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信吾的离奇消失,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池塘,激起的涟漪远超“钨砂事件”。如果说之前“孤影”的目标还集中在军事和经济领域,那么这次针对文化特务的精准斩首,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更令人心悸的信号: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战争,包括文化与精神的层面。
日本方面陷入了空前的被动和内部猜忌。军方指责特高课无能,特高课则怀疑内部有“孤影”的内应,否则无法解释一个人如何在守卫森严的俱乐部内蒸发。铃木所在的“东方文化协会”人人自危,许多原本活跃的汉奸文人开始称病不出,各种“日中亲善”活动一度陷入停滞。影佐祯昭的压力达到了顶点,土肥原贤二甚至从北平发来斥电,要求限期破案。
军统上海站,陈恭澍在震惊之余,更多是狂喜。“好!干得漂亮!这个‘孤影’,真乃国之利器!”他在密室中对赵大川兴奋地说,“杀一个铃木,比炸掉一个军火库对日伪的震慑更大!这说明此人有大格局,非一般莽夫!”
他再次严令:“之前的策略不变,但要更主动!想办法,一定要想办法和‘孤影’建立联系!我们可以提供他需要的一切支持!只要他愿意合作,条件随便他开!”
而我党地下组织“曙光”小组,负责人“牧笛”在秘密会议上,对组长老潘等人说出了更深层次的看法:
“‘孤影’此次行动,目标选择极具深意。他不只是在破坏,更是在‘立威’和‘诛心’。这说明他有着坚定的民族立场和清醒的政治头脑,绝非简单的复仇主义者或雇佣兵。这样的同志,如果能争取过来,对我们的抗战事业,将是巨大的助力。”
老潘表示担忧:“可是领导,此人行踪诡秘,风格独立,拒绝与任何组织接触。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如何争取?”
“牧笛”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正因为他独立,我们更不能像军统那样急于招揽。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善意,提供间接帮助。”
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我们不是刚获得一批紧缺的电台零件吗?想办法,通过安全的匿名渠道,送一部分给他。不要提任何条件,就当是……志同道合者的一点心意。同时,我们可以将一些无关组织机密、但又确实有价值的日伪动向,用隐秘的方式‘泄露’给他。我们要让他感觉到,在这座孤城里,他并非完全孤独,有朋友在暗中关注并支持着他的行动。”
处于风暴眼的吴默,此刻却异常冷静。
他通过报纸和特殊渠道,密切关注着各方的反应。日军的内乱、汉奸的恐慌、军统的急切,都在他预料之中。但一股新的动向引起了他的注意。
几天后,当他再次前往一个用于接收黑市信息的死信箱(一个公园指定树洞)时,他发现里面除了预期的信息,还多了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盒子。
没有署名,没有留言。
吴默极其谨慎地将盒子带回安全屋,没有直接用手接触,而是利用空间能力将其悬浮打开。里面是几枚崭新的、市面上极难搞到的真空管和精密电容——正是高性能电台急需的关键零件!
他仔细检查了盒子和零件,没有任何标记和追踪痕迹。赠送者手法老道,且明显了解他的需求(或许是从他之前搜集无线电书籍的行为中推断而出)。
是谁?
军统?他们更倾向于直接接触,不会用这种含蓄的方式。而且,这些零件的来源和风格,与军统的做派不太一样。
剩下的可能性,似乎只有一个——我党地下组织。
吴默沉吟片刻。这份“礼物”很巧妙,价值不菲,却又不会对他构成直接威胁,更像是一种善意的信号和能力的展示:“我们知道你的存在,我们欣赏你的作为,我们有能力帮你,并且……我们尊重你的独立。”
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接触方式。
吴默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有了一丝兴趣。他需要信息,需要资源,单打独斗终究有其极限。如果有一个足够聪明、守规矩、且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在暗中提供一些辅助,无疑能大大提高他的效率和安全性。
他决定,接受这份善意,但保持距离和主动权。
几天后,在一份专门刊载商业广告的小报中缝,出现了一则看似普通的“转让二手英文打字机”的广告,联系地址是一个废弃的邮箱。这是吴默设置的另一个极其隐秘的联系渠道。
与此同时,那个公园的树洞死信箱里,多了一张空白的纸条。但用特殊的显影药水处理后,会显示出一行微小的字迹:
“闸北,三友棉纺厂仓库,明日夜,有‘特殊机械’入库。”
这条信息,指向的是日军即将秘密运入一批新式武器,用于装备一支特殊的宪兵队。信息准确,但并非我党的核心机密,即使被截获或利用,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牧笛”精心挑选的,用于测试和进一步示好的“礼物”。
吴默收到信息后,再次展现了其高效狠辣的风格。他没有亲自出手,而是通过之前观察到的、一个与日军有隙的本地小帮派,用匿名信的方式将消息“泄露”给了军统行动队。
结果可想而知,赵大川带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虽然没能全歼敌人,但成功炸毁了部分武器,让日军的换装计划受挫。
军统沾沾自喜,以为是自己的情报工作得力。而“牧笛”和吴默都心照不宣——这次默契的“配合”成功了。
一次无声的试探,一次默契的回应。一条隐秘的、非正式的联系渠道,就这样在两个同样精明、同样谨慎的“独行者”与“组织”之间,悄然建立起来。没有见面,没有承诺,只有基于共同目标和相互欣赏的有限合作。
吴默依旧是他那个独来独往的“孤影”,但他知道,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一双甚至几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他,并在必要时,会递上一件顺手的“工具”。
这种感觉,并不坏。
而影佐祯昭,则对这次棉纺厂仓库的遇袭百思不得其解。军统的行动如此精准,必然有准确的情报来源。这个来源,和“孤影”有没有关系?上海的这滩水,在他眼里,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浑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