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华三丰探案集 > 第15章 国蠹现形
换源:


       吉昊在被关押后,没过几天,便被以身体有严重疾病为理由带出去体检。这理由来得突兀,华三丰得知消息时,正在翻阅吉昊及其关联公司那浩如烟海、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图,试图找出更深层的关系网。他眉头骤然锁紧,指尖在“严重疾病”四个字上重重一顿。

“什么时候的事?谁批准的?押送人员是谁?”他对着电话连声发问。

那头负责看守的官员显然也意识到了不妥,支吾着解释是“按规定流程”、“有正规手续”、“医疗部门出具的证明”。

“加强戒备,等我来。”华三丰的命令还未说完,另一条紧急线路便尖锐地响了起来。押送吉昊的车被发现歪斜地停在偏僻的辅路旁。车内,三名押送人员已无声息,他们甚至没来得及拔出配枪,便被精准而迅速地解除了行动能力,现场几乎没有激烈搏斗的痕迹,只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经过特殊处理的化学药剂气味,显示行动者绝非寻常匪类,而是训练有素、手段狠辣的专业人士。吉昊,如同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

华三丰站在事发地点,风吹动他风衣的下摆,现场勘查灯的冷光映着他毫无表情的脸,只有眼底深处翻涌着冰冷的怒火。勘察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干净利落,计划周详,内外配合。这绝非普通劫囚,而是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式”的移除。

“旧勋贵…”他心中冷笑。只有那些盘根错节、能量巨大,且被吉昊这条线上可能牵扯出的更大隐秘逼到墙角的势力,才有动机、也有能力做出如此猖獗之举。他们这是断尾求生,更是对华三丰的挑衅。劫走吉昊,是为了让他闭嘴,也是为了保护他身后那些更大的人物。

压力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质疑声起:为何重要嫌犯如此轻易被劫?是否内部有鬼?是否调查方向有误才逼得对方狗急跳墙?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出,既然吉昊已不在掌控,针对其经济犯罪的调查是否应暂缓,以免“刺激”某些方面?

华三丰顶住外界杂音,他清楚,对方越是疯狂,越是说明他们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胁,说明调查的方向触到了真正的痛处。他下令彻查内部审批流程、医疗证明来源以及所有可能泄露押送路线的人员,同时,对吉昊背后关联势力的调查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以更隐蔽、更深入的方式加紧进行。他像最耐心的猎手,等待着对方露出下一个破绽。

然而,谁也没料到,对方的反击并非隐藏,而是以一种极端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轰然爆发。

一周后,国际新闻犹如惊雷。在与A国存在战略竞争关系的B国,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熟悉的身影赫然出现在演讲台旁。正是失踪的吉昊!他剪短了头发,换上了笔挺的西装,脸上带着一丝刻意营造的忧愤和坚定。他并非以逃犯或受害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寻求政治庇护的受迫害者”、“揭露真相的吹哨人”身份,高调亮相。并且B国公开表示要赠送吉昊500两黄金作为奖励,试图鼓励这种无耻行为,吸引更过立场不坚定的人加入。

他操着流利的外语,慷慨陈词,肆意污蔑国内的商业环境,捏造所谓“政治迫害”的细节,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因“挑战权威”而遭打压的悲情英雄。他甚至公然向B国献媚,声称带来了“珍贵的见面礼”——那些他窃取的、尚未被完全掌握的核心经济数据和商业机密!

投敌叛国!

这四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所有知情者的心上。如果说之前扰乱国内经济秩序,是出于贪婪与疯狂,尚属内部矛盾,尚有回转余地。那么此刻,站在敌国的土地上,将刀锋对准生养自己的国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背叛,是不可饶恕的绝罪!

A国舆论瞬间炸裂。愤怒、声讨、难以置信的情绪席卷而来。之前所有关于调查是否过激的争论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同仇敌忾的怒吼。吉昊,这个名字彻底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护国大厦顶层办公室,华三丰负手立于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华灯初上的城市。窗外是万家灯火,窗玻璃上倒映着他冷峻如石刻的面容。吉昊在B国镜头前那副嘴脸,通过屏幕清晰地传递过来。

他的愤怒并未显现在脸上,反而是一种极致的、令人心悸的平静。但站在他身后的助理,却能感受到那股几乎凝成实质的冰冷杀意。

“首长,我们……”助理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无措。

华三丰缓缓转过身,目光锐利如鹰隼:“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把保护伞?可笑。”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般的重量。

“经济犯罪,或许还能纠缠于证据与程序。但叛国,”华三丰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冰珠砸在地面,“其罪当诛,无可赦免。这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案件,这是一场战争。一场隐藏在暗处,却足以腐蚀国本的战争。”

他走到办公桌前,手指点在那份厚厚的、关于吉昊及关联势力的初步调查报告上。

“吉昊的叛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他成了那些人抛出来吸引火力的靶子,同时也成了我们撕开这一切黑暗的最好突破口。”华三丰的眼中有寒光闪过,“他们以为把他送出去,就能高枕无忧?恰恰相反,这是他们最大的败笔。”

“您的意思是?”

