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的初春,阳光明媚,图书馆前张贴了一张红底金字的通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名单公布。
林知鹤扫了一眼:“沈琅、林知鹤、顾杭舟,小组序号17。”
沈琅低头看着报名确认单,面无表情:“三天三夜建模竞赛,封闭式,食宿统一安排。”
林知鹤边撕名单边笑:“走,夺个冠军顺便写篇论文,投《自然》怎么样?”
顾杭舟拖着电脑包叹气:“你们两个一个带系统一个恋爱脑,带我这个凡人干嘛?”
——
建模初赛当天。
现场大屏幕缓缓落下,题目公布——建立一个融合非线性优化与神经网络的混合模型,用于预测某城市未来十年交通拥堵情况,含三维地理信息与动态政策变量。
全场哗然。
“我们这是在比赛吗?还是直接考研博士开题?”
沈琅默默打开系统:
【系统检测到超高复杂建模任务,是否激活“科研金手指·建模模块”?确认启动。加载中...】
一分钟后,系统屏幕弹出:
【建议结合伪LSTM反馈神经网络、三维拓扑图优化路径算法、城市政策干预变量时序模拟的模型。利用仿真可视化输出、误差调节动态分析模块进行辅助。】
沈琅一边操作系统,一边淡定地对顾杭舟吩咐:“负责收集交通基础数据,按城市区域分区聚类。数据结构我用系统模拟出来。”
林知鹤掀起袖子,开始画流程图,逻辑推演干脆利落,仿佛在写剧本。
两小时后,他们的模型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旁边高校还在愁如何预处理地理信息流。
顾杭舟小声嘀咕:“我们这是参赛组?不如改名叫‘国家交通预研核心小组’。”
——
初赛结果公布,17组以98.73分高居榜首,建模精度与仿真效率拉开其他队伍三倍差距。
更夸张的是,模型已被系统导出论文雏形,只待润色即可投稿。
裁判席中一位老教授激动到连眼镜都歪了:“这组学生的建模逻辑超出本科水平!他们不是建模,是在‘重构城市交通管理未来’!”
——
然而就在决赛前夜,组委会临时宣布:“沈琅小组建模成果具备实用化价值,国家科研办拟将其列入重点课题原型。三人直接晋级总决赛,成绩纳入国家级人才选拔考核。”
全场目瞪口呆。
某985强队队长酸溜溜地嘀咕:“听说那沈琅是走关系进A大的?”
沈琅抬眸,语气清淡却不容置疑:“我走的,是系统主干道。”
林知鹤在旁笑得快岔气:“你是不是偷偷把‘情绪智能生成器’也激活了?”
沈琅没否认:“你喜欢就好。”
顾杭舟忍不住捂脸:“你们是在建模,不是建CP。”
——
赛后,国家科研项目办正式宣布:“沈琅团队的智能建模系统将作为‘城市交通高智模拟实验室’核心模型,优先启动国家专项基金,五百万科研经费,A大科研基地优先入驻名额,实验室命名权。
沈琅:“命名叫‘SL实验室’如何?”
林知鹤:“不如叫‘我们的小窝’。”
顾杭舟:“你们两能不能专业一点?”
——
领奖台上,林知鹤偏头望他:“我们真的要从学霸走到科研创业第一步了?”
沈琅握住她的手,低声回应:“从比赛,到研究,到一生。我们一起。”
系统:【绑定成功率100%,联手科研指数——爆表。】
全国直播弹幕瞬间爆炸:
【这是什么神仙爱情、神仙科研组合!】
【我愿称之为最强学神夫妇!】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