨贵妃的香消玉殒,谈论着大唐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在江南的扬州,秦淮河的画舫依旧夜夜笙歌,然而曾经红极一时的《霓裳续曲》却成了禁忌。歌姬们不再敢吟唱那些熟悉的旋律,生怕惹来杀身之祸。唯有在夜深人静之时,偶尔能听到画舫中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吹奏着《霓裳》的片段,如泣如诉,仿佛在悼念那个逝去的时代。红绡早已不再穿霓裳裙,她褪去华丽的戏服,换上粗布麻衣,在街头卖唱为生。每当有人点起《霓裳》,她便会望着秦淮河的水面,陷入长久的沉默,泪水悄然滑落。

李龟年流落到湖南潭州,在一座破败的寺庙里栖身。他的羯鼓早已残破不堪,鼓面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仿佛是岁月留下的伤痕。然而,每当月色如水的夜晚,他仍会抱起羯鼓,轻轻敲击。那微弱而沙哑的鼓声,回荡在空荡荡的寺庙中,与远处传来的更夫梆子声交织在一起,诉说着往事的沧桑。有一日,当地的文人雅士听闻李龟年在此,纷纷前来拜访。他们围坐在寺庙的庭院中,听李龟年讲述当年长安的繁华,讲述《霓裳续曲》的诞生,讲述杨贵妃的绝代风华。当李龟年再次敲响羯鼓,吹奏起《霓裳》的曲调时,众人皆泪流满面,仿佛看到了昔日那个辉煌的大唐盛世。

在宫廷深处,唐玄宗每日对着杨贵妃的画像发呆。画像中的她,身着华美的霓裳舞衣,眉眼含笑,宛如仙子。然而,画中的人儿再也无法回应他的思念。他命人将杨贵妃生前喜爱的衣物、首饰都收集起来,供奉在华清池畔的一座小庙里,每日派人前去上香。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独自来到小庙,对着杨贵妃的遗物,喃喃自语,诉说着自己的悔恨与思念。他常常想起在长生殿的那个夜晚,《霓裳续曲》响彻云霄,杨贵妃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如今,一切都已化为泡影,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安史之乱平定后,大唐江山早已千疮百孔。新皇即位,试图重振朝纲,恢复往日的辉煌。他下令重建教坊司,召回流散的乐工,希望能重新演奏《霓裳续曲》。然而,当乐工们聚在一起,却发现许多乐谱都已失传,那些精妙的演奏技巧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传。他们尝试着重新编曲,却总也找不到当年的神韵。教坊司的演乐厅里,新制的乐器发出清亮的声响,却无法拼凑出曾经的盛世华章。

在民间,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却越来越多。有人说她并未死去,而是在高力士的帮助下,远渡东瀛;有人说她化作了仙子,守护着大唐的百姓;还有人说,每当月圆之夜,在马嵬坡的上空,能看到她的身影,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奏着那曲令人魂牵梦绕的《霓裳续曲》。这些传说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为那个逝去的时代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多年后,一位年轻的诗人路过马嵬坡。他站在当年杨贵妃香消玉殒的地方,望着远处的青山,思绪万千。他提笔写下一首诗:“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这首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读着诗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看到了唐玄宗的无奈与悲伤,看到了杨贵妃的凄美与决绝。

《霓裳续曲》的余韵,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悠悠回荡。它见证了大唐的繁华与衰落,见证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虽然那个辉煌的盛世早已远去,但《霓裳续曲》所承载的情感与记忆,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当人们提起大唐,总会想起那曲《霓裳续曲》,想起那个如梦幻般的时代,想起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