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穿越铁道游击队刘洪是我哥 > 第八十二章:新中国军工蓝图
换源:


       核心实验室里,那股令人牙酸的幽蓝色光芒和空间撕裂的尖啸已经散去,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类似臭氧的焦糊味,混杂着硝烟的气息,钻入鼻腔,提醒着所有人刚才的惊魂一刻。

陈玄的目光死死地钉在脚下那个金属公文包上。

他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动,不是因为后怕,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跨越时空的悸动。

【时空危机已解除。时空锚点稳定。】

【检测到来自高维度的善意信息馈赠……恭喜宿主,解锁最高权限——“跨时代科技”!】

系统的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

陈玄缓缓蹲下身,指尖触碰到那冰凉、光滑的金属外壳,一种奇妙的熟悉感涌上心头。这质感,这工艺,和他穿越前的世界如出一辙。

没有密码锁,只有一个小小的、泛着柔和白光的指纹凹槽。他鬼使神差地,将自己的大拇指按了上去。

“咔哒。”

一声轻响,公文包应声而开。

没有金光四射,没有奇珍异宝,只有一卷被细心卷好、泛着特殊淡蓝色光泽的厚厚图纸,静静地躺在里面。

陈玄的呼吸在这一刻几乎停止了。他怀着一种近乎于朝圣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将那卷图纸捧了出来。

图纸的材质很奇特,非纸非布,柔韧而坚挺。随着他缓缓展开,一行醒目的、用标准宋体印刷的黑色大字,如同一道惊雷,狠狠劈进了他的灵魂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军工项目预研方案》

轰!

陈玄的脑袋里一片空白。

他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轻轻抚过图纸上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鞍山钢铁厂改扩建工程……设计坐标:东经XXX,北纬XXX……”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预留坦克生产线改造接口……”

“沈阳第一机床厂……高精度母机制造工艺参数……”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蓝图了!

以鞍钢为例,上面不仅标注了未来厂区的精确坐标,甚至包含了周边几座主要铁矿,如弓长岭、大孤山铁矿的精确储量、矿石品位分析数据,以及一套在1945年看来如同天书一般,却又无比科学、详尽的最优化开采和高炉冶炼流程!

这哪里是图纸,这分明是未来新中国工业化的脊梁,是一份从胜利的终点线送回到起跑线的、最强攻略!

他的目光,最终被一个用红笔特意圈出的项目死死吸住。

——“56式自动步枪及弹药国产化攻关方案”。

看到这几个字,陈玄这个军工博士的眼珠子瞬间就红了!

他迫不及待地看下去,那熟悉的枪械结构图、密密麻麻的性能参数、材料配比、热处理曲线……一切都清晰无比。

更让他狂喜的是,在图纸的空白处,还有几行用铅笔手写的改进意见!

“注1:优化抛壳窗角度,可有效降低早期型号卡壳故障率73%。”

“注2:击锤弹簧改用锰钢,可提升击发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注3:建议在护木下方增设战术接口,以备后续改装……”

这他娘的哪里是预研方案,这简直是后世军迷和工程师们总结了几十年经验,才搞出来的“56魔改终极版”!直接跳过了所有的坑,送来了一把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世界名枪!

一行滚烫的热泪,终于再也忍不住,从陈玄的眼角滑落,滴落在那苍劲有力的“陈玄同志收”几个字上,洇开一小片墨迹。

他不是一个孤单的幽灵,不是一个时空事故的可悲产物。

他的奋斗,他的牺牲,他在这片土地上所做的一切,都被看见了,被记住了!

这份来自1955年的“家书”,让他那颗因背负着惊天秘密而始终悬着的心,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看你的样子,是又有好东西要造了。”

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芳林嫂不知何时走了过来,她没有去看那张神奇的图纸,图纸上那些她一个字也看不懂的符号和图形,在她眼里,远不如陈玄眼中那重新燃起的、璀璨如星辰的光芒重要。

她只是心疼地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轻声说:“需要什么,我让姐妹们去准备。人手不够,就把我也算上。”

陈玄转过身,看着她苍白却带着温柔笑意的脸,千言万语都堵在了喉咙里。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将那份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图纸小心翼翼地卷起,紧紧攥在手中。

“对,有好东西要造了。”他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能让我们挺直腰杆子的好东西!”

……

半小时后,兵工厂的技术骨干紧急会议室。

十几个兵工厂里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和最有天赋的年轻技术员,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地看着站在最前方的陈玄。

陈玄没有直接拿出那份惊世骇俗的蓝图,而是将其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知识,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简化后写在了黑板上。

“同志们,今天我们讲一个新东西,叫‘标准化’!”

