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60:从卡车学徒到工业巨子 > 第3章 废铁成金,修理厂雏形!
换源:


       夜色如墨,寒风卷着雪粒子,像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

运输队后山那座废弃多年的工具棚,此刻却透出一点微弱而倔强的光。

光芒来自一盏用旧车灯改造的电灯,昏黄的光线下,周向东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一个粗糙的模具。

他的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与棚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身旁,王铁柱正笨拙地拉着风箱,给那个用半截柴油桶改造的简易熔炉鼓风,火苗舔舐着桶壁,发出呼呼的声响。

“向东,这玩意儿真能行?”王铁柱一边卖力地干活,一边忧心忡忡地问。

地上已经堆了十几个歪歪扭扭的铁壳子,那是他们忙活了一整晚的“杰作”。

周向东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意识正沉浸在脑海中。

就在几小时前,当他下定决心要搞出这东西时,那冰冷的机械音再次响起:“检测到宿主强烈意愿,是否消耗5技能点,解锁‘初级金属加工’技能?”

“是!”他毫不犹豫地确认。

瞬间,无数关于金属铸造、冲压、焊接的基础知识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大脑。

那些原本在他眼中只是一堆废铁的铁皮、弹簧和轴承,此刻却清晰地分解为可用的材料和零件。

他甚至能精确计算出熔化铁水所需的温度,以及冲压外壳时需要的力度。

这就是他的底气。

他拿起一个刚冷却的滤清器外壳,用锉刀仔细地打磨着边缘的毛刺,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铁柱哥,放心,这东西绝对比仓库里领的还好用。”

起初,没人相信。

当周向东拿着第一个成品,找到王铁柱和其他两个相熟的司机,提出那个大胆的建议时,他们都以为他疯了。

“自备零件修车?你小子做的这铁疙瘩能用?”一个叫孙强的司机捏着那外壳,满脸怀疑,“再说,就算能用,为了省这几块钱,万一路上抛锚,耽误了任务,那可是大事!”

周向东也不多解释,只是拍着胸脯保证:“我不要你们的钱,先收五毛钱定金,算是我借你们的。你们拿去装车试试,如果不好用,或者出了任何问题,我周向东双倍赔偿你们的损失,还把定金退给你们!要是好用,你们再把剩下的钱给我,还能比从队里领便宜一半!”

这个条件,让几人动了心。

尤其是王铁柱,他亲眼见过周向东是怎么把一堆废铁变成这个像模像样的零件的,心里多少有些底。

他一咬牙,第一个答应了:“行!向东,哥信你一次!坏了算我的!”

事实,比周向东承诺的还要惊人。

王铁柱换上新滤清器后,第二天从矿上拉货回来,惊奇地发现,他那辆老解放CA10的油门似乎都轻快了不少,发动机的轰鸣声也变得更加沉稳有力。

他悄悄检查了油路,发现过滤效果简直完美,甚至比之前用的崭新厂货还要干净!

这个秘密,像一阵风,在几个老司机之间悄然传开。

他们不再声张,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会悄悄摸到后山那个废弃的工具棚,递上五毛钱,然后像地下党接头一样,领走一个带着余温的滤清器外壳。

周向东严格遵守着自己的原则,每辆车只供应一件,而且只卖给信得过的人。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张扬的时候,他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赚这点小钱。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车队副队长周德海的办公室里,他的外甥,仓库管理员赵德贵正点头哈腰地汇报着,脸上带着一丝邀功的谄媚:“舅,这事儿太蹊跷了。这个月,咱们车队领用滤清器的数量,比上个月少了快三成!可车辆出勤率一点没降,这……这里面肯定有鬼!”

周德海的三角眼眯成一条缝,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作为车队的实际管理者,他对任何可能扰乱他权威和利益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

耗材申报减少,直接影响到他能从中“操作”的油水。

“查!给我仔仔细细地查!”他声音阴冷。

一连几天,赵德贵像条猎狗一样在车队里到处嗅探,终于从一个嘴不严的司机那里,听到了关于“后山小作坊”的风声。

消息传到周德海耳朵里,他当即拍案而起。

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周德海裹着军大衣,像一头潜伏的饿狼,在后山冰冷的雪地里蹲守了整整三个小时。

当他亲眼看到周向东和王铁柱鬼鬼祟祟地从工具棚里搬出一箱子零件时,他胸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搞小作坊!你们这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是投机倒把!”周德海的怒吼声撕裂了寂静的雪夜,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第二天,运输队全体大会在修理车间前的空地上召开。

寒风凛冽,所有人都裹紧了衣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周德海站在台前,脸色铁青,目光如刀子般扫过人群,最后定格在周向东身上。

“周向东!身为学徒,不思进取,罔顾厂纪队规,私自开设小作坊,制造工业零件,严重扰乱车队正常管理秩序!”他的声音洪亮而严厉,每一个字都像是对周向东的审判,“经队委会研究决定,从今日起,罚扣周向东三个月工分,并禁止其再踏入修理车间半步!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罚扣三个月工分,这在七十年代,几乎等于断了一个人三个月的口粮,是极其严厉的处分。

人群中的王铁柱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向前一步,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起来,冲着周德海怒吼:“凭什么?!周副队长,你不能这么不讲道理!向东做的零件比库房里发的好用!他帮大伙儿省钱,帮车队省耗材,这有错吗?!”

