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一凡传奇 > 第4章 这个世界很精彩
换源:


       随着传送带上的阳光渐强,我清晰感知到躯体表面泛起一层暖意。面前机械臂指端的纳米织机,对着我喷出银灰色纤维,仅0.05秒便在我身上织成一件贴合我的身形的衣物,对于没有穿过衣服的我来说,这件薄薄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量子视野里纤维分子以正十二面体晶格排列,让我觉得莫名的熟悉,胸口处的「A-7349」编号由稳定的碳原子晶格构成,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折射出变幻莫测各种波长的光谱。

「衣物材质:碳-硅量子复合,具备自动温控、辐射屏蔽、量子通信功能。」面前的全息投影弹出参数面板,文字在我的量子视野中每秒刷新1.2×1012次,在我的知识中,这是通用量子计算机普及时确立的信息传输基础标准,跨越亿万年,竟从未改变。我摸了摸左手袖口,衣物表面浮现出了淡蓝色流光,在右手前臂显示出我的皮肤温度「36.5℃」,随着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越来越强,我才发现,这件衣服的材质可以根据外部宇宙射线的强度,自主调节织物密度,以屏蔽掉过强的射线对我产生的伤害,而且找了快5分钟也没发现衣服接有什么外部能源。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微凉触感,让我第一次真切意识到,我这具碳基身体所处的世界,比起118层的月核隔离层,要舒适的太多了。

随着传送带停下,跟着地上不断跳动的方向指示,我来到了离开培育舱的通道,周围的语音提示通道外是一条隐形光桥,让我们不要担心,低头看,面前二十余米宽的空间空空荡荡,距离前边衔接建筑最少有两百米的距离,这段空间里完全感受不到有桥存在,远远的从桥下地面的光影角度推算,这里到地面至少有二百米的落差。我并没有想太多,在所有「小朋友」探头探脑,甚至跪在地上用手去触摸的时候,我率先向着空气踏出了一步,脚步落下时,我踩到了坚实桥面,随着脚掌踩实的瞬间,桥面还向四周荡漾起了浅蓝色光纹。连续迈步时,我感觉脚下的光芒在随着我的步伐实时重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孩子也纷纷踏上桥面,甚至前后蹦跳,一群小孩似乎在跟着来回荡漾的光纹起舞。我也忍不住放缓步伐,看着光纹在脚下散开,这种无关生存、只关乎趣味的体验,是十亿年隔离层生活里从未有过的。

光纹荡漾到隐形桥面通道两侧时,似乎激活了那里的全息幕墙,激昂的伴奏,瑰丽的画面开始展现人类科技发展史,随着伴奏响起的画外音将人类科技的起点定位在公元2050年,那时通用量子计算机开始普及,可控核聚变完成商业化,之后人类用三百年完成太阳系开发,又花五千万年跨越银河系猎户旋臂,而现在,公元**年,第**个人类定居点,已在遥远的仙女星系边缘落成。我猛地顿住脚步,脑海中闪回「开天一号」量子时钟上的时间,公元**年!时间竟然倒退了**年!我下意识调动「开天一号」预警系统的日志里看到的层级计算公式,数据流在我的意识中飞速运算,结论清晰浮现,这里是第117层虚拟世界。得到答案的瞬间,一直紧绷的神经骤然放松,隔了一层世界,毁天灭地的热寂炽流,已经被远远的挡在了时空之外。

愣神间,全息幕墙切换到人类银河系扩张的实时影像,数万艘曲率引擎星舰组成的舰队,正拉成几万根亮线,争先恐后般穿越仙女星系的引力透镜,能量存储飞船在白矮星周围搭建起环形能量收集平台,每一帧画面分辨率都可以达到1024K,连星舰外壳上刺出的量子通信天线都清晰可见。可知晓时间回退了2.6亿年后,这些景象竟没怎么让我感到震撼,毕竟我所在世界的科技,必然早已远超此刻的画面。这种「先知」般的认知,让我生出一丝微妙的疏离感,仿佛自己仍是那团量子态能量雾,只是在这具身体中窥探着外边。

「意识同步协议启动」当我反应过来时,已走入桥对面的衔接建筑,这里是定向培养学校的大门。一道金色光束扫过我的眉心,没有神经电信号的延迟,信息像洪流般直接注入了我的意识。我习惯性的迅速梳理出关键内容(和开天一号对口接纳数据形成的习惯),公元**年,人类已殖民银河系78%区域,现在正以每天3.2光年的速度向仙女星系内部推进,量子通用计算机已进化至第11代,单台算力相当于2050年初代机型的103?倍;而这所学校,是为银河系第37号殖民星输送具备量子工程天赋的人才。更让我意外的是,人类早在公元**年就彻底破解了碳基生命密码,我此刻的躯体,竟是碳基生物科技的「完美产物」。

身边的孩子纷纷面露振奋,我却只感到好奇,这「完美」,究竟能到什么程度?我低头看向手掌,忽然察觉躯体像被打开了某个开关,皮肤下的血管网络正以量子纠缠态传递能量,每个红细胞都携带着微型量子终端。这就是「破解碳基生命密码」的实证?我的意识持续接收着我的身体反馈回的信息,消化系统能将任何有机物转化为适配能量,无需依赖特定营养,基因编辑过的端粒酶完全抑制了细胞氧化,理论上不存在衰老,大脑神经元的量子态被永久锁定,不会因时间流逝产生记忆衰减,皮肤表皮甚至能实时修复宇宙射线造成的损伤,在应急状态下,皮肤表面的蛋白结构可以晶格化,只要身体不被肢解,皮肤就不会破损。

