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6天的清晨,楚运欢抱着个沉甸甸的蓝色文件夹站在县教育局门口,文件夹里装着 328个签名的联名信——复课班 45名学生、213位家长,还有 60位往届复课生校友,每个人的签名旁都画着小小的符号:玉米苗、星星灯、篮球,连最年迈的张爷爷都用颤巍巍的笔迹写了“支持李老师”,旁边画了颗歪歪扭扭的太阳。
“楚娃,别紧张,有叔在!”张大山骑着三轮车赶过来,车斗里放着块硬纸板,上面贴着张照片——楚运欢去年帮村里修抽水机时的场景,他蹲在玉米地旁,手里拿着扳手,裤腿沾满泥土,身后的抽水机正往外喷水,照片边缘还沾着点玉米须。
楚运欢接过硬纸板,指尖碰了碰照片上的自己,突然想起当时张大山还说“读书不如学修机器”,现在却主动来帮忙,心里满是感慨:“张叔,谢谢您。这照片要是能让教育局知道,我们复课生不仅会读书,还能帮村里干事,就值了。”
两人刚走进教育局大厅,就看见李老师站在走廊里,身上还穿着后勤处的蓝色保洁服,手里攥着块刚擦完窗户的抹布。“楚运欢,你们怎么来了?”李老师赶紧把抹布藏在身后,眼眶有点红,“我跟后勤主任请假来的,就是想问问情况,没想到你们真的来了。”
“李老师,我们肯定要帮您回教室!”楚运欢把联名信递到她手里,“这里有 328个签名,还有复课班的进步证据,今天咱们一定要讨个说法!”
教育局会议室里,气氛格外紧张。林校长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杯凉掉的茶水,对面坐着教育局的三位工作人员,桌上摊着复课班的相关材料。“我真的是为学生好,”林校长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委屈,“那几个学生总分不到 300分,高考肯定考不上,去职校学门手艺,总比浪费时间强。”
“林校长,您说的‘浪费时间’,是指这个吗?”楚运欢突然推门进来,把蓝色文件夹放在桌上,翻开第一页——张磊的物理成绩单,从模考的 38分,到最后一次模考的 65分,红色的分数旁边还贴着李老师的评语:“每道错题都是进步的脚印”。
他又翻到下一页,赵晓慧的市级艺术展获奖证书复印件、王强的博川师范体育特长生资格证、复课班平均分从 350分提升到 480分的对比表,甚至还有刘萌萌的作文本——上面的《乡村的星星》被评为校级范文,红笔批注写着“充满生活气息,情感真挚”。
“这些学生,有的靠‘玉米地物理’提升 30分,有的靠漫画为复课班发声,有的带伤追梦体育特长生,”楚运欢的声音坚定有力,“您说他们考不上,可张磊现在的分数能过专科线,刘萌萌的作文能拿范文,凭什么不让他们参加高考?”
林校长的脸瞬间涨红,刚想辩解,楚运欢突然掏出手机,按下播放键——里面是上次帮张磊录的劝退对话:“你这成绩会拉低一本率,影响其他同学档案”“签了退学申请,我帮你联系职校”,林校长的声音清晰地从手机里传出来。
“这……这是断章取义!”林校长慌忙去抢手机,却被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拦住。张大山趁机举起手里的硬纸板,把照片凑到工作人员面前:“同志,您看!这娃去年帮我们村修抽水机,用的就是物理课学的杠杆原理,省了我们请修理工的钱!复课班的孩子都像他一样,又懂知识又能干事,凭啥被劝退?”
