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雾还没散,李老师就骑着电动车,载着楚运欢和吴文娇往村头赶。车筐里装着给家长们带的礼物——给王强家的鸡蛋,是李老师早上从菜市场特意挑的;给吴文娇家的红糖,是张阿姨听说他们要家访,硬塞过来的,说“给文娇妈补补身子”。楚运欢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王强和吴文娇最近的模考卷,卷边都被他细心地抚平了。
“第一次跟老师家访,紧张不?”李老师回头问,电动车碾过石子路,发出轻微的颠簸声。吴文娇攥着口袋里的向日葵贴纸,那是上次心理课上,赵晓慧帮她画的,边角还沾着点颜料:“有点怕我爸又提打工的事……”楚运欢拍了拍她的胳膊:“别怕,有李老师在,还有我呢,咱们这次是带着模考卷来的,叔叔肯定能看到你的进步。”
说话间就到了王强家。院子门没关,刚走进就听见屋里传来“咔嗒咔嗒”的翻书声。王强正坐在炕边,给腿上绑着石膏的父亲按摩,膝盖上摊着本英语课本,嘴里还念念有词:“basketball(篮球)、volleyball(排球)……”王父看见他们进来,赶紧想坐起来,却被王强按住:“爸,您别动,我来就行。”
“王大哥,身体恢复得咋样?”李老师把鸡蛋放在桌上,目光落在王强的英语课本上,“看来王强没耽误学习啊,这英语单词背得挺认真。”王父抹了把脸,声音有点发颤:“都怪我,之前非逼孩子去打工,差点耽误了他的前程。”他指着炕头的模考卷,“这是王强上次模考的成绩单,他晚上趁我睡着了,还在灯下做题,我看着都心疼。”
王强挠了挠头,耳朵有点红:“体育系的英语线虽然比普通专业低,但也得够线才行,我可不想因为英语拖后腿。”楚运欢凑过去,指着英语课本上的单词:“这个‘championship(冠军)’你之前总记错,我教你个办法,把它拆成‘champion(冠军) ship(身份)’,就像你想拿体育比赛冠军一样,记住‘冠军的身份’就能记住这个词了。”
王父看着两个孩子讨论学习的样子,突然红了眼眶:“李老师,楚同学,谢谢你们啊。之前我总觉得读书没用,现在才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梦想,比啥都重要。以后我再也不逼他放弃了,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供他读完大学。”李老师笑着点头:“王大哥能这么想就好,王强是个有韧劲的孩子,体育特长又突出,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考上博川师范的体育系。”
离开王强家时,王强硬塞给他们几个煮玉米:“这是我妈早上刚煮的,甜得很,你们路上吃。”楚运欢接过玉米,咬了一口,甜汁在嘴里散开——比平时吃的玉米多了股温暖的味道。
往吴文娇家走的路上,李老师突然说:“文娇,你爸最近没再提让你去电子厂的事吧?”吴文娇摇了摇头,攥着向日葵贴纸的手紧了紧:“上次楚运欢跟他谈过之后,他就没提了,但也没说支持我复读……”楚运欢拍了拍她的手:“别担心,咱们这次带了你的模考卷,你语文考了全班第三,叔叔肯定会改变想法的。”
刚到吴文娇家院门口,就看见吴父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张模考卷,正皱着眉头研究。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看见李老师和楚运欢,脸上有点不好意思:“李老师,楚同学,你们来了。”他把模考卷递过来,“这题真这么难?文娇说这是上次模考的语文作文题,她写了篇关于玉米地的,还得了高分。”
楚运欢接过考卷,指着作文分数:“叔叔,吴文娇的语文作文这次得了52分(满分60),是全班最高的。她写的《玉米地旁的教室》,把咱们农村的生活写进作文里,老师说特别有真情实感。”李老师也补充道:“文娇的语文成绩一直在进步,上次模考比入学时多了30分,博川师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肯定没问题。”
吴父看着考卷上的分数,又看了看旁边墙上贴的奖状——上次被“相亲照片”遮住的奖状,现在已经露了出来,吴文娇还把那张向日葵贴纸贴在了奖状旁边,阳光照在贴纸上,金灿灿的。他突然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我去跟你张叔借钱,复读费不能断。”
