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历史上的三国 > 第八章:董卓之死
换源:


       虽然当初董卓采纳了郑泰不出兵的建议,但转念一想,万一他们打过来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势力毁于一旦怎么办?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董卓准备转移大本营,把洛阳迁往长安避险,简称“迁都”。

迁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董卓一如既往的召集大臣过来开会,结果大臣们一如既往的举手反对,毕竟狐朋狗友、人脉关系、亲信家属都在这边,你这一迁,很多东西还得从头再来,换做是你也不乐意。董卓心想那还不简单,我把全洛阳的人都迁过去,不就解决了吗?于是一幕惨剧就此上演。

第一个要转移走的自然是汉献帝刘协了,毕竟有了他才能心安理得的号令诸侯。随后便是文武百官,当然也是客客气气的。但洛阳的百姓就没这么幸运的,有钱的,随便按个罪名处死,再没收财产。没钱的,就逼着他们前往长安。由于中途只管迁,其他不管,导致一路上因践踏、拥挤、饥饿死掉的人不计其数。

对于这些,董卓可不在意,他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为了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以防途中有人想家偷跑回来,下令烧毁了所有的宫殿、官府和百姓住宅。当然还得留一个,就是自己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他要断后,迎接关东联军的挑战,可随后除了曹操和王匡翻起点浪花外,关东联军就没什么动静了,正当他失望之时,一伙人却把他打的节节败退,思前想后董卓决定先走为妙。

当然在走之前,也没空着手,派人把皇帝陵墓挖了个遍,拿走了其中值钱的陪葬品。但是作为现任东汉的实际掌控者,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能总想金银珠宝,国家安全问题也要考虑到位,于是董卓便派手下将领分别驻扎在函谷关以西的各郡县,为避免关东联军突然杀到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即便天下人都看他不爽,董卓却依然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具体来说,那些曾经他没做过的事情做了,那些曾经他不敢做的事情敢做了。

首先他觉得现任官职配不上自己,在回长安的路上,便迫不及待的和狗腿子光禄勋宣璠里应外合,让他持节任命自己为太师,太师虽无实权,但地位很高,虽然有没有太师对他没啥影响,但显然董卓是能得到的他都想要。

这还不够,没多久那些对董太师阿谀奉承的党羽们竟然想学周朝开国功臣羌子牙,尊称他为“尚父”。搞得蔡邕实在看不下去了,好说歹说才阻止了这场荒唐的提议。

身居高位久了,很多事也想开了,以前不让家人担任高官的想法渐渐遗忘,在我们董太师的授意下,帮助许多族人亲戚在朝中谋得要职。当然在满足别人的时候也没忘了自己,他派人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堡坞,高、厚各七丈,号称“万岁坞”,里面存放着这些年掠夺过来的奇珍异宝,还囤积了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用咱们董太师的话来说,如果大事可成,那就执掌天下,如果不成,那就守在这里安度晚年。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老板,和员工处理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董太师心里清楚下面很多人对他不满意,所以便经常自费请他们喝酒吃饭联络感情,当然在对他们好的同时偶尔敲打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大家欢聚一堂、谈笑风生之时,突然把投降的士兵带上前来折磨致死,目的就是告诫众人心中要有数,不要跟他对着干。

但董卓始终没能改变自己的性格,曾经那个西凉的有志青年在权力和欲望的加持下,脾气越来越大,喜怒无常,只要手下稍微犯一点错误或者言语不如他意,立刻当场处死。

吕布在帮助董卓杀掉老领导丁原后,深受董卓喜爱,先被他任命为骑都尉,后被他收为义子。董卓知道自己的缺点,但又改不掉,害怕遭人暗算,便选择让武艺高强的吕布做他的贴身侍卫,可吕布也没能让他完全满意。

有一次吕布不知道做了什么事情惹怒了他,董卓二话不说就直接拔出手戟刺了过去,导致吕布差点被杀,一向心高气傲的吕布怎么忍得了这个,但也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只能忍气吞声地向他道歉。自那以后吕布开始对董卓充满怨恨。

董卓没思考过一个问题,吕布既然能被他串通杀掉丁原,难道不会被别人串通来杀他吗?所以我始终认为,这项决定让他丢掉了性命,要不是吕布,没准他还能多活几年。

司徒王允很欣赏吕布,再加上两人还是老乡的缘故,所以对吕布颇多照顾,吕布也喜欢这位老大哥,经常互动来往、关系融洽。

当时王允正在跟朴射士孙瑞密谋杀掉董卓,计划是确定了,但刺杀的人选一直没找到,因为条件极为苛刻,首先这个人能靠近董卓,而且下手要干净利索,能做到一击必杀,他不是没想过吕布,但考虑到吕布和董卓的关系,万一吕布把他们卖了怎么办?

但最终王允还是选择了吕布,原因是一场聚会上,吕布无意中说出了那次差点被董卓杀掉的事情,这让王允看到了机会。于是他决定赌一把。

等吕布说完,王允向他透露了诛杀董卓计划,希望他来执行计划中的最后一环。

吕布听完有些犹豫:“可我们的关系如同父子一样,这如何是好呢(奈如父子何)?”

王允冷笑:“你姓吕,他姓董,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况且他在杀你的时候,考虑过父子之情吗?”

