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一家五口围着桌子啃着窝头,喝着野菜汤。
大家都很安静,就连话最多的小不点也是一直低着头喝汤,不过还是会时不时偷偷看一眼张平安。
这氛围有点诡异啊……张平安心里吐槽。
“爹、娘,小弟,你们难道就不关心我县试的成绩吗?”最后还是张平安主动开口打破沉默。
王氏立刻笑呵呵道:“平安啊,你满打满算也才读了几天书,考不好很正常,不用放在心上。”
张铁牛寒着脸,沉声道:“这次就当长见识了,接下来努力读书,明年一定能考上童生。”
张书冷着脸说道:“当初大哥考县试,也整整读了十年书,你才读几天,考不上也不丢人。”
“而且刚从地里回家,经过村口的时候,听从城里回来私塾先生和几位老秀才讨论,说这次的县试考题,其实就是乡试考题,堪称历史上最难的一次县试。”
下午五点的时候,乡试就结束了。以读书人对科举考题的关注度,这时候考题传出来,也很正常。
张平安知道这个小老弟看不上他,他口中的大哥自然说的是张棋。
不过,对于张书的说法,张平安有些好奇。
“这次县试的题目,竟然就是乡试考题!”
“难怪这么绕!”
得知真相的张平安,暗骂女帝太不地道。
拿乡试的考题去考县试,这不跟拿考公的试题去考小学生一样吗?
闹呢!
不过现在一切都已成定局,好在张平安没被误导。
看来大家都不看好我啊……要不要告诉他们其实我考得不错呢?
还是等放榜在说吧,现在说出来他们也不会相信。
“大家放心吧,我没事。”
“今天张侍郎府没人,明天我在去城里一趟,把出生文书拿回来。”
“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
说完,张平安站起身,点头行了一礼,回了房间。
第二天一早,张平安带上自己的话本样稿,辞别父母,满心期待地前往城里。
直接来到文新斋,掌柜的刚开门不久,张平安就大步走进来。
“公子,这么早?”掌柜一脸热情地打招呼。
昨天晚上他就把插图的想法告诉了满庭春作者,那作者也是个有眼力劲的人,扬言插图版的小嗨文就是划时代的作品,肯定会赚得盆满钵满,两人当即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于是,这个世界第一本插图版的小嗨文就这么即将上线了。
“掌柜的,这是我写的话本样稿,你看看如何?”张平安也不废话,直接把稿子拍在桌案上。
“这么快!”掌柜先是一惊,然后不以为然地笑道:“这么短的时间写出来的话本,虽然不是什么光彩行当,可公子你也太敷衍了吧?”
掌柜根本不相信张平安一晚上时间,能写出什么精彩话本。要知道,残阳先生都是一个月才更新一章。
对了,这个世界的话本,一章一千字左右。
《大侠陈平安》。
看到书名后,掌柜的顿时没了兴趣:这都是以前人家用烂的书名。
随手看了一眼开头,觉得语句还算通顺,勉强过关,就丢在一旁不做理会了。
“先放这里吧,一会我先去拓印出几本,看看销量如何?”掌柜很敷衍地说道。
“行。”
就一个开头,张平安也没想和他签协议啥的。
不过,想要考话本赚钱,恐怕还需要点时间。
可眼下他急需钱用,只能另外想办法。
“掌柜的,我向你打听个事。”
掌柜道:“公子想问什么?这一带我熟。”
“你知道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买卖诗词文章的么?”
这是张平安目前唯一想到的挣快钱方式,而且没有前置条件。
“公子想卖诗词文章?那你可算问对人了。”掌柜的一脸得意。
“京城交易诗词文章最大的地方,就是长兴街的文心楼。”
“我店铺开业的时候,还去那里买过一首诗庆贺。写得真不错,我已经装裱起来了。”
“呶,就在这里,给你看看。”
掌柜得意地拿出一个木框,里面是一首五言诗,一副显摆的模样。
“开门一片新,迎来喜气融。客人满堂笑,财源广进门。”
噗!
张平安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怎么样,不错吧!”掌柜的丝毫没有自知之明,还一脸得意地等着张平安夸赞。
“不是,你管这叫诗?我闭着眼睛也比他写得好。”这是真心话,张平安自己写出来的水准,也比这高。
没能在张平安这个书生面前人前显圣,掌柜很失望,生气地收起这首诗。
没好气地道:“哼,年轻人,年少轻狂我能理解,但是也要有狂妄的实力,不然只会贻笑大方。”
其实,这还真不是掌柜的没见识。
因为大武朝是以武立国,文化方面的底蕴比南方的大康差远了。
就算是国子监那位公认最有才华的大学士范增,在整个文坛堪堪能排前十,前面九位全都是大康国的人。
“多谢掌柜相告,我先去文心楼看看。”
“告辞!”
见到惹了掌柜的生气,张平安也不便逗留,转身离开。
长兴街在西城区,张侍郎府在东城区,张平安是从北门进来的,目前距离长兴街比较近。
如果先去张侍郎府拿出生文书,回来在去长兴街,最起码会增加三分之一的路程。
“还是先去文心楼看看吧!”
就在张平安离开不久,一位年方二八,身穿翠绿长裙,长相秀美,身材玲珑,娇小可爱的女子,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文新斋。
“掌柜的,有新到的话本吗?”她声音清脆,听起来就觉得非常悦耳。
看到这女子,掌柜顿时眉开眼笑:“哎呀,姑娘有几天没来了,正巧新到不少话本,还有残阳大师的新作,都在这里您看看。”
很显然,这女子是文新斋的常客。
女子歪着小脑袋看了几眼,指着那几本新到的话本,小手一挥:“这些本姑娘都要了。”
“好嘞!”掌柜的眼睛都笑眯成一条缝了,这几本少说二十几两银子,像张平安那样的普通佃户家庭,整整十年的收入。
“咦,这也是新到的话本吗?”女子忽然看到了柜台上掌柜的还未来得及收起的张平安样稿,好奇地拿在手里翻看。
“大侠陈平安,这么土的名字,应该是个新人写的吧?”作为一名老书虫,沈云裳有些鄙夷。
但是,看了仅仅一百字的开头后,沈云裳完全被故事吸引住。
不知情的掌柜还在陪着笑解释:“姑娘目光如炬,这本就是一个新人送来的样稿,我还没来得及收起来,让您见笑了。”
“我这就丢到一边,别污了您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