“什么叫标准化?很简单!就是我们兵工厂造出来的每一颗螺丝,都要一模一样!张三拧下来的螺丝,李四能直接用在他的枪上!我们生产的每一发子田,都能塞进任何一支我们造的步枪里,打得出去,打得准!”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这个——‘公差’!零件尺寸不是差不多就行,要有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工人们听得如痴如醉。

这些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系统、先进、直指工业核心的理念。过去那些“差不多就行”、“全靠老师傅手感”的经验主义,在这套科学理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当陈玄将56冲的部分简化结构图(隐去了关键技术和材料配方)画在黑板上,并讲解其导气式自动原理时,整个会议室都沸腾了!

“我的乖乖!不用拉枪栓,扣着扳机就能一直打?”

“这不就是捷克式和歪把子拼一块儿了吗?不对,比它们简单多了!”

一个叫王小石的年轻技术员,是陈玄最看好的徒弟,他死死盯着黑板上的图纸,激动地发现,在陈玄随手画出的一个零件图旁边,用铅笔下意识地写了一行小字,那是他从原图上看到的。

他颤抖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

“向……陈玄同志……及……鲁南兵工厂的……先驱们……致敬!”

嗡!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下一秒,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每一个人的胸中轰然炸开!

先驱!

他们,这些面孔黝黑、满手油污的普通工人,竟然被未来的人们,称之为“先驱”!

“总工!”王小石猛地站了起来,双眼通红,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吼,“您就下命令吧!要我们干啥!不把这枪造出来,我王小石睡不着觉!”

“对!总工,下命令吧!”

“不就是标准化嘛!我拿命给你保证!”

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陈玄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知道,这些蓝图最大的价值,不是一两件划时代的武器,而是为这个民族点燃了一整套现代工业体系的星星之火!

他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

“56冲,我们肯定要造!但不是现在。”陈玄深吸一口气,开始根据蓝图,重新规划整个兵工厂的未来,“从今天起,兵工厂成立‘标准化技术攻关小组’,成立‘材料实验室’,我们的目标,是先吃透这份图纸里最基础的,为未来的‘新中国军工’,打下第一块基石!”

会议结束后,陈玄立刻提笔,给远在晋西北的老朋友写了一封信。他将56冲的简化外形图画了上去,隐去了所有核心原理,只在旁边附上了一句话:

“老李,别惦记你那几挺破花机关了。看看这个,自动步枪,30发弹匣供弹,火力持续性、可靠性、精准度全面碾压。什么时候路过山东,哥哥给你整个排的换装玩玩。”

他相信,以李云龙的脾气,看到这封信,怕是口水都要流到脚后跟。

做完这一切,陈玄回到核心实验室,关上大门。

在巨大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他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那卷图纸最里面,夹着的那个用火漆封口的红色档案袋。

袋面上,两个血红的印刷体大字,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最高绝密】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像一盆冰水,从头顶浇下,瞬间浇灭了他所有的狂喜和激动。

“关于日军投降前,最高级别反扑计划——‘玉碎’行动的预警。”

陈玄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全身。

他撕开火漆封口,抽出里面的文件。

里面的内容,让他瞬间头皮发麻,脊背发凉!

文件详细阐述了日军在预感到战败已成定局后,由其陆军航空兵本部和海军航空兵联合制定的一项疯狂计划。他们将在投降前的最后时刻,征用包括教练机、运输机在内的数千架飞机,对包括延安在内的我方核心后方,以及美军在太平洋上的舰队,发动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自杀式神风特攻!

其目的,不是为了翻盘,而是为了用最惨烈的方式,拉着敌人一起毁灭,实现所谓的“一亿玉碎”!

档案的最后一页,用触目惊心的红字指出:

“第一波次,针对延安方向的华北神风机群,预计集结点为津浦线以东,济南以北三百公里处的一座绝密野战机场。”

“预计行动时间:三天后,拂晓。”

陈玄的瞳孔,骤然收缩成了一个危险的针尖!

三天!

只有三天时间!

常规的高射炮,面对上千架飞机的饱和式攻击,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唯一的希望……

他的目光猛地转向角落里那座刚刚经历了时空风暴洗礼、炮身还残留着余温的庞然大物——电磁轨道炮!

可是,它的能量核心,在刚才那次超越极限的0.1倍光速发射后,还能承受第二次极限过载吗?

这份来自未来的馈赠,一份是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一份是毁灭旧世界的警报。

天堂和地狱,同时摆在了他的面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