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落土的星星 > 第五十一章 倒计时的粉笔灰
换源:


       教室后墙的倒计时牌被红粉笔狠狠涂成“50天”,粉笔灰簌簌落在窗台上,像撒了把细盐。楚运欢刚把吴文娇的课桌往自己这边挪了半尺,两人中间立刻堆起半米高的错题本,最上面那本物理册的封皮都被翻得起了毛,边角还沾着去年秋天的玉米叶碎渣。

“按‘玉米地分垄法’来,今天先整数学函数。”吴文娇把三角板往错题本上一压,马尾辫上的蓝色皮筋晃了晃,“选择题算‘播种区’,先把基础题型的‘苗’扎稳;大题算‘施肥区’,重点攻导数和圆锥曲线这俩‘壮苗’。”她用红笔在草稿纸上画了道垄沟,左边写“函数性质”,右边标“解题技巧”,活脱脱像楚运欢家玉米地的俯视图。

楚运欢忍不住笑,从书包里掏出个牛皮纸本,里面全是按“分垄法”整理的考点:数学按题型划成块,英语作文模板写成“秋收报告”格式,连物理公式都被他标上“农具备注”——比如“滑轮组机械效率”旁边写着“像分玉米,有用功是留种,总功是收的粮”。“你看这个,”他指着英语模板里的句子,“我把‘乡村教育’主题的开头改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格式,阅卷老师肯定觉得新鲜。”

吴文娇凑过来一看,模板开头写着“若把教育比作种地,乡村教师便是播撒希望的农人——我们埋下知识的种子,终会收获改变命运的果实”,笔尖还在“农人”旁边画了个扛锄头的小人。“这个好!”她赶紧掏出笔记本抄,“比那些‘随着时代发展’的套话强多了,既有咱们的特色,又有真情实感。”

两人正头挨着头讨论,王磊抱着篮球冲进来,球衣后背的汗渍洇出个大印子:“楚哥!吴姐!帮我看看这道物理题!”他把练习册往错题堆上一放,指着道力学题,“我用你教的‘篮球抛物线’思路解,还是错了,是不是哪里漏了摩擦力?”

楚运欢拿过练习册,指尖点在题干上:“你看,这里说‘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匀速说明受力平衡,就像你投篮时球没歪,得把重力分力、支持力、摩擦力算全。”他顺手拿过王磊的篮球,在桌上演示,“比如球从斜面滚下来,接触桌面的地方有摩擦力,所以速度会慢,就像这道题里的物体,摩擦力抵消了重力分力,才会匀速。”

王磊一拍大腿:“懂了!我之前光算重力和支持力,把摩擦力忘了!”他抓起篮球就往外跑,还不忘喊,“谢了楚哥!中午食堂我请你吃炸鸡腿!”

转眼到了午饭时间,食堂窗口前的队伍排得老长。楚运欢举着张单词卡,眼睛盯着“agriculture”,嘴里念念有词:“agri(土地) culture(文化),种地需要文化就是农业……”吴文娇站在他前面,手里攥着筷子,在饭盘里的米粒上划来划去:“你看这个‘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现在完成时就像‘刚摘的花生’,强调新鲜出炉的结果,要是说‘I finished’,就像放了三天的花生,没那股新鲜劲儿了。”

排在后面的赵晓慧忍不住笑:“你们俩连吃饭都在学,不怕把饭粒吃进鼻子里?”她掏出个小本子,“我整理了‘三农’相关的英语范文,里面有‘farmers use new technology to improve crop yields’(农民用新技术提高产量),你们要不要看看?”

楚运欢刚要接,打饭的张阿姨突然探头:“哟,俩娃真刻苦!”她往楚运欢的饭盘里多舀了半勺红烧肉,油星子溅在单词卡上,“多吃点肉,才有劲背书!下次来阿姨还给你们多打!”

楚运欢赶紧道谢,手里的单词卡被油浸出个小印子,他却宝贝似的揣进兜里:“这卡得留着,沾了肉香,背单词更有动力。”吴文娇看着他的样子,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悄悄把自己碗里的青菜夹给他:“多吃点素,不然脑子该糊了。”

下午的自习课,教室里静得只剩笔尖划过纸的沙沙声。楚运欢埋头改物理错题,突然发现有道题的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红太阳,笔尖还在太阳旁边写了行小字:“这道题你上次讲给王磊听时超清楚,这次肯定能对!”

