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市创业孵化园的B座307室,一间约六十平米的办公室,这就是梁振宇团队的新据点。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空气中还弥漫着新刷油漆和电子设备混合的味道。
“终于有自己的窝了!”孟远兴奋地转着办公椅,“虽然小了点儿,但比共享办公空间强多了!”
梁振宇笑着检查网络线路:“是啊,总算不用每天背着笔记本到处跑了。”他小心地将路由器放在角落,暗中在设备后面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聚灵阵——用叶红菱给的灵石边角料制作,能稍微改善周围的能量场。
苏明雨拿着规划图走过来:“我简单划分了一下区域:这边是开发区,那边是会议区,靠窗的位置留给来访的医疗专家。振宇,你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吗?算法开发需要专注。”
梁振宇心中一动,感激苏明雨的细心:“有个隔间最好,不需要太大,能隔绝干扰就行。”
最终,梁振宇分到了办公室最里侧的一个小隔间,虽然只有十平米,但相对私密。他暗自庆幸,这样修炼时就不容易被打扰了。
安顿好后,三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苏明雨负责对接医院试点项目和融资事宜,梁振宇专注算法优化和核心技术开发,孟远则负责产品实现和团队管理。
创业初期的日子比想象中更加艰难。虽然获得了种子轮投资,但资金必须精打细算。为了节省开支,三人经常加班到深夜,自己处理许多本可以外包的工作。
一个周三的晚上,已经十点多,办公室里只剩下梁振宇和孟远。苏明雨去医院对接项目还没回来。
“振宇,这个血压预测模型总是过拟合,调了好几次都不行。”孟远揉着发酸的眼睛抱怨道,“医疗数据噪音太大了。”
梁振宇走过去查看代码。这几天他利用修炼提升的精神力,算法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往往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这里,特征归一化处理不对。”梁振宇指着一段代码,“医疗数据不是正态分布,应该用RobustScaler而不是StandardScaler。”
孟远修改后重新运行,果然效果大幅提升:“神了!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
梁振宇笑笑:“经验多了而已。”心里明白这是修炼带来的感知提升。
这时,苏明雨带着一身疲惫回来,但眼神中带着兴奋:“好消息!第三医院同意将试点扩大到两个科室,数据量能增加一倍!”
“太棒了!”孟远跳起来,“这下我们的模型能训练得更精准了!”
梁振宇却想到另一个问题:“数据增加是好事,但计算资源跟得上吗?我们的服务器配置一般,大规模训练可能撑不住。”
这也是创业公司的普遍困境——有限的资金必须在各方面权衡取舍。
苏明雨想了想说:“我先联系一下云服务商,看看有没有创业公司优惠计划。实在不行的话...”她看向梁振宇,“算法层面能做些优化吗?比如分布式训练或者模型压缩?”
梁振宇点头:“我可以试试知识蒸馏的方法,用大模型指导小模型,既能保持精度又能降低计算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梁振宇投入到算法优化中。他发现在修炼状态下思考算法问题特别高效,许多难题在深度冥想后都能灵光一闪找到解决方案。
于是,他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工作节奏:白天处理日常开发任务,晚上在隔间里边修炼边思考核心技术问题。为了掩饰,他总是戴着耳机,假装在听音乐专注工作。
一个周日的下午,梁振宇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模型压缩方法,突然感到体内灵气异常波动。他心中一惊,急忙收敛心神,发现是修炼过度导致的能量紊乱。
“看来不能太贪心。”梁振宇苦笑,“修炼和工作都得适度。”
他走出隔间,发现苏明雨不知何时来了,正和孟远讨论着什么。两人看起来都很兴奋。
“振宇,你来得正好!”孟远招手道,“明雨姐拿到了医疗科技创新基金的快速通道资格,我们的认证流程能缩短三个月!”
梁振宇惊喜地问:“真的?怎么拿到的?”
苏明雨微笑道:“项目质量过硬是关键。评审专家对我们的算法评价很高,特别是那个动态风险预测模型,说是看到了真正的创新。”
梁振宇心中既高兴又忐忑。那个模型的灵感确实来自《玄微行气篇》,没想到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不过这也是压力。”苏明雨正色道,“现在期望值更高了,我们必须交付更优秀的产品。”
随着项目推进,团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短缺——核心算法只有梁振宇能完全掌握,孟远负责的部分已经满负荷,而苏明雨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在商业拓展上。
“我们必须招聘了。”苏明雨在团队会议上说,“至少需要一名后端开发和一个算法工程师。”
梁振宇犹豫道:“算法部分涉及核心机密,我不确定...”
“我理解。”苏明雨点头,“所以算法岗位可以慢慢找,关键是先解决开发人力问题。我有个学弟正在找机会,技术很不错,要不要见见?”
第二天,一个叫林峰的年轻人来面试。他是海都大学计算机系应届毕业生,技术扎实,性格开朗。梁振宇和孟远都很满意,当即决定录用。
新人的加入缓解了开发压力,但也带来了新问题——如何保护核心算法机密。
梁振宇想出了一个方案:将算法封装为微服务,只提供API接口,核心代码留在本地服务器,不上传到云端。这样即使团队扩大,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手中。
实施过程很顺利,林峰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融入了团队。但梁振宇发现,这个年轻人似乎对算法部分特别感兴趣,经常有意无意地打探实现细节。
一天晚上,梁振宇正在调试模型,林峰凑过来问:“宇哥,这个特征提取的方法很特别啊,是哪种新型网络结构吗?”
梁振宇心中警惕,表面平静:“自定义的结构,结合了几种传统方法的优点。怎么,有兴趣?”
林峰连忙说:“就是觉得效果很好,想学习一下。不过既然是机密,那就算了。”
这件事让梁振宇提高了警惕。他暗中检查了代码仓库的访问日志,发现林峰确实尝试过访问一些核心模块,但因为权限设置而失败。
“需要更加小心了。”梁振宇心想。他加强了安全措施,同时更加注意不在公司进行明显与修炼相关的行为。
随着试点项目推进,团队获得了大量真实医疗数据。梁振宇惊喜地发现,这些数据中蕴含着许多与《玄微行气篇》描述相吻合的模式,对他的修炼也有启发意义。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某些特殊生理状态下的数据模式,与修炼时的能量运行有相似之处。梁振宇尝试根据这些模式调整修炼方法,果然效果显著。
“看来科技与修真可以相互促进。”这个发现让梁振宇兴奋不已。
但好景不长,新的挑战很快出现。一天早上,苏明雨面色凝重地来到办公室:“有个坏消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健测科技’即将发布新品,功能与我们的高度重合,但提前一个月上市。”
孟远惊得站起来:“怎么可能?我们的核心算法是独有的啊!”
梁振宇皱眉问:“他们怎么做到的?是不是...”
“我查过了,没有证据表明技术泄露。”苏明雨摇头,“可能是独立开发,也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类似思路。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三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竞争对手的预告信息后,梁振宇发现对方的产品确实与自己的很相似,但在几个关键点上仍有差距。
“我们的优势在于预测精度和个性化程度。”梁振宇分析道,“如果他们真的类似,我们可以在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拉开差距。”
苏明雨赞同这个策略:“但时间很紧。振宇,算法优化需要多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