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笼罩着红星轧钢厂,但一车间却灯火通明。
几名穿着蓝色工装的保卫科干事,腰杆挺得笔直,守在车间的几个主要出入口。
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车间里,除了机器的余温,安静得可怕。
杨卫国厂长一夜没睡,眼眶里布满了血丝,手里的搪瓷缸子换成了浓茶,一杯接一杯地灌下去。
马卫国和李东海也陪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喘。
尤其是李东海,他时不时就瞟向角落里那台被擦拭得锃亮,却依旧难掩老旧本色的C616车床,心里五味杂陈。
他怎么也想不通,一个黄口小儿,怎么就能把一堆废铁,变成了点石成金的宝贝。
易安和易中海也在。
易中海激动得一晚上没合眼,坐在儿子身边,一会儿摸摸儿子的胳膊,一会儿又拍拍儿子的背,嘴里不停地念叨。
“好小子,给爹长脸了!”
“我易中海这辈子,值了!”
易安倒是平静,靠在墙边闭目养神,脑海里正在整理那张新获得的“万能图纸”的使用权限。
这张图纸,可以根据他的需求,生成指定领域内任意一个设备的完整图纸。
简直就是工业领域的创世神笔。
他知道,这才是他未来安身立命,改变这个时代的真正资本。
天刚蒙蒙亮。
几辆挂着特殊牌照的军绿色吉普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轧钢厂的大门口。
车门打开,下来几个穿着中山装,气质沉稳如山的中年人。
为首的一人,约莫五十岁上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锐利,不怒自威。
他一下车,杨卫国就立刻小跑着迎了上去,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王部长,您可来了!一路辛苦!”
这位,正是市工业部的王副部长,主管技术革新。
王部长身后,还跟着三位专家,他们没怎么说话,但目光如炬,扫视着厂区的每一处,带着一种审视的味道。
“少说废话,杨卫国。”
王部长开门见山。
“东西呢?人呢?”
“在车间,在车间!已经按您的吩咐,保护起来了!”
杨卫国连忙在前面引路。
一行人快步走进一车间。
当王部长和三位专家看到那台改造后的车床时,脚步都顿了一下。
其中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专家,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绕着机床走了一圈,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老杨,你不是在电话里说,有重大技术突破吗?”
“就这台破烂玩意儿?”
他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和失望。
“这机床的型号,我闭着眼睛都能拆了。毛制C616,咱们国家最早引进的一批,优缺点都摆在明面上,还能玩出什么花来?”
杨卫国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赶紧把易安推到前面。
“王部长,各位专家,这就是改造这台机床的易安同志,我们厂新来的实习生。”
三位专家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易安身上。
当看到他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时,眼中的怀疑更重了。
“胡闹!”
白发专家第一个发了火。
“这么重要的技术验证,你们就让一个毛头小子来搞?还拿报废机床搞?”
“你们红星轧钢厂,就是这么对待技术工作的吗?!”
杨卫国被训得抬不起头。
易安却不慌不忙,上前一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是不是胡闹,试一试就知道了。”
他平静地迎着几位专家的目光,没有半分退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还是那句话,却比昨天说的时候,更有底气。
王部长深深地看了易安一眼,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
“好一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一摆手。
“启动,上活儿!”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易中海早就准备好了材料,亲自将一根经过精密测量,和昨天同样规格的45号钢圆棒夹紧在卡盘上。
所有人都退后几步,将场地中央留给了易安和那台机床。
在市里领导和顶尖专家的注视下,易安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嗡——”
平稳而有力的声音再次响起。
白发专家离得最近,他耳朵动了动,脸上的表情第一次变了。
“这声音……”
他喃喃自语。
“没有杂音,轴承的间隙控制得这么好?主轴的同心度也……”
不等他说完,易安已经开始操作。
车刀切入,铁屑飞扬。
流畅!
太流畅了!
切削过程没有一丝一毫的震颤,那感觉,不像是老旧的皮带传动,倒像是更先进的齿轮箱传动,而且还是精度极高的那种!
三位专家的脸色,从怀疑,到惊讶,再到凝重。
他们不约而同地凑了上去,眼睛死死地盯着刀尖和工件接触的地方。
“快看那个刀架!”
另一个戴眼镜的专家突然指着刀架,声音都变了调。
“四方刀架!结构改了!锁紧方式也和原来完全不一样!”
“刚性!这刚性比咱们从徳进口的新机床还好!”
“还有进给,你们看他的进给速度!”
白发专家也发现了关键,激动地喊道。
“他的吃刀深度至少是原来的三倍!三倍啊!”
“这怎么可能?!机床的电机功率没变,传动系统怎么能承受这么大的扭矩?!”
三分钟!
又是一个完美的轴类零件,在众人面前诞生。
当易安关闭机床,整个车间里只剩下专家们粗重的呼吸声。
不用他们动手,李东海已经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用他那双最熟悉机床的手,颤抖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
他先是摸了摸导轨,又转了转丝杠,最后,他把耳朵贴在了主轴箱上,轻轻敲击了几下。
“齿轮……”
李东海的眼睛瞪得滚圆,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里面的传动齿轮,全换了!不是原来的参数!这……这是全新的设计!”
白发专家一把推开他,亲自上手,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手电筒,对着主轴箱的缝隙就照了进去。
越看,他的手抖得越厉害。
越看,他脸上的表情越是震惊。
“天才!真是天才的设计!”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易安的眼神,已经不是在看一个晚辈,而是在看一个同等,甚至更高层次的技术大师!
“通过优化齿轮模数和传动比,用最小的改动,实现了扭矩的最大化输出!”
“还有这个刀架,我的天,这个锁紧结构,简单,巧妙,有效!为什么我们以前就没想到!”
“快!拿卡尺来!测精度!”
不用他说,另一个专家已经抢过了那个还带着温度的零件,用随身携带的精密仪器开始测量。
一旁的王部长,看着三个顶级专家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围着一台破机床惊呼,他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测量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报告王部长!”
负责测量的专家激动得脸都红了。
“所有尺寸公差,全部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表面光洁度,达到了Ra1.6级别!”
“这……这已经不是赶上新机床了,这是全面超越!尤其是效率,至少是原来的三倍!不,四倍!”
轰!
这个数据一报出来,整个车间所有人的脑子都炸了。
杨卫国厂长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手里的浓茶洒了一地都毫无察觉。
马卫国激动地挥舞着拳头,恨不得抱着易中海转两圈。
易中海的眼泪,早就止不住了,这个刚强的汉子,此刻哭得像个孩子,嘴里只有两个字。
“我儿……我儿……”
李东海则是彻底傻了。
他呆呆地看着那个零件,又看看一脸平静的易安,只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
工业奇迹!
王部长推了推眼镜,镜片下的双眼,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大步走到易安面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好!好!好啊!”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易安同志,我们国家现在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
他转过头,对着杨卫国,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了命令。
“老杨,从现在开始,这台机床列为机密!”
“易安同志的工作,由我们工业部直接安排!”
“不!”
王部长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着易安。
“是军工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