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落土的星星 > 第八十五章 逆袭的榜单
换源:


       周四清晨的县一中,红榜前的人群比赶集还热闹。高三的学生挤在最前面,踮着脚往榜单上扫,嘴里的议论声像炸开的爆米花:“听说复课班这次有黑马!”“上次住院那个楚运欢,会不会考砸啊?”楚运欢攥着吴文娇的胳膊,手心有点出汗——昨晚没睡好,满脑子都是“前十”的约定,连梦里都在翻排名榜。

“楚哥,快挤进去!我看见王强在前面挥手了!”赵晓慧举着画夹,把漫画稿护在怀里,生怕被挤皱。三人好不容易钻到前排,王强突然从人群里蹦出来,一把抓住楚运欢的肩膀,声音都在抖:“楚哥!第八!你考了第八!物理还他妈是全班第一!”

楚运欢顺着王强指的方向看——红榜中间位置,“楚运欢”三个字用黑体字印着,后面跟着“总分 598,班级第八,物理 118(全班第一)”,红墨水像团小火苗,烧得他眼眶发烫。他还没反应过来,王强突然把他往天上抛,吓得他赶紧攥住王强的胳膊:“你疯了!摔着我怎么办!”

“高兴啊!”王强把他放下来,抹了把脸,“我就说你能进前五!虽然差两名,但物理第一够牛了!走,我请你吃张大爷家的红烧肉,管够!”赵晓慧也凑过来,把怀里的漫画稿展开——上面是 Q版的楚运欢站在红榜前,头顶飘着“物理第一”的奖杯,手里攥着平安绳,脚边是颗咧嘴笑的玉米苗,标题写着《逆袭的楚运欢:从病床到第八名》。

“我早上五点就画完了,”赵晓慧的笔尖还沾着颜料,“刚发去校园论坛,已经有好多人评论了!你看,有人说‘复课班太励志了’,还有人问‘玉米地浇水的解题法在哪学’!”楚运欢接过漫画,指尖碰到纸页上的玉米苗,突然想起住院时吴文娇的沙漏、王强的错题册,心里暖得发涨。

人群里突然传来李老师的声音:“楚运欢,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班会要用到你的试卷。”楚运欢跟着李老师走,路过走廊时,听见其他班的学生在议论:“原来他就是楚运欢啊,住院还能考这么好,也太厉害了吧!”“我物理老师说,他那道流体力学题的思路特别绝,用生活例子解的!”

而村口的小卖部,张大山一早就骑着三轮车来了,却没像往常一样搬小马扎打牌,只是坐在门槛上,手里夹着根烟,烟灭了都没发现。他时不时摸出手机,点开村民群里转发的红榜照片,手指在“楚运欢”三个字上划来划去——尤其是“物理 118”那几个字,看了一遍又一遍。

“张村长,晒太阳呢?”隔壁的王婶提着菜篮子路过,打趣道,“你不是说楚家小子命里带衰,考不上大学吗?人家这次考了全班第八,物理还第一,你咋说啊?”张大山的脸瞬间红了,赶紧把手机揣进兜里,骂道:“小孩子家运气好罢了!下次模考指不定咋样呢!”

王婶笑着摇头:“运气能让物理考第一?我看是你之前看走眼了!”说完提着篮子走了,留下张大山坐在门槛上,手里的烟蒂捏得变了形。他抬头看向学校的方向,心里突然有点发虚——好像之前那些“命里带衰”的话,都变成了打在自己脸上的巴掌。

上午的班会,教室里格外热闹。李老师抱着楚运欢的试卷和自己的旧笔记,走上讲台:“今天咱们不评讲错题,先聊聊‘逆袭’。”她举起楚运欢的物理试卷,翻到最后一道大题,“你们看,这道流体力学题,楚运欢用的是‘玉米地浇水’的思路——水管喷水和浇玉米的水流一样,‘快小慢大’,把生活里的观察融进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学会了。”

全班同学都凑过来看,张磊突然举手:“李老师,楚哥之前也用这个方法教我!他说‘看玉米苗弯腰就知道风的方向,看水流就知道压强’,我一下就懂了!”李老师笑着点头,又翻开自己的旧笔记,里面夹着张 1998年的草稿纸,画着扁担和锄头:“当年我复读,也靠这种‘土办法’——用扁担挑柴学力矩,用锄头挖地学受力,最后考上了博川师范。”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我当年比楚运欢还难,父亲车祸住院,模考掉了 100名,也有人说我‘不是读书的料’。但我知道,真正的强者,从不会被困难打倒,只会把困难变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楚运欢住院两周,靠沙漏背诗、用精简试卷保持手感,他的逆袭,不是运气,是熬出来的!”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楚运欢坐在座位上,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他从笔袋里掏出那条平安绳——吴母求的,陪他熬过了住院的日子,现在终于可以暂时收起来了。他把平安绳和之前的玉米叶书签放在一起,轻轻塞进笔袋最底层,像是把这段日子的努力和温暖,都妥帖收藏。

班会结束后,吴文娇递来一张新画的漫画,是她中午刚画的。画里有四个小人:楚运欢手里举着物理试卷,吴文娇抱着语文素材本,王强抱着篮球,赵晓慧拿着画笔,四个人站在博川师范的校门前,校门上挂着个牌子,写着“60天后,等你们”。最后一格的标题是“我们一起,冲去博川”。

“我把咱们的目标都画进去了,”吴文娇笑着说,“你看,校门旁边还有玉米地,跟咱们村的一样。”楚运欢接过漫画,看着画里的玉米地,突然想起第一次用玉米杆讲杠杆的日子,想起住院时的沙漏,想起红榜上的名字,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漫画上,落在楚运欢的笔袋上,落在全班同学的笑脸上。楚运欢把漫画贴在课本扉页,和李老师的旧笔记、自己的日记放在一起。他知道,模考的逆袭只是开始,接下来的 60天,还有更多的题要刷、更多的知识点要巩固,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身边有最好的伙伴、最懂他的老师,还有那些藏在笔袋里的温暖,都在陪着他,朝着博川师范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放学时,楚运欢和吴文娇、王强、赵晓慧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即将绽放的省略号。王强拍着楚运欢的肩膀:“楚哥,下次模考咱们争取进前三!我英语也进步了,上次单词听写只错了 5个!”赵晓慧也说:“我把咱们的故事画成了漫画集,投稿给了校园杂志,说不定能发表呢!”

吴文娇看着楚运欢,突然说:“等高考完,咱们去博川师范看玉米地吧,听说学校后面有片试验田,跟咱们村的一样。”楚运欢点头,笑着说:“好!到时候咱们还带玉米叶书签,把它埋在博川的玉米地里,纪念咱们一起奋斗的日子。”

远处的村口,张大山还坐在小卖部的门槛上,手里拿着手机,屏幕停留在红榜的照片上。他看着楚运欢他们的背影,突然掏出烟,重新点燃,却没抽,只是看着烟丝慢慢烧尽。或许他终于明白,有些孩子的梦想,不是“命里带衰”能挡住的,就像玉米苗,就算被冰雹砸过,也能重新挺直腰杆,朝着阳光,长得很高很高。

楚运欢不知道张大山的心思,他只是攥着吴文娇的漫画,一步一步往前走。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像一幅温暖的画。他知道,60天后的高考,会是另一场“笔尖上的战场”,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带着笔袋里的平安绳和玉米叶书签,带着伙伴们的陪伴,带着李老师的期待,去赢得属于他们的,最耀眼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