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县县衙内。
文丑高坐主位,左右分别是关宁、关平、刘辟与龚都。
“伯安,我打算重返汝南,你以为如何?”
面对手下仅有的几位文武官员,文丑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向关宁问道。
“重回汝南?”
此言一出,不仅关宁,在场几人都是一怔。
文丑初到豫州,便是在汝南首战告捷——以五百精骑夜袭曹洪,焚其粮草,迫其退兵。
然而当时文丑甚至未在汝南停留一日,次日便率精选的五千士卒转战豫州各州县。
一月之间,这支“神行军”转战千里,终至谯县。
在此地,文丑更以奇谋大破蔡阳三千精骑,阵斩曹军大将,俘获士卒军马数百,铠甲上千……
此战之后,无论是五千神行军的士气,还是文丑的威望,皆达巅峰!
此刻,距大破蔡阳仅过半日,竟要重返汝南?
虽心中疑惑,但关宁等人对文丑的决定深信不疑——破曹洪、斩蔡阳,文丑早已证明了自己。
关宁明白,文丑此问并非征求意见,而是在考校自己。
“汝南虽缺粮草,但地域辽阔,耕地无数。”
“如今已是七月,再有一个多月便是秋收,若至汝南,粮草应无大碍。”
“此外,孙策新丧,孙权初掌江东,必不会轻启战端;”
“荆州刘表亦不问兵事。”
“我军至汝南,只需专心防备曹操即可!”
关宁略作思索,便将汝南优势一一阐明。
言罢,他心中亦暗自吃惊——若非文丑提醒,自己竟未看出汝南有如此多优势!
“嗯,”
文丑看向关宁,微微颔首,“伯安,欲成霸业,须放眼天下,万不可局限一隅之地。”
“学生受教了!”
关宁面颊微红。
此前他只盯着谯县,连汝南的优势都未看清,更别说放眼天下了。
对关宁,文丑心中颇为满意。
此人悟性极高,只是眼界尚有不足。
如诸葛亮、庞统等顶级谋士,师从司马徽、庞德公这等常论天下大事的名师,自然高瞻远瞩。
即便是荀彧、郭嘉,也出身士族,自幼耳濡目染。
而关宁不过寒门子弟,所学不过些经书典籍,成长环境与那些顶尖谋士天差地别。
如今他唯有跟随文丑,勤学补拙。
“仲和,你率三百精骑押运粮草辎重……备一辆马车,将夏侯小姐一同带上。”
“我与刘将军、龚将军率前军攻伐沿途州县,先取宋县,再攻汝阴,终至富陂。”
“同时放出消息,就说我军目标直指汝南富陂,最好让江东那边人尽皆知!”
文丑神色肃穆,迅速下达指令。
“诺!”
关平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虽只分得三百兵马押运粮草,但这却是他首次独当一面。
为将者,在主将麾下统兵与独自领军截然不同。
若始终依附主将,永难成为顶尖武将!
关平不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文丑更清楚。
历史上的关平,始终活在关羽羽翼之下,至死未有独领一军的经历,这也制约了他成为顶级武将。
如今关平既入自己麾下,文丑断不会让他重蹈覆辙。
无论是关宁还是关平,文丑都会给予足够机会,让他们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谋臣良将。
虽已做出决策,但文丑无法立即离开谯县——最主要的是新收编的曹军士卒尚未整编入骑兵队伍。
整编还需数日时间。
不过江东那边,孙策丧事应当还未办完,孙权尚未正式掌权,自然也还没开始提拔吕蒙等年轻将领。
只要吕蒙未在孙权面前展现过人才能,文丑就还有机会招揽他。
分配好任务后,文丑回到县衙内室去见夏侯涓。
得知文丑将要离开谯县,夏侯涓竟毫不犹豫表示要跟随左右。
实际上,文丑对三国时期女子的心理了解太少——出嫁从夫。
虽未正式成婚,但夏侯涓早已自视为文丑之妻,自然要跟随夫君。
拐带夏侯渊侄女这桩罪名,文丑是坐实了!
不过他毫无负罪感——非但要拐你侄女,连你“神行将军”的名号也要一并抢来!
夏侯渊“神行”之号,实为官渡之战后征讨西凉马超时所创。
如今未等夏侯渊闯出这名号,文丑的“神行军”怕就要先扬名天下了……
三日后。
文丑亲率五百精骑、五千神行军南下攻伐宋县,以刘辟、龚都为副将。
关平引三百精骑押运粮草,护卫夏侯涓。
如今文丑的五千神行军,虽远未达到历史上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疾行标准,但一日百里尚可勉强做到。
谯县至宋县不过百里之遥,全力行进,一日可达!
一日之间,转战百里,连破州县,足可当“神行”二字!
不过如此行军对士卒体力是极大考验——虽清晨出发日暮即至,但抵达宋县后这些神行军还有多少力气攻城,犹未可知。
好在文丑威名已传遍豫州,大破蔡阳后更是如日中天。
如今文丑兵锋所至,豫州各州县无不望风归降。
况且即便不靠五千神行军,单凭五百精骑,文丑亦能攻破任何州县!
申时一刻,宋县以北官道上,文丑大军正疾行前进。
道旁田地中,庄稼已结穗,再有一月便可收获。
建安五年风调雨顺,收成应当不错。
不止今年,往后数年中原也无大灾。
正是借此良机,曹操势力急速扩张,聚起数十万大军与无数粮草,这才有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
如今文丑既来,赤壁之战是否还有,尚未可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曹操再想如历史上那般在官渡之战后轻易吞并袁绍地盘,怕是难了……
“传令:踩踏田地者,斩!”
文丑沉声道。
文丑威望极高,即便在这些一月前还是平民的神行军中也一样。
军令既下,无人敢犯。
大军行进片刻,前方出现一片山林——豫州地势平坦,偶见山林已属难得。
“文将军!”
便在此时,龚都催马至文丑身旁。
“前方山林中有末将一位旧识。”
“早年我等皆为人公将军张梁部下,听闻他如今在此聚五百人马,劫掠为生。”
“末将愿单骑前往,说其来投将军!”龚都正色道。
“黄巾旧部?”
文丑双眉微蹙,似乎想到什么,却又模糊不清,索性直接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禀将军,此人姓廖名化,字元俭,襄阳人士!”龚都恭敬回答。
“什么?廖化?”
文丑心中一震。
廖化廖元俭?
此人名声,丝毫不逊关平!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廖化皆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尤其蜀汉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更让这员武力统帅均非顶尖的将领家喻户晓。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并非讽其无能,而是因姜维北伐时,廖化已年逾七旬,堪称老当益壮!
这位老将最终寿至九十余,直至蜀汉灭亡方郁郁而终。
三国武将中,廖化堪称最长寿者,可谓亲眼见证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变迁。
至于廖化之能,虽非顶尖,但官至蜀汉右车骑将军、并州刺史,足见其能力不俗。
正史记载,姜维伐魏时,廖化曾预言其必败,后果然为邓艾所破。
凡此种种,皆说明廖化能力眼光均属上乘,远胜刘辟龚都之流。
文丑细想之下,这位日后蜀汉大将,此时确为黄巾余党,聚啸山林。
只是他万没想到,麾下龚都竟与廖化相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