最终王允说服了吕布,这一天董卓的命运就此注定。

其实吕布能答应还有一个原因,只不过没好意思当众说出来,那就是他和董卓的一位侍女私下里发生了超越普通朋友的关系,连主子的窝边草也敢吃,这可是犯了大忌了,吕布也害怕被发现,所以能除掉董卓,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不再需要偷偷摸摸的了。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吕布刺杀董卓的消息还是被一个道士所获知,虽然史书上没介绍他是谁,但可以肯定他是支持董卓的,这位道士为了提醒董卓,特地在一块布上写了一个“吕”字背在身上,行走在闹市中,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唱着带有“布”字的歌。

虽然他尽其所能,但他还是不太了解董卓,咱们董太师虽然烧杀掠抢、无恶不作、放任手下、为所欲为,经常深夜去后宫跟佳丽们交流交流感情,外加控制皇帝、威胁大臣以外,其余的不算特别擅长,尤其不擅长这种类似解谜或者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所以手下把这一奇怪的现象上报给了他时,董卓却一脸茫然,既然这么明显的提示都猜不出来,所以也就只能死了。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

汉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宫大会群臣,董卓身穿朝服,坐车前往,吕布一如既往跟随左右,唯一不同的是,他怀里多了份士孙瑞亲手写的诏书,里面控诉着董卓的累累罪行。为的就是证明杀你是合法的。

在走到北掖门时,董卓的马再次发出了尖锐的嘶鸣声,仿佛前面不是一扇门,而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洪荒猛兽。这已经是它今天的第二次尖叫了,第一次是在刚走没多久那会儿,当时董卓并没在意,但这次的他发现马似乎要提醒着他些什么,看来今天有点不对劲,于是董卓准备原路返回,眼看计划即将落空,关键时候吕布站出来劝住了他,表示没啥问题,董卓想想也是,天下都快是我的了,难道还不敢进一扇门吗?

其实只要他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守卫在门两旁的卫士并不是以前那伙人,吕布为保万无一失,把卫士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士兵。

董卓刚进门,还没来得及下车,旁边的卫士李肃看准机会率先举戟向他刺去,不幸的是董卓身穿内甲,未能刺进,但却伤到了他的手臂。这一刻,董卓知道有人要杀他,于是他下意识的回头喊吕布过来救援,吕布如往常一样迅速来到他的身边,但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他此刻手捧诏书,面无表情地说道:“奉皇帝诏令,诛杀贼臣。”随后他举起冰冷的铁矛,穿透了董卓的胸膛。

接下来的环节就熟悉了,清除党羽——诛灭九族——快乐抄家——普天同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董太师死后还能继续发光发热,由于他身体肥胖,导致肚子里的油脂都流到了地上,负责看守他尸体的官吏闲着无聊,本着试一试没关系的原则,首创了人皮油灯的概念。突发奇想得制作了一个大灯芯,放在董卓的肚脐眼上,点着后一连居然烧了好几天。

按理说董卓死了,关东诸侯们应该放下武器,带领人马回归朝廷复兴汉室了。可很多事情一旦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了,他们已经沉浸你争我夺的游戏中无法自拔,不是今天抢地盘,就是明天夺资源。要知道这场游戏最公平的地方在于,不是你得到的就永远都是你的,防守方和进攻方的角色是经常互换的,如果你想打破常规一直拥有下去,那就得守得住。

兖州

黄巾军又来了,这次他们在青州起事,带领百万人马涌入兖州,考虑到黄巾军有拖家带口的习惯,其真实打仗人数也就在三四十万左右,即便这样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先攻下任城郡,后攻占东平郡,接着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兖州。

兖州刺史刘岱本着责任和义务,带领数万人马向黄巾军发起反击,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光有勇气和自信是不够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刘岱全军覆没,兖州一时无主。

一般情况下,朝廷会重新派人前来就职,可现在朝廷自己那边都乱成一锅粥,哪还有空来管你?但很快,他们就迎来了新的领袖。

曹操除了最开始那段时间有些新鲜感外,早已不满足于一郡之守的地位了。而北边的童年好友袁绍已先他一步得到了冀州,恰好位置还在他正上方,这种仰人鼻息的感觉实在让人不太好受。曹操自问能力不比他弱,凭什么他能我不能?

现在机会来了,兖州的局势变化没有逃过曹操的眼睛,但考虑到那几十万黄巾军,他内心蠢蠢欲动、却又有点犹豫不决,毕竟有能力得到,也要有能力平叛。此时谋士陈宫看出了主公的想法,主动申请前去说服兖州各官员,让他来管理兖州。既然属下都认为此事可行,为何自己想不通?难道真要在这个小地方龟缩一辈子?于是曹操同意了陈宫的提议。

事情似乎出奇的顺利,陈宫到那没费多少口舌就确定了此事,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老朋友鲍信的帮忙劝说。随后便按照惯例,鲍信和州中官吏万潜等人一起到东郡举行了迎接新州牧曹操的就任仪式,期间自然大家也是把酒言欢,一通互相吹捧。曹操得到了他想要的地盘,官员们找到了收拾烂摊子的人,双方算是各得其所。

真正的考验

职位越大,责任越大,这些曹操心里自然清楚,他清点人马,备好粮草,部署战略,鲍信也再次带领全部士兵来到了他的身边,双方的关系早已心照不宣,短暂的停留过后,曹操率军前往了黄巾军的驻地东平寿张县,在那里他将理解到得与失的真正意义。

——————————

新人写书,请多多支持,踊跃发表评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