「原来这就是完美碳基生物体」我试着屏住呼吸,肺部立刻切换到内部氧循环模式,没有丝毫窒息感,又故意用指甲划伤手臂,伤口处的血小板以量子隧穿速度聚集,0.3秒内便完成修复。看着完好如初的皮肤,我忽然松了口气,这具躯体不再是脆弱的「牢笼」,而是被量子技术武装到分子层面的「载体」,足以支撑我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通过传送光门抵达地面后,我才看清定向培养学校的全貌,建筑群悬浮在离地两百米的高空,像一串银色的珍珠项链,十一个直径百米的球形建筑体都由泛着紫光的反物质引力锚固定,球体间用隐形光桥连接。校园中央广场的白天3D全息投影,正循环宣讲着银河系扩张成果,「第**个人类定居点建成」「戴森球网络覆盖1.2×10?颗恒星」「量子心流通信实现跨星系即时同步」。这些文字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真切的「世界图景」,让我第一次有了「身处其中」的实感。

「集合指令已发送至量子脑域」一道清晰的意识流涌入脑海,这是比量子传输更高级的纯意识交流方式。周围的新生同时转向中央广场,我们的意识在量子层面短暂交汇,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像无数溪流汇入江河。我甚至在意识网络中,通过具象化的标签能「看」到他们的基因培育方向,有人擅长黑洞轨道计算,有人能与恒星核心的等离子体沟通,而我的天赋标签是「跨维度量子工程」,这个标签让我微怔,对曾是量子态的我而言,这竟是最适配的方向,仿佛冥冥中早已做好了定义。

导师的意识流直接融入网络,没有实体形象,只有一组不断变幻的能量形态,传递的信息却比任何语言都直观「第73周期定向培养目标:构建超维度量子防御屏障,抵御仙女星系的暗能量风暴。你们的基因序列已植入相关知识模块,现在开始首次同步训练。」语音刚落,我的脑海中像是打开了知识库,大量跨维度量子工程知识,有分类、有逻辑、有条理地从海马体涌出,流入负责图形、理解、逻辑的脑区。这种高效的信息提取方式,甚至超越了我与「开天一号」的量子纠缠信道数据对接,让我忍不住惊叹「碳基大脑的潜力,竟能被开发到这种程度。」

训练在量子模拟舱内进行,进入舱体的瞬间,我的意识彷佛被投射到银河系与仙女星系的融合边界,周围的暗能量风暴呈现出绚丽的紫色,每一道能量流都明确蕴含着撕碎恒星的力量,我调动基因中预设的知识,指尖划过虚空,构建出一道量子屏障在风暴中展开。凝视着屏障的能量结构,我忽然愣住,它与月球内核隔离层的构建理论基础,竟有着微妙的相似。熟悉的技术逻辑让我放下紧张,自信从容的操控着屏障抵御风暴,这不再是「开天一号」教我的知识,而是我「自己」掌控的能力。

课间的营养补给是一杯由纯能量凝聚的液态光,一饮而下的瞬间,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发出满足的震颤,能量被迅速转化吸收,这是基因优化后对能量的高效利用的体现。餐后我和其他新生在中央草坪上自由交流,每次意识碰撞都会在意识网络中产生璀璨光带,A-7129分享白矮星采矿的模拟体验,A-7991探讨用黑洞引力加速星舰,我试着将隔离层内的记忆片段投影到意识网络中,竟引发了几位新生的共鸣。他们围着我追问「月核隔离层」「量子态雾」的细节,那种被倾听、被好奇的感觉,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分享」的温度。

黄昏时分,我站在学校的观测台俯瞰地面,观测台位于学校最中心建筑的最高点。城市边缘的璀璨光带,正实时调控地球的自转与引力,确保每个区域不会因能量失衡引发灾害,这些光带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守护这个世界的「技术」。抬头望向远处的太空港,地月转运舰的量子引擎发出幽蓝光芒,地球上前往外太空的舰队都停泊在月球轨道上,那些外太空舰队都具有当前最先进的曲率驱动技术,能让飞行器在0.1秒内跨越1光年。看着地月转运舰划破天际,我忽然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远方」,不再是隔离层外的黑暗,而是真正的星际。

天际线处,太阳的光辉缓缓褪去,能量穹顶映出多颗同步运转的人造恒星,撒下柔和的光华。晚风拂过脸颊,带着淡淡的能量气息,我终于彻底认可了眼前的世界,这里不是其他世界的复刻,不是另一个「牢笼」,而是能让我重新寻找到存在意义的地方。

夜深了,我躺进量子休眠舱,身体的量子态自动与地球引力波同步。意识深处,「一凡」的记忆与「A-7349」的身份渐渐融合,像隔离层情景的投影与此刻的现实世界,最终在认知层面重合。没有了热寂的威胁,没有了被囚禁的不安,我只想感受这具完美躯体的平静,我已逃出牢笼,未来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去探知,去追寻,去找到属于「我」的意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