“爸!”吴文娇愣了愣,眼泪突然掉下来,“您不用去借钱,我……”“傻丫头,”吴父打断她,声音有点沙哑,“之前是爸糊涂,总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现在才知道,你有本事考上大学,是咱们家的骄傲。就算去借钱,爸也得供你读完。”
李老师笑着拍了拍吴父的肩膀:“王大哥,不用这么麻烦。学校已经帮文娇申请了贫困生补助,复读费能减免一部分,我再帮她争取点奖学金,肯定不用你借钱。”吴父愣了愣,随即红了眼眶:“谢谢李老师,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文娇这学肯定读不成了。”
离开吴家时,吴母非要留他们吃饭,煮了锅小米粥,还炒了盘鸡蛋。吴文娇坐在楚运欢旁边,悄悄把向日葵贴纸贴在他的书包上:“这个给你,就像你说的,咱们都要像向日葵一样,朝着光长。”楚运欢笑着点头,心里暖暖的。
往学校走的路上,楚运欢突然想起第一次被张大山嘲讽的场景——那时他刚拿到复课班的录取通知书,张大山在村口说“农村娃读师范没出息,还不如早点打工”,他攥着通知书,连头都不敢抬。可现在,刚走到村口,就看见张大山的媳妇从家里出来,手里提着袋新花生:“楚同学,这是你张叔让我给你带的,说让娃补补脑子,考个好大学给咱村争光。”
楚运欢接过花生,心里满是感慨——以前总觉得张大山不好相处,现在才发现,他只是嘴硬心软。李老师看着他手里的花生,笑着说:“你看,大家都在为你们的梦想加油,以后更要好好努力,别辜负了这份心意。”
回到学校时,王强和赵晓慧早就等在教室门口。看见他们回来,王强赶紧跑过来:“咋样咋样?王叔和吴叔有没有改变想法?”楚运欢举起手里的花生和玉米:“不仅改变想法了,还让我们带了好吃的回来!王叔说要支持王强考体育系,吴叔还说要去借钱供吴文娇复读呢!”
赵晓慧也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能成功!我已经把家访的场景画下来了,贴在教室后墙的‘勇气便利贴’旁边,标题就叫‘家访的温度’。”她拉着楚运欢和吴文娇往教室走,“你们快来看,我还画了王强给叔叔按摩、吴叔看模考卷的样子,特别温馨。”
教室里,同学们围在赵晓慧的画前,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张磊笑着说:“楚哥,下次家访能不能带上我?我也想让我爸看看我的进步,让他知道我不是在混日子。”楚运欢点头:“没问题!下次咱们一起去,让叔叔们都看看,咱们复课班的孩子,都是有梦想、肯努力的好样的!”
李老师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第一次带复课班时,班里的孩子都低着头,不敢说话,现在却能自信地谈论梦想,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这就是家访的意义吧,不仅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背后有这么多人在支持他们,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教室,落在赵晓慧的画上,落在楚运欢手里的花生和玉米上,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楚运欢看着眼前的伙伴,突然觉得,复读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温暖。他知道,有李老师的用心,有家长的支持,有伙伴的陪伴,他们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起走进博川师范的校园,实现那个在玉米地旁许下的梦想。
晚自习时,楚运欢把张大山给的花生分给大家,每人一颗,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王强边吃边说:“以后我考上体育系,一定要回咱们村,给张叔家的娃教打篮球,让他们也知道,坚持就能实现梦想。”吴文娇也笑着说:“我要教村里的娃写作文,写咱们的玉米地,写咱们的家乡。”
赵晓慧掏出画笔,在速写本上画下这温馨的一幕,旁边写着:“家访的温度,是梦想的力量。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发光。”楚运欢看着她的画,心里悄悄许下心愿: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现在这样,带着这份温暖和勇气,朝着梦想的方向,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