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开局一把唐横刀,你管这叫农民? > 第十二章不是吧?宋江也穿越了?
换源:


       “备马!”二人齐齐呼喊。

“公主不可,如今城内刚刚安定下来,你如离开,恐生变数!”李显立即劝谏道。

“那怎么办,英伯带我恩重如山,他如有事,我方寸必乱。”紧接着,萧容看向李显说道,还想出言,却被李显直接打断

“殿下乃万金之躯,怎可亲涉险地?就交给在下吧。”李显言罢,直接飞身上马,一骑绝尘而出。

......

马蹄飞驰,泥水四溅。

连通港已是一片火海。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空气中满是硫磺的刺鼻气味。码头上一片混乱,哭喊声不断。

李显翻身下马,拔出横刀。

几个雪龙卫浑身焦黑,正从火里救人,百姓们则惊恐地四散奔逃。

“英伯!”

李显大喊。

一个雪龙卫跑了过来,满脸烟灰和血迹。

“李大人!英伯为了抢文书,被炸飞了!”

李显顺着雪龙卫指的方向看去。

废墟旁,英伯半跪在地,用铁胎弓撑着身体。他左臂的衣袖被烧没了,手臂血肉模糊,但右手还死死护着一个被熏黑的铁盒。

“英伯!”

李显冲了过去。

“死不了。”

英伯抬起头,脸色苍白,满头冷汗。

“只是皮外伤。船上不是军械。”

李显扶住他,看向那艘还在燃烧的漕船。

空气中没有铁水的味道。

他从一堆烧焦的货物里,捻起一片碎纸屑细细闻了闻。

“硫磺,木炭,硝石。”

李显站起身,碾碎了纸屑,却是露出些狐疑。

“这是五彩烟花,皇族庆生用的。”

他声音不大,但英伯听得清清楚楚。

“引爆这东西,只需要一点明火。”

……

县衙后堂。

萧容听完李显的叙述,脸色愈发凝重。

她用手指一下下敲着桌子。

“烟花……”

她低声说道,“再过一月,就是我三哥的生辰,这趟漕船是运往京城的。”

李显没说话,等着她继续。

“我三哥是庆王萧景,任幽州刺史。父皇让他管军械粮草后勤,本意是想磨磨他的性子。可他早有夺嫡之意,跟太子斗了很多年。这趟船名义上是给他庆生,但有三箱贡品是直接送去东宫给太子的。”

她抬起头,盯着李显。

“在送去太子府的船上,有我三哥庆生才用的烟花,再搞一场爆炸。难道三哥是要谋害太子!”

“不。”

李显只说了一个字。

萧容皱起眉:“为什么?”

“殿下,如果您是庆王,会用这么蠢的法子害太子吗?生怕别人查不到自己头上?”

李显的声音很平稳。

“这更像是一场戏,故意演给所有人看。凶手不只要太子出事,还要所有人都认定是庆王干的。”

萧容的眼神变了,她明白了。

“这案子太直接了,漏洞百出。目的就是激化庆王和太子的矛盾,让朝廷大乱。”

李显继续分析。

“所以,幕后黑手跟庆王有仇,甚至跟整个皇室都有仇。他既想除掉庆王,又想动摇国本。”

“他想要的绝对不是庆王和太子的命,他要的是整个大梁的命。”

萧容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

过了很久,她才开口:“你说得对。但线索到这就断了。”

李显摇了摇头。

“不,还有一条线。”

他看向门外的夜色。

“水路。”

……

县衙大牢。

钟老幺盘腿坐在干草上,见李显提着油灯进来,连忙站了起来。

“李大人。”

这几天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李大人不是一般人,他心里那点江湖气早就没了。

“坐。”

李显把油灯放地上,也在他对面盘腿坐下,沉沉出声道。

“钟老幺,李某虽因你而得益,但却无法替那些因你而死的人做出评价,你可明白?”

钟老幺默然点了点头,说道:“是我对不起他们。”

“现在也有戴罪立功的机会,希望你把握住,也许可以救你一命。”

“钟某但求一死,无颜苟活,先生要问什么,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求能放过在下老母,虽有九泉之下,无憾。”

李显点了点头,钟老幺终于露出安心的笑容。

“长江水道上,除了官府,谁的势力最大?”

钟老幺苦笑一声:“大人,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除了我们这些水匪,还有谁?”

“我要知道,你们听谁的。”李显的目光很直接。

钟老幺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叹了口气。

“不瞒您说,我也只是个小头目。这条道上,真正能说话的只有一个。”

“谁?”

“及时雨,宋江。”

李显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似乎被触动什么机关似的,却又是强行压了下来,只是接着问:“他召集你们做什么?”

“每个月十五,宋江大哥都会在洞庭湖的聚义岛开大会。”钟老幺的语气有些复杂,“所有长江上的好汉都得去。名义上是聚义,其实就是交保护费,钱粮,还有女人,都得上缴一部分。”

“他有多少人?”

“数不清。”钟老幺摇头,“聚义岛上常年就有三千人。他手下还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个个都是高手。再加上我们这些分散在长江各处听他号令的,没一万也有八千。”

“官府不管?”

“怎么管?”钟老幺的笑比哭还难看,“大人,洞庭湖那么大,到处是岛和芦苇荡,跟迷宫一样。官军的水师进去就是送死。前几年朝廷派了三万大军来剿,船全被凿沉了,人也都喂了鱼。”

他小心地看了李显一眼。

“大人,宋江这人,江湖上名声很好,但手段也黑。您有志于国家,理当匡军辅国,聚义岛实在乃修罗地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您的才干自然应当用在更为重要的地方,您……最好别去惹他。”

李显站起身,拱手作揖,说道:“谢谢关心了,倘若连一湖水匪都无法剿灭,又谈何治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言罢,转身离去。

钟老幺露出欣慰而又决然的笑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李先生,您的教诲,钟某真是听不够啊,听不够啊!”

……

“什么,你要去征讨宋江?”

“风险太大了。”

她最终开口,语气担忧,“你手上无兵无将,临江县的衙役加起来才一百来人,怎么跟近万水匪斗?”

“殿下。”李显看着她,眼神坚定,“幽州军械就是从这条水路没的。宋江是最大的障碍,不除掉他,永远查不清真相。”

他顿了一下,压低声音:“而且,我们没时间了。京城那边,恐怕已经乱了。”

萧容明白他的意思。凌云落回京,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在京城掀起大风浪。他们必须在这之前,拿到更多的底牌。

“我需要您的授权。”李显直视她,“以临江县令的名义,征召乡勇,准备兵甲。”

萧容看着他,缓缓点头。

“我准了。”

她从怀里拿出一块凤纹令牌,放到桌上。

“拿着这个,临江府库的兵甲,你都能调动。”

李显拿起令牌,转身要走。

“李显。”

萧容叫住了他。

“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