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复课班教室,晨光刚漫过黑板,楚运欢就和吴文娇、王强、赵晓慧围在讲台上,手里攥着几张崭新的稿纸——是昨天他和吴文娇在镇上文具店买的,特意选了加厚的米黄色纸,楚运欢用红笔在顶端写了加粗的标题:《请求恢复李敏老师职务并保障复课生权益》,笔锋遒劲,像他此刻紧绷的神经。
“诉求得写得清楚,不能含糊!”楚运欢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划着重号,“第一,必须恢复李老师班主任职务,她是咱们复课班的主心骨;第二,撤销之前的‘待分流名单’,以后不准再用红圈标咱们班名字;第三,学校得公开承诺,不因为升学率歧视复课生,给咱们平等的复习资源!”
吴文娇捧着“复课班进步本”,补充道:“我得在诉求后面加段‘进步说明’,张磊物理从 38分到 65分,王强英语从 40分到 58分,还有咱们帮王强筹款 17000多块的事,用真实数据说话,才更有说服力!”赵晓慧则掏出画笔,在稿纸边缘画了圈小小的向日葵:“我把边框画得暖一点,让看的人知道,咱们不是来闹事的,是来要个公平的!”
王强突然拍了下桌子:“我妈刚才在家长群里说,李明妈妈也想签字!她昨天跟我妈打电话,说后悔让李明退学了,想让孩子回来复读,还说‘林校长逼娃退学那事,咱得讨个说法’!”
楚运欢眼睛一亮,立刻掏出手机,在“复课班守护群”和“家长互助群”里同时发了联名信草稿,还配了张赵晓慧画的向日葵边框:“各位同学、家长,这是咱们的联名信诉求,愿意支持的,明天早上九点到学校门口集合签字,咱们一起把信递去教育局,让他们听听复课生的声音!”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炸了——张磊妈妈秒回“我肯定来,还能叫上村里三个复课生家长”;刘萌萌妈妈发了段语音,声音带着劲:“我家萌萌说楚运欢帮她补作文,现在都敢写 800字了,这联名信我不仅签,还得帮你们复印几十份!”甚至有重点班的家长私戳楚运欢:“我家娃说复课班的互助小组特别好,你们要维权,我们也想加入,不能让校长欺负努力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楚运欢刚抱着印好的联名信走到校门口,就听见远处传来“突突突”的三轮车声——张大山骑着车,车斗里装着半袋刚煮好的玉米,后面跟着五个扛着锄头的村民,都是村里复课生的家长。
“楚家小子,俺们来了!”张大山把车停在路边,黝黑的脸上全是汗,却笑得格外爽朗,“昨天听你说要签联名信,俺连夜去村里挨家喊,这些叔伯都愿意帮你!你看,这玉米是俺早上刚煮的,给大家垫垫肚子,签起字来才有劲!”
村民们也纷纷点头,有个戴草帽的大爷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裹着几张皱巴巴的钱:“俺家娃说楚同学帮他讲‘玉米地分垄学物理’,现在模考都能过 400分了,这联名信俺签!要是校长敢拦,俺们就跟他说道说道,啥叫‘不放弃娃’!”
楚运欢接过玉米,热气透过塑料袋烫得手心发暖,眼眶突然有点红:“张叔,谢谢你们……其实这是我们学生的事,不该麻烦你们跑这么远。”“啥麻烦不麻烦的!”张大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娃们的事就是村里的事!你护着复课生,就是护着俺们农村娃的前程,这点忙算啥!”
九点刚到,校门口已经聚了几十人——有复课班的学生,有扛着锄头的村民,有穿西装的家长,还有几个拎着公文包的老师,都是偷偷来支持的。楚运欢刚把联名信铺在临时搭的桌子上(是几个家长从家里搬来的旧八仙桌),就看见两个保安快步走过来,伸手要拦:“林校长说了,不准你们在校门口聚集,赶紧散了!”
“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是来签字要公平的!”楚运欢举起手里的“复课班进步榜”,上面用红笔写着每个学生的进步分数,“你看,张磊物理进步 27分,刘萌萌语文进步 14分,我们复课生一直在努力,凭什么被校长用红圈标名字、逼退学?凭什么把好老师调去扫厕所?”
