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一凡传奇 > 第22章 有空就做点事情
换源:


       懵懂的醒来后,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彻骨的「空」,没有需要拆解的参数,没有要规避的监控,更没有待完成的能量化准备,只剩陨石坑底循环往复的寂静。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出不断膨大的太阳身影,1110天的倒计时虽未在意识里跳动,却像根无形的刺,提醒着引力波的逼近。

无事可做的焦躁漫上来时,我突然生出马上飞回地球的念头,或许能看看陈砚是否真的突破了核聚变技术,或许能推动地球躲向火星轨道的事情。可这个念头在离开月面的第三十七分钟,就被现实击得粉碎。

当我的身体脱离月球引力范围的刹那,量子逸散率突然从稳定的0.1%飙升至7.3%。右手的能量形态像被狂风撕扯的轻绸,边缘不断有金色粒子剥落,消散在宇宙真空里。我能清晰「看」到构成躯体的量子纠缠线在一根根断裂,那些好不容易熔合的纯粹能量,正顺着某种未知的力场飘向太阳,像被无形的引力牵引着远离。

「回去!」我咬着牙调动剩余能量强行折返,意识内的能量场疯狂收紧,试图将逸散的粒子重新凝聚。可能量的流失速度远超预期,半条右臂几乎透明,连维持身体轮廓都变得吃力。直到重新进入月球引力圈的瞬间,逸散突然戛然而止,就像有只无形的手,稳稳将撕碎的能量重新拢回我的躯体,量子纠缠线也开始自动修复,断裂处泛起淡蓝色的微光。

我悬停在月面上方千米处,摊开半透明的手掌,看着能量形态逐渐稳定。苦思冥想许久,一个结论慢慢清晰,月球或许不只是一颗简单的星球,它本身就是某种引力锚定装置,用时空褶皱锁住了我的能量形态。一旦脱离它的引力范围,没有了时空结构的支撑,我的量子态就会像失去依托的泡沫,在宇宙真空里溃散。

这个认知让我心头一沉,原来我以为的「自由」,不过是从一个牢笼,换到了另一个更大的、以月球为边界的牢笼。

降落在陨石坑时,私造飞船的金属外壳反射着月面的日光,刺眼的光斑晃得我能量形态微微发颤。这艘「猎鹰-X」改装货船,原本是我完成能量化后打算遗弃的「工具」,可此刻,它却成了我探寻量子逸散真相的唯一指望,毕竟除了它,我再没有能调取月球核心数据的设备。

我钻进驾驶舱,指尖划过冰凉的控制面板,调出月球的引力参数与内核结构图。屏幕上,铁镍合金的分布曲线平滑而规律,完全符合115层世界的天文资料,和我以往在任何层级学到的月球知识都毫厘不差,没有一丝异常的波动,更没有所谓「引力锚定装置」的痕迹。

