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雾锁旧楼 > 第16章:跨越时光的庭审
换源:


       一、泛黄的船票与突然的传票

初夏的阳光透过“种子银行”的玻璃柜,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晚正整理着新收集的向日葵种子,念安抱着本厚厚的相册跑进来,小辫子上还沾着蒲公英的绒毛。“林奶奶,你看!我在爷爷的旧箱子里找到这个!”

相册里夹着张泛黄的船票,目的地是邻市的废弃码头,日期正是刘静失踪那天。票根背面有行极淡的字迹,像是用指甲刻的:“3号舱底”。林晚的心跳骤然加速——当年警方搜查码头时,说那艘船的舱底早已被焊死,无法进入。

就在这时,张萌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晚晚,法院传票到了,是周教授的女儿起诉当年的化工厂涉案人员,连带起诉了知情不报的王大爷。”

林晚捏着船票的指尖泛白。二十年来悬而未决的谜团,似乎终于要在阳光下摊开。她抬头望向3栋的方向,陈默正站在阳台上写生,画的是西坡的向日葵田,画里有个穿红裙的背影,手里仿佛捧着什么东西。

“把船票收好,”林晚对念安说,“这可能是刘静阿姨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把钥匙。”

二、法庭外的长队与意外的证人

开庭那天,槐安里去了很多人。小阳推着轮椅上的刘静父亲,老人怀里紧紧抱着那本复刻的日记;晓冉牵着念安,手里拎着袋刚从西坡摘的向日葵花;张萌穿着当年环保局的旧制服,胸前别着刘静送她的绿萝胸针。

法院外的长队里,有人举着“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的牌子,有人捧着刘静的画像。林晚看到了王大爷的孙子,他手里拿着封道歉信,信封上写着“致刘静阿姨”。“我爷爷昨晚去世了,”他红着眼眶说,“临终前让我一定把这个交给法庭,说里面有他偷偷录的音。”

法庭内,当法官询问“是否有新证据”时,林晚举起了那张船票。被告律师立刻反驳:“一张旧船票不能证明任何事!”话音刚落,旁听席突然传来个苍老的声音:“我能证明。”

众人回头,只见个拄着拐杖的老妇人缓缓站起,是当年那艘船的厨娘。“我认得这张票,”她的声音嘶哑却清晰,“那天我在舱底打扫,听见3号舱有女孩的哭喊,说什么‘排污口的证据在玻璃罐里’。后来有人塞给我一沓钱,让我忘了这事。”

老妇人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枚锈迹斑斑的钥匙——正是舱底的备用钥匙。“这是刘静姑娘偷偷塞给我的,说要是她没回来,就把钥匙交给‘槐安里戴眼镜的姑娘’。”林晚猛地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确实总戴着副细框眼镜。

三、玻璃罐里的真相与迟到的忏悔

当法警带着钥匙打开尘封的3号舱底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舱角有个被砖块堵住的暗格,里面藏着个熟悉的玻璃罐——和当年林晚发现的那个一模一样,只是这个罐里装着的,是用密封袋仔细保存的废水样本,还有盘老式录音带。

录音带在法庭播放时,电流声里传出刘静带着哭腔的声音:“你们不能这样排废水!周教授就是因为要举报,才被你们推下去的!”接着是男人的狞笑:“死丫头,跟你爹一样多管闲事!”随后是重物落水的声响,和刘静的尖叫。

被告席上,当年的化工厂厂长浑身颤抖,而他身边的副手突然崩溃:“是他!是他把刘静绑上船的!我亲眼看见他把人推进海里!”

混乱中,王大爷的录音带也被播放出来。里面是老人带着哭腔的忏悔:“我看见厂长把刘静拖上船,我怕孙子被报复,就装作没看见……后来我总梦见那姑娘问我‘为什么不救我’……”录音的最后,是老人反复说的“对不起”。

刘静的父亲用颤抖的手抚摸着玻璃罐,泪水滴在罐身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我女儿总说,水是活的,能记住所有事。”他哽咽着说,“你们看,它真的记住了。”

法庭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落在林晚的手背上。她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刘静敲开她的门,塞给她个沉甸甸的布包:“晚姐,这是能让槐安里干净起来的东西,你替我收着。”当时她只当是女孩的孩子气,如今才懂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四、向日葵田里的和解

判决下来那天,正值西坡的向日葵盛开。当年的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余涉案人员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周教授的女儿捧着父亲的遗像,在向日葵田里深深鞠躬:“爸,刘静妹妹,你们看,阳光照进来了。”

小阳和晓冉带着念安,在田里埋下了两个玻璃罐。一个装着今天的判决书复印件,另一个装着孩子们写的信。“这是给二十年后的我们,”念安认真地说,“到时候要告诉我们,这里的水是不是还像现在这么清。”

林晚坐在田埂上,看着陈默给刘静的画像添上最后一笔——在她手里画了株向日葵。“其实她当年偷偷学过画画,”陈默轻声说,“总说要画一幅《西坡的太阳》,结果没来得及。”

张萌走过来,递上杯薄荷茶,杯沿还沾着片薄荷叶。“王大爷的孙子刚才来电话,说要把爷爷的房子改成‘环保书屋’,专门放刘静和周教授的资料。”她顿了顿,眼里闪着光,“环保局说,要以刘静的名字设个环保奖,奖励那些默默守护土地的人。”

风拂过向日葵田,金色的花盘齐齐转向太阳,像无数张微笑的脸。林晚仿佛看到年轻的刘静站在花田里,手里举着玻璃罐,对她眨眼睛。“我们做到了。”她在心里默默说。

五、永不谢幕的绿意

深秋时,槐安里的“环保书屋”开张了。墙上挂着刘静的日记复印件,玻璃柜里陈列着那两个玻璃罐,旁边放着本厚厚的留言簿。第一页是林晚写的:“有些种子,要埋进土里;有些故事,要摊在阳光下。”

念安成了书屋的小管理员,每天放学后都来整理书籍,给参观者讲刘静的故事。有天她跑来告诉林晚:“有个穿红裙子的阿姨给我塞了颗种子,说叫‘勿忘我’,让我种在书屋门口。”

林晚走到门口,果然看到颗刚种下的种子发了芽,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晃。她抬头望向3栋的阳台,陈默正拿着画笔,在墙上画新的壁画——画里的刘静和周教授站在向日葵田里,身边围着无数个模糊的身影,都是这些年为环保付出过的人。

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林晚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雾蒙蒙的清晨,刘静敲开她的门,眼里的光比星星还亮。原来有些光,真的能穿越时光,照亮后来人的路。

“林奶奶,该浇花啦!”念安的声音拉回她的思绪。

林晚笑着拿起水壶,水流落在勿忘我幼苗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她知道,这不是结束。刘静种下的种子,早已在槐安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森林,而这片森林里,还会有无数个“刘静”,继续守护着阳光、土地和干净的水。

就像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有些信念,永远不会改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