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恒的突然出现,让刘静周不由得吓了一跳,整个人都有些心虚。
“殿下,您怎么过来了,这个,发生了一点小事,还把您给惊动了,下官真是,惭愧之至。”
宁恒不由得笑道:“小事?刘大人还真是好气魄,堤坝被人毁了,在你心里居然是小事,不愧是刘大人啊,佩服。”
刘静周脑袋里又是翁的一声,没想到宁恒居然这么快就知道了,这下他还不得狠狠地找自己问罪?
“这个,殿下,下官知错了,突然发生这么大的事,下官实在是内心惶恐,六神无主。”
宁恒摆了摆手道:“行了行了,别在我面前演戏了,你觉得我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吗?”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去抓人,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肯定有漏网之鱼。”
“你给本王好好查,仔细查,查到了任何内容,跟本王来汇报。”
刘静周连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点头道:“是,殿下,下官这就派人去调查这件事,一定给殿下您一个满意的交代。”
......
京城,金銮殿上。
百官前来上朝,皇帝看着殿下的文武百官,眼神微眯,令人捉摸不透。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霍忠贤尖声说道。
“没有折子,那便退朝吧。”
皇帝轻咳一声,道:“慢着,这淮南王赶赴江南赈灾已经一个月了,可有成效?”
闻言,朝堂之上几乎瞬间,落针可闻!
“怎么,没有人关注这次赈灾的进展吗?还是说,这次赈灾不利?”
工部尚书上前道:“陛下,微臣听闻,这淮南王殿下,到了江南灾区,修复堤坝,貌似有些成效。”
“这堤坝原本被大水冲溃,已经无法拦住洪水,然而经过淮南王殿下的修复,基本上已经不再漏水,当真可喜可贺。”
听闻此言,一旁的长公主不由得眼睛一亮。
“你说什么,这淮南王竟然有这本事,他用的什么东西将堤坝修复好的?”
按照正常情况,发大水的地区基本上无法立即修复,只有等水位下降,降到堤坝破损位置以下,才能进行修缮。
宁恒刚到灾区不过一个月,就能将堤坝修复,这肯定是用了不得了的东西。
工部尚书见是长公主殿下出言,当即拱手道。
“回殿下,微臣听闻,淮南王是用了叫,竹筋混凝土的一种东西,这才将堤坝加固好的。”
“据说,这竹筋混凝土加固的部分,比原本的堤坝还要更加结实。”
长公主闻言,心里默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不记得有这么一种东西。
“那这竹筋混凝土,是宁恒发明的?还是他的手下有如此能人?”
工部尚书闻言,苦笑道:“回殿下,这个微臣就有所不知了,不过,就算是淮南王殿下的手下所谓,那这功劳也要算在淮南王身上。”
长公主闻言,点了点头,突然看向皇帝:“皇兄,我想去江南,当面问问宁恒,他是怎么做到的,请皇兄恩准。”
皇帝闻言,不由得老脸一黑,还没说话,殿下的陆泽天却是站了出来,冷笑道。
“殿下,切莫因工部尚书的一面之词,就前往江南,小心白跑一趟。”
长公主闻言,不由得有些疑惑地看向陆泽天:“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那堤坝不是宁恒修好的?”
陆泽天笑着摇了摇头道:“殿下有所不知啊,这堤坝虽然当时确实是修好了,但是本王听闻,堤坝又溃烂了。”
“您想想,这堤坝一旦溃烂,会是什么后果,想来江南现在又是千里水泽,去不得啊。”
工部尚书闻言,却是一脸不信地道:“秦王殿下,这怎么可能,那竹筋混凝土极其坚固,怎么可能会一下子溃烂?”
陆泽天一甩衣袖道:“本王收到的消息就是如此,若是这位大人不信,不妨静候消息便是。”
“陛下,儿臣还听闻,这淮南王去往江南之后,不但没有全力赈灾,反而私自贩卖贡盐,获利颇丰。”
“除此之外,江南灾区,粮价飞涨,比一个月前宁恒初到江南灾区又翻了接近一倍。”
“灾区百姓,苦不堪言,宁恒在灾区毫无建树,简直就是在胡闹。”
“儿臣恳请父皇,将宁恒召回京,立刻治罪。”
“陛下,微臣也恳请治淮南王渎职之罪。”
沈轻含适时地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皇帝闻言,有些好奇地道:“哦,沈爱卿,何出此言?”
沈轻含一脸悲愤地道:“回陛下,淮南王赶赴江南之后,没有将粮价压下去,没有减少灾民伤亡,甚至连堤坝都没有修好。”
“他这般应付差使,难道还不是渎职吗?”
“就算赈灾不是朝夕之事,可是一个月了,他毫无建树,这不能不让人质疑。”
陆泽天沉声道:“陛下,儿臣以为,就算不治他渎职之罪,也应该将他召回京城,将其承袭的王位削去,以示惩戒。”
“否则,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朝廷派他去赈灾,是去走走过场。”
“臣附议,应当将宁恒召回京城,削去王位,以示惩戒。”
“臣附议。”
一时间,一些大臣纷纷表态,表示支持削去宁恒王位。
皇帝闻言,不由得脸上露出一抹冰寒。
“你们说的倒是容易,削去他的王位不算什么,可是若是召他回来,谁人能协助地方赈灾?”
“秦王,你能接下这个担子吗?”
陆泽天闻言,不由得声音一滞,他倒是没想到,父皇竟然会把这烫手山芋丢给自己。
“陛下,儿臣,儿臣对于赈灾之事,并不擅长。”
皇帝对此似乎没有意外,他又看向一旁的沈轻含。
“那么,沈爱卿,你可有赈灾之策,想要去灾区试试?”
沈轻含闻言,神色立马有些窘迫:“回陛下,微臣只懂得战场之事,未曾涉猎过赈灾之术。”
皇帝不由得摇了摇头,有些失望地看向其他官员。
“各位爱卿,可有人懂得赈灾,能换下淮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