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林辰站在神农空间的黑土地边,指尖拂过改良番茄苗的嫩叶。空间已升级至4级,面积扩大到100㎡,黑土地翻涌着油亮的光泽,灵泉水量增至15L,汩汩泉水在新解锁的智能灌溉管道中流淌,均匀喷洒在500株番茄苗上。水珠折射着空间白光,在叶片上凝成七彩光斑,像撒了一地碎钻。
【系统提示:【合作社的基石】任务进度更新】
【当前完成度:20%(已培育优质种苗500株)】
【剩余任务:制定统一种植计划、完成50亩土地规划、分配生产任务】
林辰的目光落在系统奖励的种子包上——优质水稻、蔬菜、水果改良种子各10斤,牛皮纸包装上印着金色稻穗纹。他拆开水稻种子袋,谷粒饱满如珍珠,比普通稻种重20%,这是系统奖励的清溪香稻二代种,在空间培育后可实现亩产1200斤,远超传统品种的600斤。
该出去了。林辰将最后一盘番茄苗搬至储存区,空间入口的晨光已染亮天际。他想起今天社员们将领取种苗,张婶的孙子缠着要会发光的菜苗,王胖子昨晚特意磨亮了祖传的木犁,连最固执的刘老四堂兄也托人打听啥时候分地。这些期待像种子般埋在他心里,催促着他从技术人员向管理者转变。
上午八点,晒谷场已排起蜿蜒的种苗长龙。社员们提着竹篮、扛着苗盘,张婶的孙子骑在父亲肩头,举着自制的纸风车,风车叶片上歪歪扭扭写着合作社加油。林辰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身后码放着从空间取出的2000株种苗,番茄苗翠绿挺拔,辣椒苗紫茎粗壮,黄瓜苗顶着两片子叶,在晨光中像列队的士兵。
辰社长,俺要50株番茄苗!王胖子第一个冲到台前,他负责的5亩试验田位于村东头,土壤肥沃,被选为示范田。林辰接过他的苗盘,用红漆在边缘标注示范田A区,笔尖停顿片刻:胖子,这50株要用滴灌,记得按技术手册来。
放心吧辰哥!王胖子拍着胸脯,却在转身时被苗盘绊倒,种苗散落一地。张婶的孙子拍手大笑:王叔叔摔跤啦!张婶急忙喝止,却见林辰弯腰与胖子一起拾苗,叶片上的水珠沾湿了他的蓝布衫,像刚从田里归来。
刘婶,您的辣椒苗。林辰将100株辣椒苗递给刘婶,特意挑选茎秆最粗壮的,您那三亩地靠水渠,适合种辣椒,记得起垄30公分。刘婶接过苗盘,指腹摩挲着紫茎,突然红了眼眶:辰娃,要是真能像你说的亩产翻番,俺孙子就能去县城上学了。
人群突然安静,所有目光聚焦在林辰身上。他深吸一口气,举起一株番茄苗:各位叔伯婶子!这苗是咱合作社的希望,也是清溪村的未来!今天我把丑话说在前头——他指向田垄方向,谁要是偷懒耍滑,对不起这苗,就是对不起大家伙的信任!
社员们轰然应和,领取种苗的队伍再次流动起来。李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领走100株水稻苗,他负责的2亩祖田将试种改良香稻;张婶带领妇女组领取500株黄瓜苗,她们要在大棚里搞早熟栽培;连最沉默的老单身汉也领了30株茄子苗,嘟囔着试试就试试。
下午两点,林辰带着测绘工具来到村西头的50亩连片土地。这里曾是赵天磊觊觎的肥肉,如今插满了红蓝两色标记旗——红旗代表蔬菜区,蓝旗代表水稻区,白色石灰线勾勒出田垄走向,每垄宽1.2米,间距0.8米,精确到厘米。
辰哥,这线太密了吧?王胖子扛着锄头,额头上的汗珠滴在石灰线上,晕开细小的白点,俺们以前种地都是随便起垄,哪这么讲究?
林辰蹲下身,用卷尺测量间距:这是密植技术,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他翻开系统奖励的《现代农业种植图谱》,指着黄瓜种植示意图,你看,这样每平方米能种4株,比传统方法多2株,产量能提40%。
争议突然爆发。刘老四的堂兄将锄头往地上一戳:俺不种密植!万一倒了咋办?他曾因偷卖合作社菜苗被林辰批评,此刻借机发难,几个老年社员立刻附和:就是,还是老法子保险!
林辰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昨晚熬夜研究的种植计划,为了兼顾传统习惯和科学方法,特意将密植密度降低20%。他走到刘老四堂兄面前,抓起一把土:刘叔,您摸摸这土,板结得像石头。不密植可以,但必须深耕30公分,施足底肥,不然改良种子也长不好。
李大爷突然开口,旱烟锅敲得石头发响:辰娃说得对!俺年轻时种过密植稻,产量确实高。就按辰娃说的办,出了事俺老头子担着!老人的威望镇住场面,刘老四堂兄悻悻地收起锄头,却在转身时踢翻了石灰桶,白灰洒了林辰一裤腿。
林辰没有动怒,只是默默重新画线。他知道,从社长到管理者,不仅要懂技术,更要学会化解矛盾。他走到田埂边,望着远处忙碌的社员,突然喊道:谁愿意跟我学开拖拉机?县农业局支援的旋耕机明天就到!
三个年轻社员立刻举手,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林辰笑了——这才是合作社的希望。
傍晚六点,村委会的煤油灯亮了。林辰将生产任务表钉在木板上,红笔标注着各组职责:
?种植一组(王胖子):负责50亩土地深耕、起垄、灌溉系统安装
?种植二组(张婶):负责2000株种苗定植,确保成活率90%以上
?技术组(李大爷):监督种植质量,指导病虫害防治
?后勤组(刘婶):管理农资仓库,登记出入库物资
凭啥王胖子就开拖拉机?刘老四堂兄突然拍桌,震得煤油灯摇晃,俺开了二十年手扶拖拉机,凭啥让个毛头小子抢了?他的侄子跟着起哄:就是!肯定是林辰偏心!
林辰放下笔,走到刘老四堂兄面前:刘叔,开拖拉机要考证,您有吗?他从帆布包掏出县农业局的培训通知,下周有农机培训,您要是愿意学,证考下来,拖拉机归您管!
刘老四堂兄愣住,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李大爷突然笑了:老刘,你那点心思别以为俺不知道!不就是想多挣工分?放心,技术组缺个副手,你要是好好干,工分翻倍!
争议消弭于无形,任务分配顺利通过。社员们散去后,林辰却留在村委会,对着《土壤改良手册》研究到深夜。煤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时而弯腰记录,时而起身画图,帆布包里的空间种苗样本散发着淡淡清香。
辰哥,还没睡?苏晴雨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抱着一摞农业政策文件,头发上沾着夜露,县农业局刚发的《有机种植补贴细则》,你看看能不能用。
林辰接过文件,指尖触到她的温度,突然感到一阵疲惫。但当他看到文件上每亩补贴500元的字样,看到苏晴雨眼里的期待,又重新握紧了笔。
【系统提示:【合作社的基石】任务进度更新至40%】
【检测到宿主角色转变完成度:60%(从技术实践者到管理者)】
窗外的月光洒在任务表上,红蓝色字迹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林辰望着成活率90%的目标,突然想起爷爷说的种地如绣花,一针不能差。他知道,这50亩土地承载的不仅是产量,更是清溪村的未来。而他,从今天起不再只是社长,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