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十分,楚运欢家的老式台式电脑屏幕上,分数页面的光芒映亮了四张年轻的脸。楚运欢的指尖悬在鼠标上,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我先查?”
“查!”王强把篮球往桌上一放,差点碰倒星星灯,“楚哥你分数最稳,先给咱们开个好头!”
楚运欢深吸一口气,点下“查询”按钮。不过三秒,屏幕上跳出一行黑色加粗的数字:“总分 582分”。他往下滑动鼠标,物理单科赫然是 118分,远超博川师范物理教育(定向)554分的录取线。
“过了!超了 28分!”楚运欢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吴文娇的眼睛瞬间亮了,抓着他的胳膊晃了晃:“快!该我了!”
她的准考证号刚输完,楚母就端着碗热粥凑过来,手都在抖:“文娇啊,慢点输,别慌。”吴文娇点点头,按下查询键的瞬间,下意识闭紧了眼睛。
“570分!语文 121分!”楚运欢的声音比刚才更激动,“超汉语言文学录取线 25分!”
吴文娇猛地睁开眼,看着屏幕上的分数,眼泪“唰”地掉下来,却笑着扑进楚母怀里:“阿姨!我考上了!我真的考上博川了!”楚母抱着她,自己的眼泪也止不住:“好孩子,苦尽甘来了!”
王强早就按捺不住,抢过鼠标输入自己的信息。体育综合分页面加载出来时,他突然跳起来,抱着篮球原地转了个圈:“过了!综合分超线 30分!以后我能教农村娃打篮球了!”他忘了脚上的伤,落地时疼得龇牙咧嘴,却笑得更欢了。
最后轮到赵晓慧,她的手比吴文娇抖得更厉害,连准考证号都输错了两次。“别紧张,”楚运欢帮她修正数字,“你模考的成绩肯定够。”果然,艺术专业成绩页面显示“全省排名 80”,而博川师范美术教育(定向)的录取线是全省 100名内。
“我们都考上了!”赵晓慧把画笔一扔,和另外三人抱在一起,眼泪混着笑声,在堂屋里漾开。楚父站在门口,手里的烟斗早就凉了,却一个劲地笑:“我这就去杀鸡!给娃们炖鸡汤!”说着就往鸡圈跑,连鞋都没换。
凌晨的村子本该寂静,楚家的欢呼却像石子投进湖面,很快引来邻居的敲门声。张阿姨顶着一头乱发,手里还攥着块没蒸完的红糖发糕面团:“娃们!是不是考上了?我在屋里就听见你们喊了!”
“张阿姨,我们都过线了!”吴文娇跑过去开门,脸上还挂着泪痕。张阿姨一看她的样子,就知道是真的,立刻把面团往桌上一放:“太好了!阿姨这就回去蒸发糕,给你们当庆祝的点心!”
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小时,半个村子的人都涌到了楚家。王婶提着一篮鸡蛋,李爷爷拄着拐杖揣着本旧字典,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张奶奶都来了,手里拿着个红布包的“长命锁”,要给四个孩子挂在脖子上:“沾沾喜气,以后都平平安安的!”
正热闹着,村口突然传来“突突突”的三轮车声。张大山骑着车冲过来,车斗里插着面红绸子,手里举着个扩音喇叭——是村里广播用的。“各位乡亲!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把车停在楚家院子里,对着喇叭喊,“楚运欢、吴文娇、王强、赵晓慧四个娃,全都考上博川师范了!咱们村出大学生了!出未来的老师了!”
村民们瞬间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张大山跳下车,从车斗里抱出半袋新玉米:“这是刚摘的嫩玉米,煮着吃甜,娃们考上大学,咱们得好好庆祝!”他走到楚运欢面前,突然挠着头笑:“楚娃,叔以前说的那些浑话,你别往心里去。现在你可是咱们村的骄傲!”
楚运欢接过玉米,笑着说:“张叔,您别这么说。等我们毕业回村教书,还得靠您帮我们找种地的例子呢。”张大山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到时候叔天天去学校当‘农业顾问’!”
