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雾还没散,楚运欢就骑着自行车载着吴文娇往村头赶。车后座的吴文娇攥着那本贴了向日葵贴纸的物理手册,膝盖上搭着楚运欢借她的旧外套——秋凉已经浸到骨头里,可她的手心却攥得发烫,连自行车碾过石子路的颠簸,都没让她从紧张里回过神。
“别慌,”楚运欢腾出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胳膊,“咱们有李老师的推荐信,还有你上次模考的成绩单,叔叔肯定能听进去。”车把上挂着的帆布包晃悠着,里面装着要给吴家带的红糖馒头——是张阿姨早上特意蒸的,说“带点甜的去,说话也能软和点”。
村口的玉米地已经泛黄,风一吹就沙沙响。吴文娇指着前面那座红砖墙的院子:“就是那儿。”楚运欢停下车,抬头就看见院墙上的景象——大半面墙都贴着吴文娇的奖状,从小学的“三好学生”到高中的“语文竞赛二等奖”,却被一张红底照片遮了大半。照片上的年轻男人穿着西装,笑得拘谨,下面还压着张纸条:“王家小子,彩礼十八万,年底结婚。”
“这……”楚运欢的眉头一下子皱起来。吴文娇的脸更白了,攥着手册的手指关节都泛了青:“我爸昨天刚贴的,说要是我不答应,就把奖状全撕了。”
两人刚走进院子,就听见堂屋传来摔茶杯的声响。吴父叼着烟从屋里出来,看见楚运欢,脸色瞬间沉下来:“你是谁?来我家干啥?”他的目光扫过吴文娇,眼神像淬了冰:“我不是让你在学校好好反省吗?还敢带外人回来!”
“叔叔您好,我叫楚运欢,是文娇的同学。”楚运欢把帆布包放在石桌上,从里面掏出李老师写的推荐信和吴文娇的模考成绩单,双手递过去,“我今天来,是想跟您说说文娇复读的事。她上次模考总分 523,超过重点线 21分,博川师范的乡村教育专业肯定能考上,毕业还包分配,回咱们县当老师,比去电子厂拧螺丝稳当多了。”
吴父没接文件,反而把烟蒂往地上一踩,火星溅到楚运欢的鞋边:“稳当?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隔壁小花初中毕业就嫁人,现在孩子都抱俩了,彩礼还帮衬家里盖了新房!文娇要是去电子厂,一个月三千多,一年就能给她弟攒够彩礼,不比读那破师范强?”
“爸!”吴文娇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我不想嫁人,也不想去电子厂,我想读师范!当老师能教村里的娃认字,能帮更多人……”
“帮人?谁帮咱们家?”吴父打断她,声音陡然拔高,“今年玉米收成不好,你弟明年要盖房,到处都要用钱!你读师范要花三年,这三年的复读费、学费,你以为天上能掉下来?”他指着墙上的奖状,“这些破纸能换钱吗?能给你弟娶媳妇吗?”
楚运欢突然往前走了一步,把成绩单摊在石桌上,指着上面的分数:“叔叔,文娇的语文 118分,全县第十,博川师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贫困生补助,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五百块生活费。我已经帮她打听好了,县教育局还有‘乡村教师扶持基金’,每年能再补三千块。复读费的事,我和同学们也能凑,不用家里掏一分钱。”
“凑?你们一群学生能凑多少?”吴父冷笑一声,伸手就要撕成绩单,却被楚运欢拦住。两人的手撞在一起,楚运欢的指节泛了白,却没松劲:“叔叔,文娇不是您的附属品,她有自己的梦想。您要是逼她放弃,她这辈子都不会开心的。您看她墙上的奖状,哪一张不是她熬到半夜才挣来的?您忍心让她的努力全白费吗?”
就在这时,厨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吴母端着刚煮好的玉米粥从里面出来,偷偷拉了拉楚运欢的衣角,把他往厨房引:“小伙子,你进来,我跟你说句话。”楚运欢愣了愣,跟着吴母走进厨房,锅里的玉米粥还在冒着热气,香味裹着油烟飘过来。
“其实我也想让她读,”吴母的声音压得很低,眼圈有点红,“她小时候就说要当老师,还教邻居家的娃认拼音。可你叔好面子,总觉得姑娘家读书不如嫁人,怕被村里人数落……”她从围裙兜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零钱,塞到楚运欢手里,“这是我攒的两百块,你拿着,帮文娇凑复读费。要是你叔再不同意,我就跟他闹!”