「为什么呢?」我对着空无一人的驾驶舱低语,困惑像藤蔓般缠上意识。明明脱离月球引力时,量子逸散得那么剧烈,仿佛下一秒就要彻底溃散,可数据却铁一般证明月球「正常」得无可挑剔。我攥紧能量化的手掌,一个念头突然清晰,或许不是月球本身有问题,而是我,是我这种跨世界逃亡的量子态存在,天生就被某种规则束缚着。每层世界的月球,都不是天然的天体,而是套在我脖子上的无形枷锁,专门用来困住试图逃离的我。

~~~~~~~~~~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98天。

货船的反重力引擎在华夏联盟太空港的起降平台上,收起最后一声低鸣,余震顺着船体传到驾驶舱,带着机械运转后的温热。船体与磁悬浮轨道接触的瞬间,激起一圈淡蓝色的能量涟漪,像在平静的能量场里投下了一颗石子,很快又归于平静。

我缩在驾驶舱的角落,十厘米高的银色轮廓在舷窗投射的光斑里微微发亮,一路从月面飞来,我始终没敢放松,担心脱离月球引力后量子逸散再次发生,担心大气摩擦会撕裂能量形态,下意识地用内缩场将能量紧紧压缩,竟意外凝成了这种微型体型。这模样有些滑稽,却能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暴露,也算歪打正着。

可当意识心流里跳动的参数映入眼帘时,我却愣在了原地,船体辐射值0.03西弗,远低于会影响量子态的安全阈值,大气穿透时的能量逸散率仅0.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数字像一记无声的嘲讽,狠狠戳破了我之前的恐慌,所谓的「能量逸散危机」,不过是一场我自导自演的闹剧。是我被十亿年的囚禁、连续的逃亡逼出了心理阴影,像得了场莫名其妙的「臆想症」,先凭空捏造一个「引力牢笼」的恐惧,再在这恐惧的延伸里惶惶不可终日,连正常的引力作用,都被我曲解成了束缚。

货舱门缓缓滑开,通风管道里传来气流流动的细微声响。我放弃了舒展能量形态的念头,微型体型反而更利于隐藏。念头一动,银色的能量体便像一道光痕,一闪身就钻进了港区的通风管道,顺着气流朝着太空港的核心数据区移动。既然「危机」是假的,那现在该做的,就是趁着华夏联盟逐渐掌握了地球的主导权,找到真正能在引力波到来前躲过太阳危机的方法。

全球防务系统的全息中枢里,果然看到了华夏联盟已经基本上统管了地球各地,仅剩的三十七个红色警报点正在逐一熄灭。我的意识顺着量子网络蔓延,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修改后的停战协议精准注入每个国家的军事终端,亚马逊雨林划为「全球基因库」,由华夏联盟与南美联合体共同管护,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非洲大陆的稀土矿脉实行配额制,开采权归属每三年由量子态随机数抽签决定,杜绝资源争夺引发的冲突,北极冰盖的钻探活动被限制在每年90天内,减缓冰川融化速度,这些条款后,我附上了可以从月球更高效的提纯氦三技术,以及「借助氦三能量将地球推至安全轨道」的完整技术方案。这份「利益与安全捆绑」的协议,足以让最顽固的军阀放下武器。

「不是简单的仁慈。」我对着空无一人的中枢控制室低语,能量躯体在全息沙盘上投下细小的影子,屏幕上,最后一个红点在中东沙漠消失,量子视野里,那里的武装分子正拆卸导弹发射架,将弹头改造成地质勘探设备,他们终于意识到,与其互相毁灭,不如抓住「地球迁移」这根共同的救命稻草。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1097天。

我很清楚,地球现在需要的不是绝对的正义,而是绝对的稳定,只有所有人齐心协力推进轨道迁移,才有机会撑到引力波来临的那天,而我,也才能借这期间的稳定的结果,才能找到穿越到下层世界的可能。

最棘手的是太阳膨胀预警系统。当我潜入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数据库时,发现全球的太阳观测站都在隐瞒一个关键数据,主序星的直径正以每年0.03%的比例扩张。按这个速度,1098天后的引力波冲击到来前,太阳就可能因一次「意外」的氦闪,将地月系统拖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变数,它会打乱我所有的计划。我调出华夏联盟的「方舟计划」备份方案,在自动氦三提取系统的流程参数里嵌入一行优化代码,系统改造后,月球氦三工厂的产能能提升300%,足够为地球轨道迁移提供120%的能量冗余,多出来的冗余,发生任何不测都能成为有力的能量支持。

平流层探测飞船的驾驶舱里,我的能量躯体贴在舷窗内,俯瞰下方的云层像翻滚的奶白浪涛,上方的电离层泛着青紫色的微光。量子视野里,氧原子与氮分子在宇宙射线作用下,正不断形成转瞬即逝的十二面体过渡结构,看到这结构的瞬间,我突然顿悟,这也许就是层级穿透必然发生在大气边缘的秘密,这种不稳定的原子排列,或许就是层级壁障最薄弱的地方。

我伸出能量指尖,透过舷窗「触碰」这些十二面体。意识心流里的量子视野立刻显示,此处的时空曲率比地表及月面高出三个数量级。当特定频率的能量脉冲穿过这些过渡结构时,它们会像卡壳的齿轮般出现咬合空隙,露出几道贯穿层面的细微缝隙。我忽然想起热寂洪流,想必那些洪流,就是用自身无限大的总质量「砸」开了这转瞬即逝的「裂隙」,推着我的意识完成了跨层级逃亡。

飞船的警报系统骤然响起,外部温度瞬间攀升至1200℃,是太阳耀斑喷出的日珥,正以极快的速度逼近地球大气。我看着舷窗外的等离子体流像金色的绸缎掠过,那些十二面体结构在高温下剧烈震颤,每隔100秒左右就会出现0.01秒的不稳定期,这个发现让我的能量躯体微微扩张,一个念头清晰起来,「或许不用等到热寂炽流,只要抓住太阳活动的峰值期,用高能脉冲刺激这些十二面体,就能人为创造穿层机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