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刚在太平洋登基称帝,二战爆发了 > 034、常凯申准备访问大唐帝国,请求出兵对抗鬼子
换源:


       数日前,由鹰酋、大不列颠、高卢、以及尼德兰四国组成的联合舰队,试图以武力强行突破大唐的海上封锁,结果,在东海遭遇大唐海军航空兵与潜艇部队的联合打击,四国舰队大败亏输,狼狈撤退!

“什么?!”宋美玲惊得花容失色,手中的咖啡杯险些滑落。

在她接受的西式教育中,西方列强的海军,是不可战胜的代名词!可现在,四国联合舰队,竟然被一个孤悬海外的大唐,打得溃不成军?

常凯申的脸上,却瞬间爆发出了一阵骇人的精光!

他看到的,不是大唐的威胁,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用来制衡西方的巨大筹码!

“机会!这是天赐的机会!”他猛地站起身,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心中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成型。

“立刻以我的名义,向大唐方面发电,试探性地提出,恢复两国外交关系!东洋侵略在即,西方绥靖,坐视不理。我倒要看看,当他们得知,我种花民国,有可能与强大的大唐帝国结盟时,会是怎样一副精彩的表情!”

三日后,外交部长顾维钧,带着大唐的回电,步履匆匆地,走进了常凯申的办公室。

“委座,大唐……回电了。”顾维钧的神情,显得异常古怪,既有兴奋,又带着一丝凝重。

常凯申心中一动,连忙接过电报。

电报的内容,让他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枭雄,也当场愣住了。

大唐方面,不仅干脆利落地同意了恢复外交关系,更在电报的末尾,附上了一句让他意想不到的话——

“大唐帝国皇帝李辰,谨以帝国之名,正式邀请种花民国最高领袖常凯申先生,择日访问帝国古都——咸阳!”

咸阳!

看到这个名字,常凯申的瞳孔,猛地一缩!

自民国建立以来,两边的关系,一直微妙而疏远。即便是当年的国父孙文先生,在最需要外部援助之时,也未能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

大唐,一直刻意地,与他们保持着距离。一方面,是不愿因与民国走得太近,而引发西方列强的敌意;另一方面,也是对民国那数十年如一日的军阀混战,失望透顶。

后来,西方对大唐实施全面封锁,民国在西方的压力下,不得不屈从,中断了与大唐本就脆弱的官方联系。

而如今,大唐强势崛起,以一己之力,彻底打破了四国的封锁。他们这些昔日的“背弃者”,又厚着脸皮,主动寻求恢复关系。这其中的投机意味,不言而明。

常凯申本以为,大唐方面,即便同意,也必会多番刁难,以报当年“断交”之仇。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李辰,这位年仅二十出头的青年皇帝,非但没有计较,反而主动发出了访问邀请!

其心胸,其气度,其背后隐藏的深意,让常凯申感到了一阵深深的忌惮。

他立刻调来了黑冰台(此处应为军统或中统,为贴合小说世界观,假定民国情报机构也掌握了部分大唐情报)关于李辰的所有资料。

“登基两年,以雷霆手段,打压门阀贵族,清洗旧臣,将所有政权、军权,牢牢集于一身……此人,行事霸道,心狠手辣,颇有唐皇汉武之风……”

常凯申看着资料上的描述,眉头紧锁。

李辰的邀请,绝非善意。这更像是一场鸿门宴!

去,还是不去?

去,则意味着将自己置于一个不可预测的境地,甚至可能被那个年轻的帝王所利用。

不去,则等于放弃了这个唯一能够制衡西方、威慑东洋的绝佳机会!

正当常凯申犹豫不决,陷入两难之际,他的心腹重将,何应钦,开口了。

“委座。”何应钦的神情,同样严肃,“您在犹豫的,是此行的风险。但,您是否看到了此行,背后那无可估量的价值?”

他走到世界地图前,沉声分析道:

“委座,此次访问,将是自大唐立国以来,种花高层领导的首次到访!其本身,就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一旦您决定前往,您踏上大唐专机的那一刻起,您,就将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鹰酱的白宫,大不列颠的唐宁街,高卢的爱丽舍宫,还有东洋的皇居……全世界所有大国的目光,都将聚焦在您的身上!他们会疯狂地猜测,您与大唐,究竟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民国,是否会彻底倒向东方?”

“届时,压力,将完全来到西方列强那一边!他们为了将您重新拉回他们的阵营,必然会拿出比以往多十倍、百倍的诚意与援助!”