楚运欢看着手里的零钱,指尖触到纸币上的褶皱,心里突然暖暖的。他把钱推回去:“阿姨,您的心意我领了,但钱不用您掏。我和同学们已经凑了五百多,够文娇的复读费了。您要是能帮我们劝劝叔叔,比啥都强。”
两人刚走出厨房,就看见吴父盯着石桌上的推荐信,手指在“县一中李敏老师”的签名上反复摩挲。他沉默了很久,突然叹了口气,把烟盒往桌上一扔:“行,我让她考。但要是考不上,必须听我的,要么去电子厂,要么回家相亲,没得商量!”
“爸!”吴文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转身扑进楚运欢怀里,肩膀剧烈地颤抖着,眼泪很快打湿了他的校服后背。楚运欢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安抚受惊的小兽:“别哭了,你做到了,你能去考博川师范了。”
吴母也松了口气,赶紧盛了两碗玉米粥递过来:“快趁热喝,粥都要凉了。”她看着楚运欢,眼里满是感激:“小伙子,谢谢你啊,要是没有你,文娇这学肯定读不成了。”
“阿姨不用谢,”楚运欢笑着说,“我和文娇是互助小组的,本来就该互相帮忙。而且文娇那么优秀,她值得有更好的未来。”
吴父坐在石凳上,拿起吴文娇的成绩单翻来覆去地看,突然开口:“丫头,你要是真考上了,爸就把墙上的照片撕了,把你的奖状都挂好。”吴文娇抬起头,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却笑得格外灿烂:“爸,我肯定能考上!”
吃完粥,楚运欢和吴文娇准备回学校。吴母把家里的煮玉米装了满满一袋,塞进楚运欢的帆布包:“带回去给你同学尝尝,自家种的,甜得很。”吴父也跟出来,从兜里掏出五十块钱,塞到吴文娇手里:“这钱你拿着,在学校别太省,该买的资料别舍不得。”
两人骑着自行车离开村子时,吴父和吴母还站在门口挥手。吴文娇坐在后座,抱着那袋煮玉米,突然凑到楚运欢耳边说:“楚运欢,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可能真的就放弃了。”
“咱们是朋友啊,”楚运欢的声音被风吹得飘起来,“而且我知道,你从来都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就像你说的,星星不会因为乌云就停止发光,你也不会。”
自行车碾过玉米地旁的小路,金黄的玉米叶在风里摇曳,像在为他们鼓掌。吴文娇攥着手里的五十块钱,又摸了摸书包里的物理手册,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这场玉米地旁的谈判,不是结束,而是她追逐梦想的新开始。只要身边有楚运欢,有这群愿意帮她的朋友,她就一定能穿过所有阻碍,走进博川师范的校园,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
回到学校时,王强和赵晓慧早就等在教室门口。看见他们回来,王强赶紧跑过来:“咋样咋样?吴叔同意了吗?”楚运欢笑着点头:“同意了,文娇能继续复读,考博川师范了!”赵晓慧也激动地跳起来:“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能成功!”
吴文娇把煮玉米分给大家,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看着眼前的三个朋友,突然觉得,这段复读的日子虽然充满了坎坷,却也充满了温暖。她知道,只要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坚持,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起走进博川师范的校园,实现那个在玉米地旁许下的约定。
晚自习时,吴文娇把吴父给的五十块钱和同学们凑的复读费一起交给李老师,还把李老师写的推荐信小心翼翼地夹进物理手册里。李老师看着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说服你爸。好好加油,博川师范在等着你呢。”
吴文娇点了点头,翻开物理手册,在画着向日葵的那页写下:“玉米地的谈判赢了,谢谢楚运欢,谢谢王强,谢谢赵晓慧,谢谢李老师。我会继续努力,朝着博川师范,朝着我的梦想,一直前进。”她把手册递给楚运欢看,楚运欢在旁边添了个举着向日葵的小人,旁边写着:“一起前进,博川见!”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教室,落在手册上,把字迹照得清清楚楚。吴文娇知道,离高考越来越近了,路上或许还会有困难,但只要身边有这些朋友,有这些支持她的人,她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星星,在乡村教育的天空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