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自请废太子 > 第八十二章 事得其反
换源:


       太极殿中,众臣皆惊,但也再无法改变什么。

陛下特意把此事交到长孙无忌的手中,就代表着王氏的结局已经注定!

长孙无忌确实是他们的“老伙计”,自秦王府之时,多位重臣便与他生死与共,从秦王府到玄武门,再到贞观朝十数年一路闯过来的。

可是,十几年同殿为臣,特别是把武德朝那些老臣全都熬走了之后,长孙无忌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经变得十分复杂。

这位文臣之首权势滔天,除了陛下之外无人能压服他,包括房玄龄等人在内,在政见上与他颇有相左之处,无数的矛盾也在积累之中。

其他文臣想要顾念王氏在士族中的地位,但是根本不可能以此说服长孙无忌。

他们皆是大唐之众臣,不论是早年在秦王府,还是后来的朝堂与“武德老臣”们的斗争,都是见惯了血的,现在脑中已经能想象中血淋的场景。

王氏……完了!

李世民冷酷地扫视着众臣,单是一个眼神儿,便已经可以威慑住众臣,最后,则落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心里打了个突,升出无奈的感觉。

不是,老爹你还想干啥呀?

把你自己的亲儿子抬出来,当作收拾王氏一族的借口,咱也就认了,别再玩我了好吗?

李世民的语气却突然温和了下来。

“高明首次领军出征,虽有程知节等将领辅佐,也算是辛苦了,更难得你可以以身犯险,亲守太原城,更在太原城下重挫北夷骑兵,朕心甚慰啊。”

李承乾立下巨大的功勋,返回长安,朝廷和皇帝总是需要有些态度的。

李世民借着对他的夸奖,也算是把对王氏的处置揭过,避免有人站错了队。

他对自己朝中这些重臣们的性子实在是太了解了。

莫看他刚刚动了雷霆之怒,吓得众臣不敢反应,但是那几个出了名的“硬骨头”,若是认定了对于王氏的处置过重,他们是真的甘于拼却性命触怒自己也要进谏的。

李世民绝对不容错失这次的机会,同样也不想因为王氏犯蠢,便害得自己朝堂之上的贤才受其牵连。

借着赞赏太子之功,也算是给诸臣一个台阶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可是,李承乾却听得满身不自在。

他不是不明白父皇的用意,可是,他更不想让朝堂对自己的功绩更加重视了。

“咳,正如父皇所言,儿臣不过是首次领兵,也没什么经验,能打胜仗,还是多亏了程将军和李将军他们,若是父皇要赏,还是先赏他们吧。”

“儿臣也正是感觉自己力不能胜防卫北疆之重任,这才把兵权先交由程李二位将军,自己先回到长安来,听侯父皇和朝廷安排。”

李承乾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功劳往外推。

好在,他的选择并不困难。

程李二位,皆是名震天下的一等将领,过去的战绩非常硬,在朝中的口碑也是极好,让他们先分润掉大半功劳,也是合情合理。

李泰略有些诧异地看了李承乾一眼。

借着大功在身,略作谦逊也是正常的,反而能更突情自己的胸怀。

可是,李承乾若只是普通地谦虚一下,完全不用把话说到这等地步,不但把太原之胜的功劳尽量让出去,甚至直言自己的能力不足,根本不能胜任北疆守卫之责。

那么,之后若朝廷还要维持并州大都督之职,并以其总领北疆防卫,新的人选便是自己可以争取的!

薛延陀此次虽败,但是对于北疆的威胁依然存在,并州大都督绝不会变成虚职,只要能夺下此位,便等于掌控了数十万兵马的兵权!

李泰强行咽了下口水,勉强遏制住自己站出来争位的念头。

现在,自己直接争位有些过于引人瞩目,会让父皇产生不好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坐实李承乾的“谦退之辞”,先把他的兵权拿掉!

李世民也搞不懂,自己的好大儿现在到底想做什么。

他立下大功,自己既是主君又是当老子的,夸你几句你就不能先摆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出来?

难道过去自己宠爱青雀,真的让他如此在意?

李世民误会了李承乾的用意,觉得他还是因为之前自己过于偏爱李泰而委屈,现在自己正常地夸一夸他的战功,也让他觉得不是真心。

否则的话,李承乾不可能把到手的兵权,毫不留恋地放手吧?

任何一名皇子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对于靠着军功和兵权才争得皇位的李世民来说,更加无法理解。

李世民心中暗自反省,真切地明白过去他确实是太偏爱李泰,对于李承乾要求过于严厉,让他没法感受到父爱。

不过,真要说起来,高明这孩子做得也非常聪明,正是因为他对兵权毫不留恋的态度,才让萧言等人的弹劾不攻自破,更让李世民心中安慰,觉得儿子先前所说,已经策划谋反云云,不过是一时气话。

之前李承乾因为自身的腿伤,非常敏感自卑,现在他既能展现胸怀,又有领兵对抗外敌之能,显然已经开始从那段痛苦的心境之中开始走出来。

李世民当然觉得应该“再接再励”,通过给李承乾任命一些实务,让他忙起来,不断地积累功劳也让他的内心有成就感,如此承乾就不会再因自己的腿伤而敏感了。

记得尉迟敬德曾向自己转述过承乾自己作的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洲!”

可见承乾的心中也有着年轻人特有的豪情,而且认定了领兵对抗外敌,方为好男儿应有的志向。

既是如此,李世民更不能让他干脆地把兵权全都推掉。

“高明你且不要把北疆战事都推到几位老将身上。你作为主将,刚刚立下大功,必得将士们的忠心爱戴,若冒然换上另外的主帅,反而会令军中生疑,多有流言。”

“再者,王氏私下串联想要陷害于你,你便赶忙交出兵权躲到长安来,那岂不是正好让他们得逞,也让天下人觉得朕的朝廷真是被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左右?”

“朕,绝不容你如此推辞,身为皇子,你也应当站出来,继续领兵为大唐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