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华三丰探案集 > 第16章 琢玉成璋
换源:


       吉昊事件的余波如同深秋的寒潮,席卷了整个A国。其中就连国王彭淮的侄女及其丈夫(大帅吉英的侄子)也与B国暗通款曲,觊觎国家权柄。国王彭淮震怒之下,虽心痛如绞,为彰国法昭昭,社稷为重,亦不得不挥泪下令,严惩不贷。

唯留下了一双年仅十岁的儿女,彭竟成与彭有志。审讯室内,他们面对巨变,虽面色苍白,却无寻常孩童的哭闹惧怖,眼神清澈而坚韧,对答条理清晰,显露出远超年龄的聪慧与镇定。华三丰,于此绝境中窥见了一线奇异的微光。他向国王进言:此二子天赋异禀,心性非凡,若加以正确引导,或可化负累为利器,为国效力,亦是对其父母罪愆的一种救赎。

彭淮深思良久,心中也有想要为侄女留下后代,顺水推舟,将这对孩子交给华三丰处理。于是,彭竟成与彭有志,这对本是国王贵胄的兄妹,命运陡转,隐入红组最深的帷幕之后。

他们展示了惊人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复杂的暗语系统、精妙的密码学、千变万化的化妆侦查技巧……这些常人需数年磨炼的技艺,他们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掌握纯熟。

数年后,“吉昊事件遗孤”的身份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掩护。带着无法言说的使命与华三丰单线联系的绝密指令,彭竟成与彭有志被秘密安置于B国,像两颗无声无息的水滴,汇入了异国的人海。他们彼此知晓对方的存在,却为安全计,严格遵守纪律,从不直接接触,只通过华三丰居中协调,各自在不同的层面,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悄然收集着B国的资料,并将其加密成无形的电波,穿越疆域,传递到华三丰的手中。

岁月流转,昔日的孩童已成长为B国某繁华都市中的优秀青年。彭竟成凭借其缜密的逻辑与对数字的天生敏感,渗透进入B国一个与高端信息技术研究所有间接业务往来的贸易公司,担任数据分析员。而彭有志则利用其出色的共情能力和观察力,在一家私人艺术画廊找到了工作,这家画廊时常接待B国政商界的显要名流。

一个雨夜,彭竟成所在的贸易公司接到一批异常紧急的物流订单,目的地是城郊一个戒备森严、却对外宣称是农业气象研究站的设施。订单涉及的设备部件清单,在彭竟成眼中透着一丝不寻常。它们过于尖端,且组合方式更像用于某种高频、大功率的信号发射或干扰装置,绝非寻常气象研究所需。

几乎在同一时间,彭有志在画廊一次晚宴侍应中,无意间听到两位微醺的B国官员低声交谈,“‘北极星’完成测试,足以让他们的神经中枢瘫痪”,两人的对话夹杂着对某项“伟大成就”即将到来的兴奋。北极星,是B国一项高度机密计划的代号,红组虽然掌握其一定的信息,但不知其详。

两份情报各自看似平常,却在他们受过严格训练的头脑中激起了警报。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通过绝密频率和加密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华三丰。

遥远的A国首都,华三丰的密室中。他面前摊开着分别来自“金丝雀01”(彭竟成)和“蜂鸟02”(彭有志)的密电。直觉告诉他,B国正在谋划一个针对A国关键基础设施的重大行动,很可能是一次大规模、前所未有的网络电磁攻击。但情报太少了,“北极星”的具体内容?攻击的时间?目标究竟是电力网、通信枢纽还是金融系统?仅凭猜测,无法做出有效防御,反而可能引起恐慌,打草惊蛇。

华三丰必须获得更确切的信息。然而,B国情报部门反间谍活动频繁,原有的几条情报线都变得异常脆弱。彭竟成和彭有志是他最深、最久的暗棋,一旦暴露,前功尽弃。

沉思良久,华三丰眼中闪过决断。他起草了两份高度加密的指令,分别发往“金丝雀01”和“蜂鸟02”。指令核心一致:不惜代价,查清“北极星”细节及预期行动时间。彭竟成负责技术层面渗透,尝试从数据流和设备流向中找到突破口;彭有志则利用社交场合,定向接近可能与计划相关的关键人物。华三丰为他们设计了一套极其复杂、仅限此次任务使用的单向紧急通信协议,允许他们在极端情况下,通过城市里几个预设的“死信投递点”进行非接触式信息传递,确保即使一方暴露,另一方仍可继续任务或安全撤离。

彭竟成接到指令后,陷入了沉默。他所在的贸易公司权限有限,无法直接触及核心。他利用职务之便,精心编织了一个数据爬虫程序,悄然监控所有与那个“农业气象研究站”以及其上游设备供应商有关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数字的世界里,一切皆有痕迹。数日的枯燥筛选后,他发现了一批极其特殊的电子元件的最终签收记录,指向了研究站内部一个代号“鹰巢”的部门,而该批元件的理论峰值工作频率,与A国军方几个绝密通信频段高度重合。

与此同时,彭有志也行动了起来。她巧妙地利用画廊即将举办的一场以“未来科技与艺术”为主题的展览预展机会,成功将一份邀请函送到了B国“国家先进技术规划局”一位副局长的办公桌上。这位副局长,正是当晚她在晚宴上听到醉语的官员之一。