保安的手顿在半空,眼神飘向进步榜——上面的分数一笔一划,不像假的。这时,张大山突然走过来,把一袋玉米塞到保安手里:“大兄弟,你也是当爹的人吧?要是你家娃努力学习还被欺负,你能乐意?俺们就是想让娃有个公平的学习环境,没别的要求。”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路过的学生停下脚步,有送孩子的家长凑过来签字。突然,人群里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楚运欢,我能签吗?”楚运欢回头,看见李老师拎着个布袋子站在后面,头发有点乱,身上还穿着后勤处的灰色工装——她刚扫完教学楼的走廊,就偷偷跑过来了。
“李老师!”楚运欢赶紧把联名信递过去,李老师接过笔,却没立刻签字,反而指着诉求里的“保障复课生权益”,小声说:“这里可以改得更具体点,加上‘平等使用实验室、图书馆资源’,之前你们说物理实验课排得少,这点得写进去,才更有针对性。”
她边说边从布袋子里掏出支红笔,在诉求旁补充了几行字,字迹娟秀又有力:“还有,把‘不歧视复课生’改成‘尊重复课生的学习权利’,语气更平和,也更符合教育部门的表述。”改完后,她在签名栏写下“李敏”两个字,笔尖顿了顿,又加了行小字:“复课班班主任(暂调后勤)”,眼里闪着光。
保安看着眼前的场景,也没再拦着——有个保安甚至掏出手机,对着联名信拍了张照,小声说:“俺家侄子也在复课班,说楚同学帮他补过数学,这字俺也帮他签一个。”
签字的人越来越多,桌子前排起了长队。有农村家长不会写字,就用食指蘸着印泥,在签名栏按个红手印,还特意让楚运欢帮忙写上孩子的名字;有戴老花镜的奶奶,凑在阳光下仔细读联名信,嘴里念叨着“这诉求写得好,娃们不容易”;甚至有个重点班的数学老师,偷偷签了字,还塞给楚运欢一张纸条:“教育局的投诉电话我写在上面了,要是递信没人管,就打这个电话。”
王强的妈妈也来了,手里攥着刚从医院拿来的缴费单——王强爸爸的手术费还差 5000块,可她还是笑着说:“娃他爸说了,就算借钱,也得支持你们!这联名信签了,娃们才有心思学习,以后才能考上大学,这比啥都重要!”
楚运欢帮她在签名栏写下名字,又把刚凑的 2000块塞到她手里:“阿姨,这是昨天家长们额外捐的,先给叔叔交医药费,剩下的我们再想办法!”王强妈妈的眼泪掉在缴费单上,却笑着说:“谢谢你们……俺家王强没看错人,你们都是好孩子!”
中午十二点,联名信的签名栏已经写满了名字,连背面都签了不少,数一数竟有 300多个——有学生的名字,有家长的名字,还有几个老师的名字,红手印和黑字迹叠在一起,像一面小小的旗帜。楚运欢把联名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个牛皮纸信封里,信封上贴着赵晓慧画的向日葵贴纸,写着“致县教育局、县融媒体中心”。
他掏出手机,对着联名信拍了张高清照,配文:“300个名字,300份期待——复课生的努力,不该被升学率踩在脚下;李敏老师的坚守,不该被后勤扫厕所的扫帚埋没。我们要的不是特殊对待,只是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一个不被歧视的身份。”然后分别发给了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和教育局的公开邮箱。
刚发完消息,就看见林校长的车从校门口开过来,车窗摇下来,他的脸阴沉得像要下雨,狠狠瞪了楚运欢一眼,却没敢停车,径直开了进去——大概是怕被围观的家长围住。
张大山看着车屁股,撇了撇嘴:“他这是心虚了!楚家小子,别担心,要是教育局不管,俺们就带着全村家长去县里,不信没人管这事!”村民们也纷纷点头,手里的锄头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群坚定的守护者。
楚运欢抱着牛皮纸信封,突然觉得手里的分量格外重——这不是一沓纸,是 300多个人的信任,是复课班的希望,是李老师的坚守。他抬头看向教学楼的后勤处窗口,李老师正偷偷朝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阳光落在她的工装上,像撒了层金粉。
“走,咱们把信送到教育局去!”楚运欢举起信封,声音响亮,“不管校长耍什么花样,咱们都要把李老师请回来,把复课生的权益争回来!”
“好!”学生和家长的喊声在校园门口回荡,惊飞了树上的麻雀。王强抱着篮球,吴文娇攥着进步本,赵晓慧提着画夹,张大山扛着锄头,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县城方向走——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墙,挡住了所有质疑和打压,朝着正义的方向,坚定地前进。
而此时的校长办公室,林校长正对着手机屏幕发火——教育局的亲戚刚给他打电话,说收到了联名信和投诉邮件,让他“立刻整改,给家长和学生一个说法”。他把手机往桌上一摔,盯着桌上的复课班名单,眼神阴鸷:“楚运欢,你以为靠 300个签名就能赢?我倒要看看,没有复习资源,你们怎么考大学!”
他抓起电话,给教务处拨了过去:“把复课班的物理实验课全调到最后一节,图书馆的复习资料也别给他们批了,就说‘资源紧张,优先给重点班’!”电话那头刚应下,他又补充道:“还有,盯着王强,要是他再提退学,就赶紧让他签申请,别留着碍事!”
可林校长不知道,此刻的复课班学生和家长,正带着 300个签名的重量,走在去教育局的路上。他们的脚步或许不算快,却每一步都踩得扎实——因为他们知道,团结在一起的力量,远比任何打压都要强大;而那些被忽视的努力和坚守,终有一天会被看见,被尊重。
夕阳西下时,楚运欢终于把联名信亲手交到了教育局工作人员手里。工作人员看着信上密密麻麻的签名,又看了看楚运欢手里的进步本,点了点头:“我们会尽快调查,给你们一个答复。”楚运欢松了口气,转身看向身后的伙伴——张大山正帮王强妈妈拎着布包,吴文娇在给赵晓慧讲路上看到的乡村风景,王强则在路边的空地上,教几个小孩拍篮球,笑声清脆。
楚运欢突然觉得,就算接下来还有更多困难,也没什么好怕的——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有 300个愿意为他撑腰的人,有一群愿意和他一起拼的伙伴,还有一个值得他守护的复课班。这场关于公平与尊严的战斗,他们已经赢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