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新农人:我的田园时代 > 第48章:良种分发春意闹,田垄争锋定农时
换源:


       清晨六点的阳光刚漫过清溪村的稻浪,合作社仓库前的空坪已像烧开的沸水般翻腾起来。林辰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台前,指尖拂过竹筐里的改良稻种,谷粒饱满如珍珠,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这是他在神农空间培育了三代的清溪香稻二代种,每一粒都凝聚着三个通宵的心血,根系比普通稻种发达30%,种皮上还残留着空间黑土地的细碎泥屑。

辰哥,俺要二十斤番茄苗!王胖子的粗嗓门撞破晨雾,他挤到台前时,蓝布裤腿已沾满泥点,怀里的竹筐里还装着刚从自家鸡窝摸的鸡蛋,俺娘说给育苗棚补补营养!社员们哄笑着让开道路,张婶的孙子举着纸风车在人群中穿梭,风车叶片上合作社加油的字迹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林辰的心脏像揣了只兔子,在胸腔里怦怦直跳。他望着社员们涌动的身影,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刚回村时的迷茫,第一次激活神农空间的震惊,与赵天磊周旋的日夜,眼眶突然发热。竹筐里的改良种子在晨光中闪烁,仿佛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都排好队!按入股亩数领苗!苏晴雨的声音清亮如晨钟,她穿着白色衬衫和卡其裤,帆布包里露出卷尺和《科学育苗手册》。她将种苗按品种分类:水稻苗每穴三粒,行距三十公分;番茄苗深栽两指,株距四十公分;黄瓜苗搭架栽培,行距六十公分...她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晨光透过她的发梢,在种苗标签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最前排的李大爷突然咳嗽两声,枣木拐杖重重顿地:辰娃,这改良种金贵,俺们老把式怕是伺候不好。老人的担忧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瞬间激起涟漪。刘老四堂兄立刻附和:就是!俺们种了一辈子地,哪见过这么讲究的?行距三十公分太宽,浪费土地!他身后的几个老年社员纷纷点头,张婶的侄子甚至举起锄头比划:俺看二十公分正好,密点才高产!

林辰的笑容渐渐凝固。他知道,这是传统种植观念与科学方法的第一次正面碰撞。他深吸一口气,从竹筐里抓起一把改良稻种,高高举过头顶:各位叔伯婶子!这不是普通种子!空间培育时根系比普通种发达30%,必须留足生长空间!他突然将种子撒向人群,金色的谷粒像流星般划过晨雾,谁要是不信,咱们搞个对比试验田,一半按科学间距,一半按传统方法,秋收时比一比!

上午九点,种植正式开始。林辰带着王胖子在示范田插下标杆,红绳拉出整齐的网格,三十公分的行距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苏晴雨蹲在田埂边,用尺子测量深度:两指深,盖土一公分,浇透底水!她的白手套沾着泥土,却一丝不苟地示范,帆布包里的空间培育手册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太宽了!刘老四堂兄突然将标杆拔起,重重插在二十公分处,俺们祖祖辈辈都这么种,从没见过这么稀的!他身后的几个老年社员纷纷效仿,田垄上的红绳被扯得歪歪扭扭,像一道道愤怒的伤口。张婶的侄子甚至故意将种苗栽得密密麻麻,挑衅地望着林辰:辰哥,俺就按老法子种,要是产量比你高,你就得认俺当技术顾问!

林辰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望着被打乱的田垄,突然想起系统面板上的提示——【改良稻种需保持30×15cm株行距,否则易引发纹枯病】。他抓起一把种苗走到刘老四堂兄面前,指尖划过根系:刘叔你看,这根须比普通种多三分之一,二十公分根本不够伸展!去年张大爷家的稻子就是太密,后期倒伏减产三成!

那是他管理不当!刘老四堂兄梗着脖子,唾沫星子溅在林辰脸上,俺种了四十年地,还能不如你个毛头小子?他突然将林辰的标杆踢飞,今天这地俺说了算!

