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星子落进旧藤筐 > 第七章 藤筐里的半块橡皮
换源:


       温星晚蹲在老巷青砖地上时,指尖刚触到那截露在杂草外的藤条,头顶忽然传来一声轻响。她抬头,看见陆星辞正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拎着个半旧的帆布包,晨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肩上,把浅灰色衬衫染得发暖。

“找什么?”他走过来,脚步声踩过落叶,没惊飞趴在墙根的那只灰鸽。

温星晚直起身,拍了拍掌心的尘土,指着墙根那丛疯长的狗尾草:“昨天来的时候,好像看见这儿有片藤条,和我家旧藤筐的纹路很像。”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就是上次在储藏室翻到的那个,你说像你小时候见过的那只。”

陆星辞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弯腰拨开杂草。果然,一截深褐色的藤条缠在砖缝里,藤面上的纹路虽被岁月磨得浅淡,却还能看出手工编织的交错痕迹。他指尖碰了碰藤条,忽然“嗯”了一声:“这藤条比你家那个更粗些,像是老藤筐的边角料。”

两人蹲在墙根研究时,隔壁的张奶奶端着搪瓷盆从院里出来,看见他们便笑着喊:“星晚丫头,星辞也在啊?这是找啥宝贝呢?”

“张奶奶,我们在看这藤条,想找些老藤筐的线索。”温星晚起身迎过去,目光落在张奶奶盆里的旧布料上,“您这是要做针线活?”

“可不是嘛,清理老柜子翻出些旧布,想着给小孙子缝个沙包。”张奶奶放下盆,忽然一拍手,“说起来,我家阁楼里好像还堆着个旧藤筐,好多年没动过了,你们要不要看看?”

温星晚和陆星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跟着张奶奶上阁楼时,木楼梯“吱呀”作响,阳光从天窗漏进来,照得空气中的尘埃浮动。阁楼角落里堆着几个纸箱,张奶奶指着最上面的那个:“就在那里面,我记得是你爷爷当年编的,后来嫌占地方就收起来了。”

陆星辞搬下纸箱,打开时扑出一层薄灰。温星晚伸手拂去灰尘,一个比她家那只更宽大的藤筐露了出来——藤条呈深褐色,筐沿有处修补的痕迹,用浅棕色藤条细细缠了几圈,像道温柔的疤痕。

“这藤筐编得真扎实。”陆星晚指尖划过筐壁,忽然触到个硬物,“这里面好像有东西。”

她伸手进去,掏出个用蓝布包着的小包裹。打开蓝布,里面是半块橡皮——橡皮是白色的,边角已经磨损,上面用铅笔写着个“星”字,字迹模糊却还能辨认。

“这橡皮……”温星晚的指尖顿住,忽然想起什么,“我小时候好像有块一样的橡皮,后来弄丢了半块。”

陆星辞凑过来,目光落在橡皮上,喉结动了动:“我小时候也有块这样的橡皮,是我妈从外地带回来的,后来只剩半块,我一直放在铅笔盒里,直到搬家时弄丢了。”

张奶奶在一旁听着,笑着摇头:“你们俩小时候总在一块儿玩,说不定这就是你们当年弄丢的那块。那时候星晚总跟在星辞后面,喊他‘阿辞哥哥’,星辞也总护着你,有人欺负你,他第一个冲上去。”

温星晚的脸颊忽然发烫,低头看着那半块橡皮,童年的片段忽然清晰起来——夏日午后,老槐树下,她蹲在地上画画,橡皮掉在草丛里,陆星辞帮她找了好久,最后只找到半块。他把那半块橡皮塞给她,说“我把我的分你一半”,后来她把橡皮上的“星”字描了又描,生怕字迹淡去。

“原来这半块橡皮一直在这儿。”温星晚把橡皮轻轻放在藤筐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融融的。

从张奶奶家出来时,太阳已经升到半空。温星晚抱着那半块橡皮,陆星辞帮她提着从张奶奶那儿借的老藤筐,两人沿着老巷慢慢走。巷子里的包子铺飘出香味,卖糖葫芦的大爷推着车走过,铃声清脆。

“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巷口的石板路上跳房子吗?”温星晚忽然开口,声音轻轻的,“那时候你总让着我,明明你跳得比我好,却总说‘你赢了,我给你买糖’。”

陆星辞侧头看她,阳光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记得。你那时候总爱哭鼻子,跳输了就坐在地上抹眼泪,我只好把我的糖都给你,你才肯起来。”

温星晚瞪他一眼,却没真的生气,反而笑了:“谁让你总故意让我,我后来都看出来了。”

两人聊着童年往事,不知不觉走到了温星晚家的小院。温母正在院里晒被子,看见他们回来,笑着招手:“回来啦?快进来,我煮了绿豆汤,刚凉好。”

坐在院里的石桌旁喝绿豆汤时,温星晚把找到半块橡皮的事告诉了温母。温母听完,笑着拍了拍陆星辞的手:“你们俩啊,从小就有缘分,这半块橡皮丢了这么多年,还能找回来,真是巧。”

陆星辞喝了口绿豆汤,目光落在温星晚手边的藤筐上:“阿姨,我想借这个藤筐用用,明天要去老巷收集居民的故事,想用来装些记录的本子和工具。”

“拿去用,不用还。”温母摆了摆手,又看向温星晚,“星晚,你明天要不要跟星辞一起去?你不是要画绘本吗?多听听老居民的故事,也能多些灵感。”

温星晚抬头看向陆星辞,见他也正看着自己,眼里带着期待,便点了点头:“好啊,我明天跟你一起去。”

第二天清晨,温星晚背着画板,陆星辞提着藤筐,两人在巷口集合。老巷里的居民大多起得早,看见他们便热情地打招呼,有人拉着他们讲老巷的故事,有人把家里的旧照片拿出来给他们看。

温星晚把听到的故事都记在本子上,遇到有趣的场景,便停下来速写——卖早点的夫妇在蒸笼前忙碌,老人坐在门口摇着蒲扇,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陆星辞则在一旁认真记录,偶尔帮她递支笔,或是提醒她别挡着路人。

中午在巷口的小面馆吃饭时,温星晚翻开速写本给陆星辞看:“你看,这是早上王爷爷讲的,他年轻时在巷口开修理铺,修过的收音机能从巷头排到巷尾。”

陆星辞凑过去,看着画纸上的修理铺——铺子不大,门口挂着个“王记修理铺”的木牌,王爷爷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螺丝刀,旁边堆着几台旧收音机。画得很细致,连木牌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画得很好,很有生活气息。”陆星辞的目光落在画纸角落的小藤筐上——那是他提着的藤筐,被温星晚悄悄画了进去,筐沿的修补痕迹格外明显。

温星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颊微热:“我觉得这个藤筐很有意义,就画进去了。”

“嗯,很有意义。”陆星辞抬头看她,眼里带着笑意,“就像我们找到的那半块橡皮,都是老巷里的回忆。”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面馆,落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温星晚低头喝着面汤,心里忽然觉得,这次返乡不仅是为了绘本,更是为了找回那些被时光藏起来的温暖——比如老藤筐,比如半块橡皮,比如眼前这个陪她走过童年、又在多年后重逢的人。

她抬眼看向陆星辞,他正低头看着手里的记录本,阳光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温星晚忽然想起张奶奶说的话,想起童年时那个总护着她的“阿辞哥哥”,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

或许,有些缘分从来都不会被时光冲淡,就像星子落进旧藤筐,看似偶然,却是早已注定的温柔。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