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从技术员到人生赢家 > 第20章 收音机的终点
换源:


       鸽子市那惊心动魄的追逐战,像一盆冰水,彻底浇醒了沉浸在“技术变现”带来微小甜头中的陈凡。他蹬着自行车,一路狂飙回到四合院,直到插上门闩,背靠着冰冷的木门,还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狂跳的声音,后怕如同潮水般阵阵袭来。

汗水浸湿了内里的衣衫,紧紧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冰凉的黏腻感。他大口喘着气,脑子里反复回放着刚才混乱的场面、刺耳的吆喝声、还有那拼命蹬车时几乎要炸裂的肺叶。

“太险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十八块钱此刻揣在怀里,却仿佛烙铁一般烫人,再也带不来丝毫喜悦,只剩下沉甸甸的风险和后怕。

这次是运气好,跑得快,地形熟。下次呢?万一被堵在死胡同里?万一被抓住,扭送到厂保卫科……“红星轧钢厂技术员投机倒把”——这个名声一旦沾上,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领导的赏识、张工的信任、刚刚稳定下来的工作,甚至与冉秋叶那刚刚萌芽的、微妙而美好的关系,都将瞬间化为泡影!

不值得!根本不值得!

陈凡的眼神逐渐变得冰冷而坚定。那条看似捷径的道路,实则布满了荆棘和陷阱,随时可能将他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穿越而来,不是为了提心吊胆地赚这点蝇头小利,然后惶惶不可终日的!

他走到墙角,拨开那堆掩饰用的破铜烂铁,拿出了那个藏得最深的工具包。里面,电烙铁、松香、焊锡、简易万用表、还有那些精心挑选留存下来的电容、电阻、线圈……每一样都曾是他改善生活的希望,此刻却显得格外刺眼。

还有那本边角卷曲、被他翻烂了的《无线电原理》,里面甚至还有他凭着现代记忆补充注释的笔迹。

他的手指在这些东西上缓缓划过,心中有过一瞬间的不舍。这毕竟是他在这个时代,凭借自身超越时代的技能获得的第一桶金。但很快,这丝不舍就被更强的决绝所取代。

“必须彻底断掉!”他低声告诉自己,语气斩钉截铁。

第二天休息日,天刚蒙蒙亮,整个四合院还沉浸在睡梦中。陈凡悄无声息地起床,将工具包、所有剩余零件、连同那本书,用一块旧床单仔细地包裹好,捆扎结实。然后,他推着自行车,像一道影子般溜出了院子。

他没有去平时常见的垃圾堆,那里太容易被熟人发现。他骑着车,一路向北,出了城,来到一片荒凉的、很少有人来的河滩地。这里杂草丛生,远处只有几棵孤零零的歪脖子树。

找了一个隐蔽的洼地,他拿出早准备好的铁锹,开始用力挖掘。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青草的味道扑面而来,他一锹一锹地挖着,仿佛不是在掩埋物品,而是在与一段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过去告别。

坑挖得很深。他将那个包裹郑重地放了进去,凝视了片刻,然后毫不犹豫地将泥土推回,仔细填平,又在上面覆盖上枯草和石块,做得尽可能不留痕迹。

做完这一切,他站在河边,看着汩汩流淌的河水,长长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将所有的侥幸、所有的风险、所有的后怕,都随着这口气吐了出去,心中变得一片清明和踏实。

回城的路上,经过新华书店,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走了进去。柜台后的售货员打着哈欠,没什么精神。

陈凡的目光在书架上逡巡。他没有看那些小说杂书,而是直接走向了专业书籍区域。他精心挑选了一本最新版的《机械设计手册》、一本厚厚的《英汉技术词典》、还有一本《高等数学习题集》。这些书价格不菲,几乎花掉了他上次冒险所得的大部分“积蓄”。

但他掏钱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知识,才是这个时代最硬核的通货,是能够光明正大拿出来、安身立命的根本!投资大脑,永远稳赚不赔。

抱着沉甸甸的新书回到四合院时,已是晌午。阎埠贵正好推着他那辆擦得锃亮的自行车进门,眼镜片后的小眼睛一下子就瞄到了陈凡怀里那摞崭新的书籍。

“嗬!陈凡!”阎埠贵的声音带着夸张的惊讶,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又买新书了?这可是大手笔啊!这得花不少钱吧?真是了不得,越来越像文化人了!”他话语里的探究意味几乎要溢出来。

陈凡停下脚步,坦然地将手里的书展示了一下,语气平静无波:“三大爷,没办法。厂里现在要求高,新技术、新设备,不学习就跟不上了。这都是吃饭的家伙事儿,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该花的钱还得花。”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书的用途,又暗示了钱的来源,还抬出了厂里的要求,完美地堵住了阎埠贵后续所有可能的盘问和酸话。

阎埠贵被噎了一下,讪讪地推了推眼镜,干笑道:“啊……学习好,学习好……活到老,学到老嘛……”心里却暗自嘀咕:骗鬼呢!买这么多专业书,肯定没少捞外快!只是这小子现在越来越滑头,嘴严实得很!

陈凡不再理会他,抱着书,径直回了自家小屋。

关上门,外界的一切嘈杂和算计都被隔绝在外。他将新书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桌上,那崭新的封面和油墨的清香,让他感到无比的安心和充实。

他坐在桌前,翻开那本《机械设计手册》,密密麻麻的公式、图表、数据映入眼帘。这一次,他的心境完全不同了。不再是带着急于变现的功利,而是充满了汲取知识、夯实根基的平静和渴望。

从今天起,他彻底告别了那条灰色的捷径,选择了一条虽然更慢、但却脚踏实地、光明正大的道路——一条依靠绝对的技术实力和知识储备,在这个激荡的时代努力向上攀登的道路。

他知道,这条路或许会更艰辛,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时间。但他相信,这才是最长久、最安稳、最能让他挺直腰杆的生存方式。

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也洒在他专注而坚定的侧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