预展当晚,衣香鬓影。彭有志化身优雅干练的画廊助理,周旋于宾客之间。她敏锐地捕捉到那位副局长在欣赏一幅描绘复杂电路脉络的现代艺术作品时,彭有志端着一杯香槟,状似无意地走近,借着讲解艺术品的契机,与副局长攀谈起来。她巧妙地恭维B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副局长志得意满,在酒精和奉承的双重作用下,警惕性略有降低。他并未透露具体内容,却得意地暗示:“在‘丰收琢玉成璋节’(B国一个节日,距当时约三周)的狂欢之后,整个世界都会惊叹于我们的‘礼物’。”

两位分别捕获了关键信息,攻击针对通信网络以及大致的行动时间窗口(丰收节后)。按照华三丰的指令,他们必须将信息通过“死信投递点”传递出去。彭竟成选择了一个老旧地铁站的废弃储物柜。他将微缩胶卷藏在一枚磨损严重的硬币里,投入了指定柜门。彭有志则将她听到的关键词加密后,用特制墨水写在一张展览宣传册的内页,塞进了市中心图书馆一个特定书架上的书本里。时间紧迫,信息传回国内,华三丰立刻让A国提前加固防御,时刻准备反制。

B国的反间谍系统并非徒有虚名,B国有一个名为“黑蜘蛛”的B国情报小组。黑蜘蛛小组的负责人,代号“屠夫”,是个多疑而敏锐的老手。他嗅到了A国在相关方面突然强化了防御的气息。便展开秘密调查。

彭竟成和彭有志知道,对手已经提高了警惕。彭竟成发现公司网络似乎被植入了隐秘的监控软件,而彭有志也感觉似乎有若即若离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

彭竟成利用一次系统安全更新的机会,编写了一个伪装成日志清理程序的复杂代码,试图绕过内部防火墙,接入那个“农业气象研究站”的后勤管理系统,寻找“鹰巢”部门的内部调度或设备调试日志。这是一场无声的电子战,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彭有志则利用那位副局长对她产生的一丝兴趣。在副局长来访画廊时,表现出对科技与国家安全话题的“天真”好奇,并“无意”中透露自己一位远房表哥特别适合去那个气象研究站工作。副局长闻言,眼神微微一凝,虽然只是打了个哈哈岔开话题,但彭有志捕捉到了他瞬间的警觉。

彭竟成的网络入侵行为几乎触发了警报,他凭借事先准备好的冗余跳板和紧急断线程序才侥幸脱身,获取了少量碎片化数据,指向一个位于研究站地下深处的核心机房编号。彭有志与副局长的第二次“偶遇”谈话,被“屠夫”的手下记录。B国人很可能已经察觉了A国的渗透,只是尚未锁定具体目标。

华三丰制定了一个计划。他不再要求彭竟成和彭有志获取最终技术参数,而是让两人争取渗透入B国的研究所。B国当下正是人才缺乏的时候,虽然彭竟成的提议,当时没有引起那副局长的回应,但一天深夜,这位副局长向彭有志发来邀请,称想要和她的远方表哥见上一面。彭有志将信息反馈给华三丰,彭竟成被指派随着彭有志赴约。虽然两人都是在B国工作,但这次会面是彭有志和彭竟成在B国的第一次会见。

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他们最终取得了信任,彭有志利用副局长的关系,成功将彭竟成“送”入研究站。

华三丰发布指令,要求在B国攻击发起前,制造一次微小的、看似意外的事故,干扰其最终系统校准,为A国技术团队分析其技术特征、定位其精确频谱窗口争取最关键的时间。彭竟成接到指令,利用数据工程师权限,造了一份“设备软件升级”的工单,时间定在丰收节前三天。

彭有志则精心策划了一次“求助”。她联系副局长,恳请副局长帮忙打个招呼对彭竟成特殊关照,彭竟成获得了高级权限。

行动日。彭竟成穿着贸易公司的工服,提着装备箱,冷静地驾车前往靠近地下机房的通风系统外部调节站,那里有根据建筑图纸预设的一个隐蔽接入点。

与此同时,彭有志出现在研究站附近唯一一家咖啡馆,戴着耳机,似乎在欣赏音乐,实则时刻在准备接收彭竟成的信息。彭竟成成功找到了通风调节站。他迅速打开面板,将一个小型电磁干扰器连接了进去。这个装置不会造成破坏,但会在系统进行高强度测试时,产生微小的、难以复现的时序错乱,足以延迟其最终校准。

丰收节,B国“北极星”计划正式发起攻击。A国的通信网络早已严阵以待,基于华三丰的信息,A国技术团队成功解析了攻击的主要特征,并实施了有效屏蔽和反向追踪。

B国的攻击如同重拳打在裹着钢板的棉花上,未能造成预期效果,反而暴露了多个攻击源位置,遭到A国的精准反制,损失惨重。“北极星”计划宣告彻底失败。

B国内部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恐惧之中,他们始终无法明白,A国的技术怎么突然这样先进。

“屠夫”的调查最终也停留在那位副局长私生活的层面。

A国首都,华三丰在密室里,看着前方传来的捷报,拿起两份档案,在任务评价栏里,都郑重地添上了一个“优”。

彭竟成和彭有志,“金丝雀”与“蜂鸟”的无声协奏,已于无形中守护了A国的安宁。他们的故事,无人知晓,却融入了护国长卷中最隐秘而荣耀的篇章。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而他们,将继续潜伏于黑暗,等待着华三丰下一次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