何应钦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委座,这确实是一场豪赌。但您一旦踏出这一步,您,就将从一个被动的求助者,一跃成为足以撬动全球格局的,最重要的那枚砝码!”

“去,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而不去……”何应钦的声音,掷地有声,“则是向全世界宣告,您,惧怕了那个年轻的帝王。您,在这场大国博弈的牌局中,选择了……不战而降!”

去,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不去,则是不战而降!

常凯申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将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了那张波澜不惊的面容之下。但他的内心,却早已是波涛汹涌,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的一生,都在与人斗,与天斗。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溪口少年,到如今坐拥四万万国民、名义上统一了整个种花民国的最高领袖,他所依靠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仁慈与退让,而是精准的政治嗅觉,和在刀尖上跳舞的、一次又一次的果决豪赌!

这一次,他嗅到了同样的气息。

一个足以改变种花命运,甚至改变世界格局的巨大赌局,正摆在他的面前。而牌桌的另一端,坐着的是那个神秘、强大,却又同样深不可测的年轻帝王——李辰。

良久,常凯申再次睁开了双眼。

眼中所有的犹豫与挣扎,都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属于一代枭雄的、洞悉一切的清醒与决断。

“敬之(何应钦的字)说得对。”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在鹰酋与大唐帝国之间,来回扫视。

“大唐的强势崛起,已经打破了泰平洋,乃至全世界的战略平衡。这,是危机,但更是我们的转机!”他的手指,重重地敲击在地图上,“西方列强,尤其是鹰酋,最恐惧的是什么?不是一个强大的大唐,也不是一个统一的种花。他们最恐惧的,是一个强大的大唐,与一个统一的种花,联起手来!”

“一个拥有最顶尖技术与最强悍海军,另一个拥有无穷无尽的人口与最广袤的战略纵深。一旦我们两国形成真正的‘东亚双雄’,那将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噩梦!他们过去数百年建立起来的全球霸权,将在这股不可阻挡的东方力量面前,土崩瓦解!”

“所以,”常凯申的嘴角,勾起一抹精明的弧度,“只要我们表现出与大唐‘走得太近’的姿态,鹰酋和整个西方世界,就必然会感到恐慌!为了阻止这种‘噩梦’变成现实,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向我们,向种花民国,进行利益输送!”

“他们会放松对我们的技术封锁,会向我们提供梦寐以求的工业设备,甚至会派遣军事顾问,帮助我们对抗东洋!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略微强大、可以牵制东洋,但又离不开他们掌控的种花,远比一个与大唐结盟的种花,要安全得多!”

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让在场的何应钦、顾维钧等人,无不感到心神剧震,对委员长那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常凯申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冷静与理智,“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唐虽强,但羽翼未丰,其国力,尚不足以与整个西方世界抗衡。所以,我们此去的目的,不是要‘选边站’,更不是要真的与大唐结成什么牢不可破的同盟。”

“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两头巨兽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我们要利用大唐的强势,去敲诈西方的让步;再利用西方的妥协,来制衡大唐的野心。我们要像一个待价而沽的绝代佳人,在两位实力雄厚的追求者之间,左右逢源,谋取我们种花民族,最大的利益!”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地图上,那个面积并不算大的岛国,声音变得有些复杂。

“那位李辰皇帝,他的困境,我也很清楚。人口,是他最大的软肋。而西方,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长期以来,用尽各种手段,阻碍我种花之人,向大唐移民。他们害怕,一旦让大唐得到了我们的人口,这头本就可怕的巨龙,将会彻底挣脱枷锁,再也无人可以束缚。”

“所以,李辰邀请我,同样也是在赌。他在赌,我能为他带来什么。而我,也想看看,他,又能为我,付出什么。”

这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顶级博弈。两个同样聪明、同样野心勃勃的东方领袖,隔着一片浩瀚的海洋,即将展开一场决定未来数十年国运的交锋。

“我赞同委员长的决断!”外交部长顾维钧,这位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老将,此刻也是一脸的兴奋与赞叹,“此行,必将让我民国,在国际外交上,彻底摆脱被动的局面,赢得前所未有的主动权!”

“附议!”何应钦等一众军方将领,也齐声应和。

“好!”常凯申见众意已决,猛地一拍桌子,做出了最终的决定,“立刻回电大唐!就说,我常某人,接受李辰陛下的盛情邀请,将于年内,正式访问大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