他抬头看向吴文娇,她正假装看英语书,耳朵却红到了耳根。楚运欢忍不住嘴角上扬,从书包里掏出片压平的玉米叶,轻轻夹进吴文娇的英语笔记本里。叶脉上,他用蓝笔标着“perseverance——坚持=扎根”,就像玉米在地里扎根那样,只有坚持,才能长出饱满的果实。

吴文娇翻到那页时,手指顿了顿,悄悄抬眼看向楚运欢。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相遇,又赶紧移开,却都忍不住笑了。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进来,落在错题本上,把那些红勾和小太阳都镀上了层金边。

晚自习结束后,楚运欢和吴文娇并肩走在操场的跑道上。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紧紧靠在一起的路。楚运欢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操场背单词时的场景,那时他还觉得高考遥不可及,可现在,看着身边的吴文娇,看着倒计时牌上的“50天”,他突然觉得,未来不再遥远。

“还有50天,咱们得加把劲。”吴文娇的声音轻轻的,像夜风拂过玉米叶,“我想在博川师范的校园里,也种一片玉米,到时候咱们就能在玉米地里讲题了。”

楚运欢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颗薄荷糖,塞进吴文娇嘴里:“会的。等咱们考上了,就把‘玉米地分垄法’教给更多同学,让他们也知道,学习可以和生活结合得这么有趣。”

薄荷糖的凉意从舌尖窜到太阳穴,吴文娇突然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掏出个小盒子:“这个给你。”盒子里装着个小小的玉米叶书签,上面画着两颗挨在一起的星星,“算是咱们的‘冲刺纪念品’,等高考结束,咱们再一起打开它。”

楚运欢接过盒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50天的冲刺,不会是孤单的旅程。有吴文娇的陪伴,有王磊、赵晓慧的支持,有李老师的指导,还有父亲和张大山的期待,他一定能坚持下去,考上博川师范,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到宿舍,楚运欢把玉米叶书签放在枕头边,又翻开自己的“教育观察日记”。新的一页上,他写道:“倒计时50天,和吴文娇一起用‘玉米地分垄法’整理考点,食堂阿姨多给了半勺肉,她还在我的错题旁画了小太阳。原来,冲刺的日子里,也藏着这么多温暖的小事。”

他合上日记本,看着窗外的月光,突然觉得,那些散落的粉笔灰,那些密密麻麻的错题,那些不经意间的默契,都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他心里扎根、发芽,终将长成一片充满希望的玉米地。而50天后,他会带着这些种子,走进高考考场,交出满意的答卷,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二天早上,楚运欢刚到教室,就看见吴文娇在黑板上写着“玉米地分垄法——数学高频考点整理”。周围的同学都围过来,拿着笔记本抄,王磊还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玉米,上面写着“加油!50天后,博川见!”

楚运欢笑着走过去,和吴文娇一起,把“分垄法”的细节讲给同学们听。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每个人都在为了梦想努力着。楚运欢知道,这50天的冲刺,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而他们的努力,终将在高考那天得到回报,让他们离梦想越来越近。

放学时,楚运欢路过校门口的小卖部,张大山正在给村民们称化肥。看见他,张大山笑着喊:“楚家小子,听说你们在用‘玉米地分垄法’学习?真有你的!好好学,将来回村里教孩子,我给你当助教!”

楚运欢笑着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他一定能考上博川师范,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物理老师,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农村的土地上,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农村孩子,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走向更远的地方。

回到家,楚运欢把今天的“教育观察日记”拿给父亲看。父亲拄着拐杖,仔细地读着,嘴角忍不住往上翘:“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好样的。坚持下去,肯定能考上大学,当上好老师。”他往楚运欢碗里夹了块炖排骨,“多吃点,补充营养,才能有精力学习。”

楚运欢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这50天的冲刺,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对梦想的坚持。只要他和吴文娇、王磊、赵晓慧一起努力,一起加油,50天后,他们一定能走进博川师范的校园,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新篇章,为农村教育,点亮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