“清洗。”华三丰吐出的两个字,重若千钧,“我们要借这次机会,来一场彻底的大清洗。就从吉昊这条线开始,刨根问底,犁庭扫穴!所有与他有过深度利益输送、为他提供非法庇护、甚至可能参与或默许他叛逃行为的势力,无论牵涉到谁,无论背景多深,一律彻查到底!”

他的决定并非出于个人愤怒,而是冷静到极致的战略判断。吉昊的叛逃,将一条原本隐藏在暗处的叛国链条,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这链条上,绝不止吉昊一人。国内必然有他的同谋、保护伞以及那些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一切的蠹虫。不将这些毒瘤彻底清除,国无宁日。

行动计划迅速而机密地展开。华三丰亲自挂帅,组建了一个直接对他负责的精干特别行动组,代号“清洁工”。行动完全避开可能被渗透的常规渠道,人员经过最严格的背景审查,信息传递采用最高等级的加密方式。

调查分多条线并行:第一条线,华三丰安排红组的特工紧盯吉昊在B国的动向。通过特殊渠道,密切监视其接触人员、公开言论背后的指使者、以及他所谓“见面礼”的真实内容和流向,分析其企图和B国对其的利用价值。

第二条线,通过J局深度回溯吉昊在国内的关系网。不再局限于商业伙伴,更扩展到其家族、校友、秘密会所成员、乃至其妻妾子女的所有社会关系。调查其资产转移的每一个可疑环节,其公司账目的每一笔异常资金流动,尤其是近期,特别是他被捕前后以及被劫前的异常资金调动和人员往来。

第三条线,也是最为凶险的一条,华三丰亲自带队开展内部排查。对批准吉昊外出体检的整个决策链,所有经手人员,以及押送队伍成员背景进行核查。华三丰断定,如此精准的劫持,必然有内应提供情报和支持。这条线牵扯甚广,需如履薄冰,但必须坚决推进。

第四条线,华三丰动用了深埋多年、极少启动的红组“暗棋”,开始从旧勋贵圈子的外围,悄无声息地渗透和监听,寻找他们与吉昊叛逃事件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

工作量巨大,线索庞杂,且时常陷入僵局。对手显然也预料到华三丰的反击,早已切断了大多数明面上的联系,行动变得异常谨慎。

但华三丰最擅长的,便是从迷雾中寻找那一丝微光。他几乎不眠不休,坐镇指挥中心,面前是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不断更新着各类信息流。他像一台精密的人形计算机,快速过滤、分析、比对海量数据,从无数份报告、监听记录、财务数据中寻找异常和关联。

红组返回信息“一笔通过离岸公司转向B国智库的‘咨询费’,时间点就在吉昊被劫前三天。批准外出体检的那位副主任,他的连襟与王老(一位已退隐但影响力犹存的旧勋贵代表)的管家是球友。吉昊的私人飞机驾驶员,在事发后一周,其账户收到一笔来自海外无法追踪的加密货币,数额巨大。监听记录显示,某位勋贵子弟在私人聚会酒后失言,提到‘麻烦已经送走,但屁股要擦干净’。”

一个个碎片化的信息,被华三丰以其超凡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觉,一点点拼凑起来。一张模糊却逐渐清晰的大网开始显现:旧勋贵集团中的某些人,担心吉昊落入华三丰手中会吐出更多致命秘密,甚至可能牵扯到他们过去的某些叛国行径(如早期的技术泄露、利益交换),于是兵行险着,利用内部关系,以体检为名将吉昊提出,再派出豢养的死士进行劫持,并迅速通过秘密渠道将其送往B国。他们意图一方面除掉心腹大患,另一方面也想利用吉昊在B国制造事端,给国内施加压力,最好能迫使华三丰的调查中止。

然而,他们低估了华三丰的决心,更低估了“叛国”二字在华三丰乃至最高层心中的分量。这已触碰了绝对不可触碰的红线。

证据在悄然积累,名单在慢慢缩小。华三丰如同经验丰富的渔夫,正在慢慢收网,他知道,网中的大鱼已经开始感到窒息和恐慌,他们很快就会做出更激烈的动作。

果然,压力开始以各种形式袭来。说情、警告、甚至隐晦的威胁开始出现在华三丰的周围。一些有份量的中间人试图“提醒”他凡事留一线,不要搞得鱼死网破。更有来自高层某些方面的“关切”,询问调查是否“范围过广,影响稳定”。

华三丰对此一律冷处理,这件事情他必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收网的时刻即将到来。华三丰的目光已经锁定了几名最关键的目标人物,包括那位批准体检的副主任、提供劫持行动支援的某安保公司负责人、以及一位隐藏在幕后、与B国有着长期秘密联系的旧勋贵元老。

风暴,即将席卷这个看似平静的国度。而华三丰,这位将要涤荡污垢的护国神探。他知道,清除吉昊和这些蠹虫,只是开始,背后与B国更长远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但他的脚步,绝不会因此而稍有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