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觉得这种做法不妥,说道:“重文轻武?若是有强敌前来侵犯,必定会一败涂地!”
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惊讶:“这赵匡胤竟然要自废武功?”
【也正是因为这些政策,大宋成为了历史上最富裕的封建王朝,都城开封的人口达到一百五十多万,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秦始皇听到这里,震惊不已:“后世的王朝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口!这还仅仅是一个都城!”
“光幕说的这些,你们都给朕记下来了吗?”
看着身边正趴在竹简上奋笔疾书的书吏们,嬴政又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已经全部记载下来了!”
书吏们头也不抬地回答,光幕说的速度太快,他们忙得满头大汗,手臂都酸痛不已。
得到肯定答复的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观看光幕。
【就是因为这个国策,导致宋朝诞生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比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这使得博主上学的时候,多背了好多首古诗词。】
【这里就先略过,后续博主也会出一期盘点历史十大诗人的视频。】
北宋时期,苏轼刚刚经历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本来心情很差,看到光幕竟然提到了自己,不由心情好转,说道:“真是幸运,光幕没有辜负我!”
而正在经历靖康之难的李清照,听到这里时,瞬间眼泛泪花。
近日以来,在南逃路上那些不好的遭遇一直压在她的心头,此刻以光幕为引子,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让这个平日里颇为豪放的女中豪杰也不禁痛哭出声。
南宋时期,辛弃疾已经上了年纪,多年来在仕途上屡遭弹劾的他,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心气,只是偶尔在午夜梦回时,还会想起吹角连营的场景,醒来后独自擦拭那把尘封的宝剑罢了。
然而随着光幕的出现,他的心中又燃起了收复河山的希望。
而今日,光幕更是提到了他!
“后人还记得我!历史没有辜负我!”
头发已经花白的辛弃疾不禁潸然泪下,痛哭流涕。
【赵匡胤虽然主张文治,但他依然明白军事的重要性,他在京城开封设立了殿前司,专门管理禁军事务。】
【他称帝后,并没有屠杀功臣,而是用“杯酒释兵权”这一手段,将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有效地防止了武将割据和兵变的发生。】
汉高祖刘邦瞬间扬起眉毛,说道:“哦?这个杯酒释兵权很不错,很值得借鉴!”
明太祖朱元璋则有些不屑:“知道了也没用,连家贼都没防住,还不如都杀了,那样皇位才能更安全!”
【通过设立枢密院和三衙互相制约,选调各地的精兵编入禁军,实行禁军更戍法,使将领不能专掌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民点头说道:“这个政策不错,值得学习!”
【赵匡胤还选拔贤能之人,减轻农民的赋税,鼓励农耕,很快就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汉武帝刘彻忍不住点评:“赵匡胤以武将的身份出身,却能做到文治武功双全,开创宋朝的基业,实在是一代英主。”
秦始皇嬴政也表示赞赏:“赵匡胤这个人,很有手段!”
【但是赵匡胤英年早逝,而且死得十分蹊跷,据说和宋太宗赵光义有关。】
赵光义心中大喊:“完了!全完了!”
【至于“烛影斧声”这个典故,咱们留到以后再说,后面会出一期视频,专门盘点历史十大名梗。】
北宋初年,本来心情很好的赵匡胤,看到这里后,整个人都不对劲了。
赵光义怎么成了宋太宗?不应该是自己的儿子赵德昭吗?
还有,自己的死竟然和二弟有关?
“来人!把晋王给朕请过来!”
【历史十大帝王第七名,宋太祖赵匡胤盘点完毕!】
【接下来要盘点的这位皇帝,也是一位开国皇帝,但最具有传奇色彩!】
【有人叫他位面之子,还有人称呼他为大魔法师。】
听到这里时,各个朝代的众人集体懵了。
魔法师?这是什么东西!
【历史十大帝王第六名,汉光武帝刘秀!】
随着光幕声音落下,画面也随之变幻,一位儒雅的青年帝王出现,他身着甲胄,正带领将士与敌军厮杀。
“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能坐视危难而无动于衷!”
随着这位帝王的话语落下,画面一转来到了登基时刻。
青年帝王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站在城楼上,对着城下无数将士喝道:
“王莽篡位,朕发动精兵,平定天下,顾念高祖的基业,敬重万世的民心!”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扬起眉头,十分惊讶地说道:“哦?轮到我大汉的子孙登场了!”
汉武帝刘彻也有些意外:“朕肯定能上榜,高祖也能上榜,没想到还有一位汉光武帝也上榜了!”
一旁的卫青附和道:“大汉威武!陛下威武!”
“哈哈哈!来人,给朕和卫青倒上美酒!”
刘彻大袖一挥,心情十分畅快,历史十大帝王,他刘家最少也有三位,这是何等的荣耀!
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并没有多么高兴,只是淡淡地说道:“朕何德何能,竟然能上得了这榜单?”
“朕的一生,只求无愧于天下百姓罢了!”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光幕曝光的第六名帝王,点了点头说道:“汉光武帝刘秀,作为中兴之主,排在第六位合情合理。”
“只是不知道,除了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和朕之外,还有哪位皇帝能够排在前五之位?”
【本博主在这里作诗一首,以表敬意!】
【汉家炎运中危间,光武起兵覆天渊。】
【二十八将佐中兴,功成身退万世名。】
“好诗好诗,没想到这光幕中的仙人,竟然也喜欢作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