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当日,A大科技馆演示厅。
主持人一声“请A大代表组上台”,全场目光刷地聚焦过去。
林知鹤身穿简单的A大校服外套,笑容清浅,手指轻触遥控笔,PPT第一页滑出。
标题赫然醒目——《智慧城市交通中的量化模型构建与算法优化研究》,背景动效、图形流转,像一场视觉盛宴。
而真正的“爆点”,在第三页。
林知鹤轻描淡写地按下切换:“这是我们模型在实际城市路况数据上的模拟运行情况……”
投影幕布上竟然直接跳出一个互动模拟地图,模型预测数据在城市地图上动态演示,像一场高阶科技电影开演。
全场“哗——”
—
B大代表组组长脸色瞬间变了。
“他们用了数据动态交互?他们哪来的权限调用这组真实交通数据!”
—
而真正的“杀招”还没放出来。
沈琅走上前,一开口,全场安静。
“我们团队构建的模型,关键在于——低维预测转高维应用的桥梁算法设计。”
“这个算法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让城市在高峰时段,不堵’。”
他淡定讲解公式,一边用激光笔点出每一步推导逻辑,条理清晰、语言简练,还不失幽默:“我知道大家看数学公式会头痛,所以我们这部分叫‘让人头不痛的数学’。”
全场笑声爆起。
—
沈琅继续:“最后的算法性能评估,我们使用了A市真实路况数据,预测精度相比传统模型提高了13.2%,误差下降了8%。这组数据我们已经同步到A大数模共享平台,各位可以扫码下载。”
投影页角亮起一个二维码,后台管理员实时上传了项目代码。
B大代表组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都已经写好代码了?!”
—
林知鹤上前收尾:“所以,我们不是在演讲PPT,我们在展示一个可部署的真实项目。”
现场老师们纷纷点头,台下掌声雷动。
—
系统提示:【恭喜宿主完成“科研炸场挑战任务”,奖励:随机科研技能 1,数学系统能量 20】
【你已解锁隐藏主线任务——国家青年建模创新计划晋级赛(进度1/3)】
—
评审室后台。
一位老教授看着林知鹤的答辩记录,点头道:“这个女孩,眼神比模型还准。”
另一位看向沈琅:“这是数学系的?……谁教的,谁教的?”
A大校领导忍不住笑了:“我们A大,卷,但卷得有品味。”
—
B大后台,组长低头看着他们临时赶工的PPT,一脸绝望。
“我们是来参赛的,他们是来部署项目的……”
副组长:“……不是说林知鹤不擅长建模,靠脸混的?”
主讲:“她靠脸也能上热搜,靠脑子能上国创榜单,咱们到底靠什么?友情?”
—
比赛结果当晚未公布,但风向已然明朗。
林知鹤坐在回学校的大巴车上,系统弹窗提示:
【国家青年建模项目评分93.2,当前排名TOP1,下一阶段任务已生成,请等待通知】
她正想关掉弹窗,沈琅凑过来看了眼:“又在偷卷?”
林知鹤挑眉:“不偷,我是明着卷。”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