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从无限物资供应开始 > 第13章 不花钱怎么办事,就你会算计!
换源:


       许强跟三大爷聊起靠垫,顺嘴问了句:“三大爷,上次托三大妈织的毛衣,进度怎么样了?我表妹那边还等着穿呢。”

三大爷笑着点头:“快了快了,袖口都快织完了,明晚我让你三大妈给你送过来,保准合身。”

两人又说了两句,许强想起灶台上发着的面,琢磨着晚上蒸完馒头,再蒸点红薯当夜宵,便起身说:“三大爷您坐着,我去中院跟一大妈借个蒸笼。”

到了中院,一大妈正把切好的萝卜干往绳子上晾,橙红色的萝卜干在寒风里晃悠。见许强过来,笑着问:“强子,又来借东西?这次要啥?”

“借您家蒸笼用用,晚上想蒸点红薯。”许强接过一大妈递来的竹蒸笼,又被打趣,“你这小伙子,越来越会过日子了,就是缺个媳妇——要是有媳妇,哪用得着自己借蒸笼蒸红薯?”

许强嘿嘿笑:“等我哥先成家,我再琢磨自己的事,谢您了一大妈。”抱着蒸笼回了后院。

刚把蒸笼放好,就听见敲门声——三大爷抱着半团浅灰色毛线进来,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五毛钱。“强子,这毛线是织毛衣剩下的,给你送回来;还有这五毛钱,你三大妈说啥也不让收,说你帮解成留意工作,就织俩靠垫,哪能要你的工钱。”

许强看三大爷捏着钱的手都在抖,显然舍不得,但又碍于情面不得不还,也不推辞,接过毛线和钱塞进裤兜:“三大爷您这是讲究‘礼尚往来’,比院里有些人强多了——有些人得了好处,还背后说闲话呢。”

这话戳中了三大爷的心,他连连点头:“可不是嘛!你这孩子通透,比我家那几个小子强。”喝了口热水,又搓着手,犹豫半天才开口:“强子,你上次说的黄山毛峰,还有吗?我想给学校张校长带点,年底了走动走动。”

许强摇头:“上次那点是托同学从南方弄的,早没了。不过您要是不嫌弃,我能帮您找茉莉花茶,比黄山毛峰便宜,味道也正,就是得等两天——我同学在供销社仓库,得帮我找找。”

三大爷脸上闪过一丝遗憾,随即又悄悄松了口气——茉莉花茶便宜,能省不少钱,他连忙说:“成!茉莉花茶也行,不麻烦你吧?”

“不麻烦。”许强看着他,突然开口:“三大爷,院里人都叫您‘阎老抠’,可我觉得您不是抠门——您一个月37块5工资,要养三大妈,还有解成他们四个兄妹,解成还在上夜校,学费书本费都得花钱。换成别人,未必能让全家吃饱穿暖,还能供孩子上学。”

他顿了顿,又对比:“就说中院秦淮茹,工资跟您差不多,可她不用供孩子上夜校,还能靠傻柱送剩菜贴补,您比她难多了。您那不是抠,是没办法,是为了这个家。”

三大爷端着水杯的手猛地一顿,眼圈瞬间红了——这么多年,院里人要么笑他算计,要么躲着他怕被占便宜,从没人体谅他的难处。他吸了吸鼻子,声音有点发颤:“强子,你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阎埠贵这辈子,没白认识你。”

许强见他动容,话锋一转:“三大爷,咱不说这个了。解成在木器厂打零工,一个月挣不了几个钱,还不稳定,您没想过帮他找个稳定工作?比如轧钢厂的临时工,虽然累点,但工资稳定,还能攒点钱。”

三大爷苦笑着摇头,放下水杯:“怎么没想?上次我找木器厂主任打听,他说要‘好处’才肯帮忙,最少得五十块。我哪拿得出?送少了不顶用,送多了家里揭不开锅,只能先拖着,看能不能碰上个机会。”

……

许强见三大爷还在纠结“送礼怕打水漂”,索性拿阎解成的工作说事:“三大爷,您算笔账——要是解成能进木器厂当正式工,一个月能拿28块,比打零工多10块,一年就是120块,够给于莉买彩礼,还能添件新棉袄。您现在花点钱走动,以后解成稳定了,您不也能松口气?”