工作人员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又翻了翻联名信里的进步证据,眉头越皱越紧:“林校长,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公平原则,你无权强迫学生放弃高考。复课班的进步有目共睹,你所谓的‘为学生好’,本质上是为了个人政绩,这不符合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林校长的手攥得发白,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工作人员站起身,对着楚运欢和李老师说:“经教育局研究决定,现作出以下处理:第一,立即恢复李敏同志复课班班主任职务,后勤处工作即刻交接;第二,取消林校长本年度评优资格,记入师德考核档案;第三,县一中需在全校大会上向复课班公开道歉,并保障复课班后续所有教学资源与重点班一致。”
“太好了!”楚运欢激动地攥紧拳头,李老师的眼泪突然掉下来,手里的抹布滑落在地——她没想到,自己只是想守护学生的梦想,却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能换来这样公正的结果。
从教育局出来时,阳光正好,张大山骑着三轮车,楚运欢和李老师坐在后面,车斗里的硬纸板立在一旁,照片上的抽水机在阳光下仿佛又开始喷水。“李老师,晚上咱们回教室,我帮您补这几天落下的复习进度!”楚运欢笑着说,李老师点头,声音带着点哽咽:“好,咱们一起,陪孩子们考完高考。”
下午的复课班教室,同学们正忙着帮张磊补数学,王强在黑板上画“函数图像”,用篮球比喻“抛物线轨迹”;吴文娇在帮刘萌萌改作文,教她用“玉米地的风”写环境描写;赵晓慧则趴在课桌上,飞快地画着幅新漫画——李老师站在教室中央,身边围着举玉米叶、星星灯的学生,标题写着《追光者回归》。
“楚哥他们怎么还没回来?”张磊放下笔,有点着急地看向窗外。话音刚落,就听见走廊里传来熟悉的脚步声,王强第一个冲过去开门,然后突然大喊:“李老师!是李老师回来了!”
全班同学立刻站起来,楚运欢推着李老师走进教室,身后跟着举着“欢迎李老师”牌子的家长们。赵晓慧赶紧把刚画好的漫画贴在黑板上,吴文娇递来杯温豆浆:“李老师,这是张阿姨特意给您煮的,您快喝口暖暖身子。”
李老师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又红了。她走到讲台上,拿起自己的旧教案,封面上“1998年复读专用”的字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同学们,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接下来的 6天,老师会陪着大家,一起冲刺高考,一起去博川师范的玉米地,好不好?”
“好!”全班同学齐声回答,声音震得窗户都响。张磊举起自己的物理笔记,笑着说:“李老师,您看!我现在能解出杠杆题了,等高考完,我也帮您修家里的旧台灯!”王强则抱着篮球,拍了拍:“李老师,等考完,我教您打篮球,咱们一起练‘投篮放松操’!”
傍晚的夕阳透过窗户,把教室染成了橙红色。李老师坐在楚运欢的座位上,看着同学们认真复习的样子,突然觉得,所有的委屈和辛苦都值了——这些孩子,就像玉米地里的小苗,不管遇到冰雹还是风雨,都能紧紧靠在一起,扎根生长,朝着阳光,朝着梦想,坚定地前进。
而校长办公室里,林校长正在写公开道歉信,字迹潦草,脸色阴沉。他看着窗外复课班教室的方向,听见里面传来的笑声,突然觉得,自己之前追求的“一本率”“评优资格”,在这些孩子的梦想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又可笑。
楚运欢站在教室后门,看着李老师帮张磊讲题的背影,突然想起第一次见李老师时,她在黑板上写的“不放弃,就有希望”。他掏出手机,在复课班家长群里发了条消息:“李老师已回教室,教育局已责令学校道歉,感谢所有家长的支持!”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炸了锅,满屏的“太好了”“谢谢楚同学”。张大山还发了条语音:“今晚我请大家吃玉米粥,庆祝李老师回来!”楚运欢笑着回复“好”,抬头时,正好对上李老师的目光,她朝着他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欣慰和坚定。
夜色渐深,复课班的灯还亮着。李老师在讲台上评讲模考卷,楚运欢在帮吴文娇整理英语作文模板,王强在教体育生背单词,赵晓慧在画“高考倒计时漫画”。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偶尔的讨论声、窗外的风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回归夜曲”。
他们知道,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未来的路还会有挑战,但他们不再害怕——因为他们赢回了最敬爱的老师,赢回了应有的公平,更赢回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足以让他们在高考的战场上,披荆斩棘,实现梦想,走进博川师范的校园,走进属于他们的、满是阳光的未来。
而县一中的公告栏上,贴着张醒目的道歉信,上面写着:“本校此前因追求升学率,对复课班采取资源歧视、劝退学生等不当行为,现向复课班全体师生公开道歉,并承诺后续将保障所有班级资源平等,尊重每个学生的追梦权利。”路过的学生和家长都停下来看,有人点头说:“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这场关于公平与梦想的战斗,终于以复课班的胜利告终。而那些在战斗中凝聚起来的温暖和力量,将永远留在每个参与者的心里,成为他们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路上,永远做追光者,永远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