都住手!李大爷的拐杖重重砸在田埂上,震落的泥块溅在双方身上。老人走到田中央,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搓捻:辰娃说得对,改良种根系旺;老四你经验足,知道啥时候浇水。依俺看,咱们折中——行距二十五公分,株距保持十五公分,既留生长空间,又不浪费土地!他转向苏晴雨,丫头,你说这样可中?

苏晴雨迅速心算:二十五公分基本满足通风需求,配合后期控水,可以避免病害。她掏出笔记本画出示意图,但必须严格按三角形定植,确保每株光照均匀!

林辰望着示意图上的等边三角形,突然想起爷爷札记里的稀植密管古法,原来科学与传统竟在此处交汇。他抓起标杆重新插下,红绳在晨光中拉出菱形网格,二十五公分的行距既保留了通风空间,又比原计划多栽两成种苗。刘老四堂兄虽然仍有不满,却在李大爷的烟袋锅示意下,悻悻地开始按新间距种植。

下午两点,育苗棚里突然传来欢呼。林辰循声走去,只见苏晴雨正用喷雾器给刚发芽的番茄苗喷水,灵泉水在叶片上凝成七彩光斑。她的白色运动鞋沾着泥点,却难掩兴奋:辰哥你看!空间培育的种苗发芽率98%,比普通育苗盘高20%!她指向温控仪,白天保持28℃,夜间不低于15℃,三天就能出齐苗!

育苗棚外,李大爷正坐在小马扎上,给几个年轻社员传授看苗浇水的诀窍:早晨叶尖吐水珠,说明不缺水;中午叶片打卷,得在傍晚浇;要是叶背泛白,就是要下雨的前兆...老人的旱烟袋在指间流转,烟圈飘向棚顶的水珠,与科学培育的幼苗构成奇妙的和谐。张婶的孙子蹲在旁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三角形定植图,嘴里念叨着等边三角形,光照均匀。

林辰望着这一幕突然笑了。他想起三个月前刚回村时的孤独,想起第一次激活空间的震惊,想起与赵天磊周旋的日夜,眼眶突然湿润。苏晴雨递来一瓶水,指尖不经意触到他的手背:在想什么?林辰握紧她的手,望向棚外忙碌的社员——王胖子正帮张婶调整定植器,刘老四堂兄偷偷将自家的种苗往宽间距调整,李大爷的旱烟袋在阳光下划出金色的弧线。

傍晚六点,最后一株稻种被埋入泥土。林辰站在田埂上,望着五十亩整齐的秧苗在夕阳下泛着绿浪,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清溪村的土地上。社员们坐在田埂上分享干粮,张婶的玉米饼、刘婶的腌萝卜、王胖子的卤蛋在暮色中传递,笑声像银铃般洒满田野。

辰哥,俺服你了!刘老四堂兄突然举杯,粗陶碗里的米酒晃出涟漪,这间距看着就舒坦,比俺那乱麻似的田垄强百倍!他身后的几个老年社员纷纷附和,张婶的侄子甚至红着脸承认:辰哥,俺那试验田要是产量不如你,俺就给合作社免费挑水一年!

林辰望着杯中晃动的月影,突然想起爷爷临终前说的话:种地如做人,要懂得让。行距是让,株距是让,人心更是要让。他举起碗与众人碰杯,米酒的醇香混着泥土的芬芳,在舌尖绽开温暖的花:这杯敬土地,敬传承,更敬咱们清溪村的明天!

社员们的欢呼声响彻田野,惊飞了晚霞中的白鹭。林辰望着苏晴雨被夕阳染红的侧脸,突然觉得胸前的稻穗纹章滚烫如火。他知道,这五十亩绿浪不仅是秧苗,更是希望,是【合作社的基石】任务最坚实的一步,是清溪村振兴的序曲。

【系统提示:【合作社的基石】任务进度更新至95%】

【当前成就:完成首次规模化种植,社员技术分歧化解,传统与科学种植融合】

【奖励:经验值 800,空间解锁土壤墒情监测功能,获得李大爷传承的《农耕秘要》】

月光洒在新播的田垄上,林辰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与苏晴雨的影子在泥土中交叠。远处的育苗棚透出温暖的灯光,像一双守护希望的眼睛,照亮了清溪村生态农业合作社的未来之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