这话戳中了三大爷的心思,他搓着手点头:“你说的是这个理,可张主任(木器厂主任)眼光高,送米面油他不缺,送便宜的他瞧不上……我听说他爱收藏旧砚台,跑了三趟旧货市场都没找着像样的。”

许强一拍大腿,脸上露出“巧合”的笑容:“您说这不巧了吗?我上次帮科里收旧物资,在旧货市场淘着个清代的端砚,没裂纹,就是砚台边有点脏,我用布擦了擦,看着还挺规整。”

说着他转身进里屋,从樟木柜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方四寸左右的端砚,墨色温润,砚池里还留着点陈年墨渍。这是他早上用1金币从系统兑换的,特意选了“带点旧痕”的款式,显得更真实。

三大爷凑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看,手指摸着砚台边缘,激动得手都抖了:“是端砚!你看这石纹,是老料子!张主任前阵子还跟我念叨,想要块正经端砚,这东西送过去,他准高兴!”

“您要是看得上,12块钱您拿走。”许强把砚台递过去,又补充,“我这儿还有块细棉布,专门擦砚台的,一并给您,不用加钱。”

三大爷连忙点头,生怕许强反悔:“要!要!我现在就回家拿钱,你可别跟别人说,免得厂里其他人知道了,跟我抢着送!”说着揣起砚台,脚步匆匆往家跑,棉鞋踩在院子里的石板上,发出“噔噔”的响。

没一会儿,三大爷就拿着12块钱回来,又犹犹豫豫地说:“强子,光送砚台是不是太单薄了?张主任爱喝绿茶,你能不能再帮我弄半斤?还有,过年待客总得有零嘴,搭点什么才好看?”

许强想了想,建议道:“再加半斤瓜子吧——绿茶配砚台,是‘文房雅物配清茶’,再加瓜子,正好凑‘待客用的茶点’,显得您会来事,还不铺张。”

他又算好价格:“绿茶是明前的,8块钱半斤;瓜子是刚炒的,1块5一斤,您要半斤就是7毛5,总共21块2毛5。您先给10块定金,剩下的等我把茶和瓜子带来,您再给。”

三大爷爽快地掏出10块钱:“成!要是解成能顺利进木器厂,我请你去‘老李家饭馆’吃饺子,管够!”

许强把钱收起来,跟三大爷约定:“后天上午我给您送茶和瓜子,您在家等着就行。”

送三大爷出门后,他看了眼八仙桌上的老钟——已经五点多了,想起跟许志杰约了晚上喝酒,赶紧穿上新棉袄,戴上棉手套,推着自行车出了院。

胡同里的路灯已经亮了,昏黄的光映着积雪,许强骑着车,心里琢磨着:这单生意赚了不少,等帮老蒋把东西送了,这个月就能攒够买新自行车的钱了。

……

三大爷揣着用布包好的端砚回屋,刚把木箱锁严实,三大妈就凑了过来,手里还攥着刚数完的毛票,眉头皱得紧紧的:“老头子,那21块5可不是小数目,要是解成的正式工没办成,咱这月可就只能喝稀粥了!”

三大爷直起腰,拍了拍木箱,语气满是笃定:“你妇道人家懂啥?张主任最爱的就是收藏旧砚台,这清代端砚可是稀罕物,他见了保准动心。等解成进了木器厂,一个月28块,这点钱俩月就赚回来了,划算得很!”

他顿了顿,又想起人情往来,朝厨房喊:“明儿你早起包点白菜猪肉馅饺子,给许强送过去。人家帮咱跑前跑后,咱不能光占便宜不付出,让人家觉得咱不懂事。”

三大妈虽心疼面粉和肉,但也知道这是理,嘟囔着“就你会算计”,转身去查看缸里的白面还够不够包饺子。

许强吃过早饭,推着借三大爷的自行车往旧货市场去——总借别人的车不是长久之计,他想淘辆二手的,出门也方便。

刚上二楼,“老张自行车铺”的张师傅就迎了上来,眼睛扫过许强身上的新棉袄,又看他谈吐利索,立马热情地搓着手:“小伙子,买自行车?我这儿有辆好的,保准你满意!”

他拉过一辆黑色自行车,车身上的车漆掉了几块,但车架看着结实:“1959年的永久牌,前儿刚给链条上了油,轮胎也补了气,骑着顺溜。80块,要是你诚心要,我再给你换副新脚蹬,就加5块,总共85。”

许强跨上去试骑了一圈,车链没异响,刹车也灵,心里挺满意。“成,就它了。”他掏出钱递过去,张师傅接过钱,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小伙子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敞亮!”

等换好新脚蹬,张师傅还从柜台下摸出一小瓶机油,塞给许强:“这个你拿着,隔段时间给链条上点油,车能骑得更久。以后有朋友买自行车,多往我这儿带啊!”