上午九点,李老师提着个布包赶来时,楚家院子里已经摆上了好几桌流水席——楚父杀了两只老母鸡,村民们各自带来了自家的菜,张阿姨蒸的红糖发糕堆得像小山,空气里满是饭菜的香味。
“娃们!恭喜你们!”李老师把布包打开,里面是四枚银色的校徽,上面刻着“博川师范大学”的字样,“这是我当年的校徽,一直珍藏着,现在传给你们。戴上它,就代表你们是博川师范的人了,要记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以后回村教书,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楚运欢接过校徽,轻轻别在胸前,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却觉得心里暖暖的。“李老师,”他突然站起来,对着李老师鞠了一躬,“要是没有您,我们早就放弃了。您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坚持,这份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
其他三人也跟着鞠躬,吴文娇的声音带着哽咽:“李老师,谢谢您在我们被林校长刁难时保护我们,谢谢您给我们讲您的复读故事,谢谢您一直相信我们。”
李老师看着四个少年胸前的校徽,眼眶也红了:“傻孩子,你们能考上,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老师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以后在博川遇到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下午,吴文娇的母亲从城里赶来了,手里提着个行李箱,一进院子就抱住吴文娇,眼泪止不住地掉:“文娇,妈对不起你,以前总逼你去打工,不该不相信你的梦想。这是妈给你买的新衣服,开学穿去博川,漂漂亮亮的。”
吴文娇摸着母亲带来的衣服,心里满是感动:“妈,我不怪您。以后我在博川好好学习,毕业回村教书,让您过上好日子。”吴母点点头,从包里掏出个红包:“这是妈攒的学费,你拿着,别省着花,照顾好自己。”
夕阳西下时,村民们渐渐散去,楚家院子里只剩下四个少年和李老师。王强突然说:“咱们放烟花吧!我昨天特意买的,就等着今天庆祝!”说着就从屋里抱出一捆烟花,在院子中央摆好。
楚运欢掏出手机,打开录取查询页面,举得高高的。烟花“咻”地一声冲上天空,在暮色中炸开,绚烂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我们做到了!”楚运欢对着天空大喊,声音里满是激动,“我们要去博川了!我们要回村教书了!”
“我们要去博川了!”吴文娇、王强、赵晓慧也跟着喊,声音在村子里回荡,惊飞了树上的麻雀,却让远处的玉米地显得更加安静而温柔。
烟花一朵接一朵地绽放,赵晓慧举起画笔,飞快地画着眼前的场景——四个少年举着手机,胸前的校徽在烟花下闪闪发光,院子里的红糖发糕、煮玉米、鸡汤冒着热气,背景是远处的玉米地和袅袅炊烟。
“这画就叫《梦想绽放的夜晚》,”赵晓慧笑着说,“以后要挂在博川师范的宿舍里,提醒我们不忘初心。”
楚运欢看着身边的伙伴,看着胸前的校徽,看着远处的玉米地,突然觉得,这一年的复课时光,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变成了此刻的璀璨烟花——被林校长削减资源时的坚持,王强父亲生病时的互助,吴文娇对抗幻听时的勇敢,赵晓慧用画笔发声时的坚定,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回报。
“明天,我们去挖‘时间胶囊’吧,”吴文娇靠在楚运欢身边,看着烟花说,“把今天的录取页面截图、校徽照片、李老师的话都放进去,等十年后回来,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实现了‘乡村教育’的梦想。”
“好!”楚运欢点头,握住她的手,“还要把张阿姨的红糖发糕、张叔的玉米、村民们的鸡蛋都写进纸条里,告诉未来的自己,我们的梦想不是一个人实现的,是整个村子的支持,让我们走到了今天。”
烟花渐渐放完,夜空恢复了宁静,只剩下星星在眨着眼睛。四个少年坐在院子里,吃着张阿姨蒸的红糖发糕,喝着楚母炖的鸡汤,聊着博川师范的校园生活,聊着回村教书的计划,心里满是期待。
李老师看着他们的样子,笑着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对未来充满憧憬。记住,不管在博川遇到什么,都要像玉米苗一样,扎根生长,不卑不亢。农村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韧劲。”
楚运欢看着李老师,又看了看身边的伙伴,突然明白了什么是“青春”——青春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在困难中互相扶持,在挫折中坚持梦想,在成功时不忘感恩。而他们的青春,因为有彼此,有家人,有乡亲,有李老师,变得格外温暖而耀眼。
夜深了,四个少年躺在楚家的屋顶上,看着满天繁星。吴文娇枕着楚运欢的肩膀,手里攥着玉米叶书签;王强抱着篮球,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赵晓慧拿着画笔,在速写本上画着星星。
“你们说,博川师范的玉米地,会不会比咱们村的还大?”王强突然问。
“肯定会,”赵晓慧笑着说,“而且我们要在那里种上属于我们的‘梦想玉米’,等毕业时,就能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这里。”
楚运欢看着远方的地平线,那里是博川的方向,是他们梦想的起点。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博川师范的教室里,在乡村中学的课堂上,在每一片需要他们的土地上,他们将用知识和热情,点亮更多农村娃的梦想,让玉米地里的希望,传遍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