“住口!王铁柱,你跟他同流合污,还敢狡辩?”周德海厉声呵斥。

就在场面即将失控时,一直沉默的周向东忽然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冷静:“周副队长,我不争辩,也不狡辩。我只有一个请求,请修理班的李师傅,当着大家的面,检测一下我做的这个零件,看看它到底合不合格。”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人群角落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李师傅。

他是车队里技术最好、也最公正的老师傅,他说的话,分量比谁都重。

李师傅眉头紧锁,他本就对这种“歪门邪道”心存疑虑。

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推辞。

他接过周向东递来的一个崭新的滤清器,走到车间门口的压力测试泵前。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师傅熟练地将滤清器接上压力泵,启动机器。

指针缓缓攀升,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直到压力值超过了厂家标准足足两成,那个小小的滤清器依旧纹丝不动,密封性完美无缺!

接着,他又测试了流通性,结果再次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数据竟然比库存件还要流畅!

李师傅关掉机器,拿着那个滤清器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眼神从怀疑,到惊讶,最后变成了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许。

他沉吟良久,抬头看向车队队长刘大山,缓缓说道:“技术上……没得说。这小子的手艺,是真材实料。如果能通过厂里的正规验收程序,这东西,未必不可用。”

刘大山眼神瞬间一亮!

作为队长,他考虑的是整个车队的效益和安全。

如果真有这种物美价廉的替代品,对车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他正要开口说些什么。

“不行!”周德海猛地抢过话头,声音尖锐而固执,“规矩就是规矩!一个连正式工都不是的学徒,他有什么资格生产工业零件?要是人人都像他这样乱搞,车队不成黑市了?这事没得商量!”

一时间,刚刚有所缓和的气氛再次凝固。

支持与反对的目光在空中交织,形成无形的压力,全部压在了周向东身上。

就在这时,周向东缓缓抬起头,他的目光没有丝毫畏惧,第一次,也是如此清晰地,直视着周德海那双阴鸷的眼睛。

“副队长,我不服。”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我请问,国营大厂能生产零件,为什么我们一线工人就不能在实践中摸索改进?如果我这种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行为算是‘投机倒把’,那大庆油田的王进喜前辈带着工人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用‘土法炼油’解决国家困难,那又算是什么?”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心上,尤其是周德海,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拿大庆精神来反驳,这顶帽子,他戴不起!

周向东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展开。

那是一张画得无比精细、标注着各种数据的设计图。

“这,是我根据实践经验,改良后的滤清器设计图。”他将图纸高高举起,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上面那一行醒目的标题——《解放CA10卡车通用滤清器改良设计方案》。

他迈步上前,越过周德海,径直走到队长刘大山面前,将图纸郑重地递了过去。

“根据我的测算,采用新设计,可以有效提升燃油效率百分之八以上。我,周向东,愿意将这项技术无偿献给车队,希望能为车队降低成本,提高运力。”

“至于我个人是奖是罚,全凭队长定夺!”

话音落下,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风雪似乎都停了,只有每个人的心跳声在耳边擂鼓。

刘大山接过图纸,那张画满了精密线条和数据的纸张,在他的手中仿佛有千斤重,他的手指,甚至在微微颤抖。

而一旁的周德海,脸色已经从铁青变成了死灰。

他死死地盯着周向东的背影,眼神里那不加掩饰的怨毒和愤怒,已经悄然凝聚成了一股冰冷的杀意。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咆哮:这小子,绝对不能再留!

大会最终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不欢而散。

周向东没有被立刻定罪,但也没有得到任何嘉奖。

刘大山只说了一句“图纸我收下了,队里会研究”,便匆匆结束了会议。

人群散去,只留下满地狼藉的脚印和空气中尚未消散的紧张气息。

工友们看向周向东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同情、怀疑,变成了敬畏、好奇,甚至还有一丝嫉妒。

周向东没有理会这些复杂的目光,他默默地收拾好自己的工具,仿佛刚才那个在全队面前舌战副队长、震惊四座的人不是他一样。

夜,终于过去。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给皑皑白雪镀上一层金边时,新的一天开始了。

周向东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修理班门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尽管他现在已经被禁止进入车间。

他只是想在门口,等一等李师傅,向他请教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然而,他刚站定,一个阴沉的身影便从旁边的墙角闪了出来,径直拦住了他的去路。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昨天在会上丢尽了脸面的赵德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