许强谢过张师傅,推着新车往“老李家饭馆”去——和许志杰约了晚上喝酒,可不能迟到。

到饭馆时,许志杰正坐在靠窗的桌前,手里攥着个空酒盅。他身边还坐着个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头埋得快贴到桌子上,露出的耳朵尖通红——是刘华。

许强脚步顿了顿,许志杰赶紧站起来,快步走过来:“强子,你别误会,华子是专门来给你道歉的,没别的意思。你要是不想见,他立马就走。”

刘华猛地抬头,眼眶有点红,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强子,上次手表的事……是我不对,我不该撒谎说丢了。你之前借三大爷的自行车,我帮你保养了半个月,链条上了油,轮胎也补了气,这钥匙你拿着,算我给你赔罪。”

他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把系着红绳的自行车钥匙,双手递过来——那红绳是三大爷家自行车常挂的,许强一眼就认出来了。

许强接过钥匙,指腹蹭过冰凉的金属,脸色缓和了些,拉开椅子坐下:“先吃饭吧,菜还没点呢,有事慢慢说。”

刘华这才松了口气,赶紧拿起菜单,朝柜台喊:“服务员,再来盘炒肉丝,要多放肉!再打半斤二锅头!”

……

饭馆里的二锅头喝了大半瓶,许志杰放下酒盅,声音压得低了些:“强子,你是不知道,华子家难啊——他媳妇前阵子生了场病,欠了卫生院5块钱还没还;四个孩子冬天就两件棉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三老四只能裹着旧棉絮,冻得晚上睡不着觉。”

许强捏着酒盅的手顿了顿,想起穿越前见过的贫困家庭,心里软了半截。他叹口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上次箱柜和手表的事,过去了,不提了。”说着从棉袄内兜掏出2尺布票——是系统兑换的,本想留着做条裤子,现在却递到刘华面前,“拿着,给孩子做件小棉袄,别让孩子冻着。”

刘华盯着布票,眼眶瞬间红了,手都在抖,接过布票时声音哽咽:“强子,我……我以前对不住你,以后你有事,喊一声我就到,绝不含糊!”

许强摆摆手,又朝服务员喊:“再打包两笼猪肉白菜包子,要热的。”包子是给刘华孩子带的,刘华想推辞,却被许强按住:“给孩子吃的,别跟我客气。”

吃完饭,许强骑着自行车回四合院。刚进中院,就见秦淮茹拎着个空酱油瓶站在水龙头边,见他回来,立刻笑着迎上来:“许强,你家有酱油吗?我家的刚用完,想借点,明天就还你。”

许强心里门儿清——秦淮茹这是想蹭好处,原主以前总借东西给她,十回有九回不还。他笑着摆手:“真不巧,我家酱油也刚用完,您去前院张大妈家问问吧,她昨天刚买了一瓶。”说完推着自行车就往后院走,没给她纠缠的机会。

秦淮茹看着许强的背影,撇了撇嘴,心里嘀咕:“这许强怎么变精了?以前一借一个准,现在倒会推托了。”

许强回到家,先生起煤炉,往炉子里添了块新煤,又烧了壶热水。他翻出从图书馆借的《民间剪纸图谱》,坐在炕边琢磨——胖娃娃抱鱼的剪纸得用红纸剪才喜庆,明天得去供销社买几张红纸。

天黑透后,许强揣着仓库钥匙,去了老蒋家。老蒋一家正围着桌子吃饭,见许强来,赶紧放下碗筷。“蒋叔,您要的缝纫机,明天就能送到轧钢厂物资科的小仓库,您后天上午带着人去取就行。”

老蒋激动得拉着许强的手,眼眶都湿了:“太谢谢你了许强!我女儿的婚事总算能踏实了——没有缝纫机,亲家那边总说‘嫁女儿连件像样的陪嫁都没有’。”说着从锅里捞出两个煮鸡蛋,硬塞给许强,“拿着,刚煮好的,趁热吃。”许强推辞不过,只能收下。

回到家,许强把煮鸡蛋吃了,又喝了杯热水。因晚上喝了酒口渴,半夜他披了件棉袄,去胡同里的公厕。刚走到公厕拐角,就听见低声说话的声音——是二大爷刘海中和前院的张大妈。

许强赶紧躲到树后,就见张大妈手里攥着个布包,小声说:“上次你让我跟厂长家的保姆传话,我传了,可你答应我的2斤细粮票还没给我呢!下次你得给我3斤,不然我不帮你传了。”

二大爷连忙点头哈腰:“行,行!我明天就给你,你再帮我跟保姆说一声,就说我年后想请厂长吃顿饭,问问她什么时候方便。”

许强心里嘀咕:“这二大爷,为了往上爬,连邻居都勾搭上了。”等两人走后,他才悄悄从树后出来,去了公厕。夜风刮在脸上,他忍不住叹——这四合院,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没一个省心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