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李昂成为唐朝第十五位皇帝以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和”。免征京兆府本年夏税的一半,并赐爵给九庙陪位者子孙、立功将士,始封诸王后予一子出身,李昂取消了宰辅大臣奏事由御史搜查后方许进殿的制度。
就在此时,一股突如其来的叛乱风暴席卷了京城,自称是文佳女皇帝陈硕贞后人的势力,高举反叛大旗,公然挑战李昂作为唐朝第十五位皇帝的权威。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在朝野间蔓延,让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李昂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对着一众匍匐在地的大臣沉声问道:“陈硕贞,何人?”他的声音虽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大殿内顿时寂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清晰可闻。
一位年迈的大臣,颤抖着双手,缓缓抬起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陈硕贞,又名陈硕真,乃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十月,于江南之地率众起义的女贼,她以一介女流之身,自封为‘文佳皇帝’。”
大臣的话语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历史之门,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他继续说道:“陈硕贞自幼父母双亡,与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在那清溪山高谷深、河道纵横的偏远之地,姐妹俩历经世间风霜雨雪,尝遍人间辛酸苦辣。她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却依然坚韧不拔,相互扶持。直到一日,妹妹被一位心地善良的乡邻收养,才稍稍缓解了她们的困境。”
“然而,生活并未就此平静。陈硕贞目睹民间疾苦,官府腐败,心中燃起熊熊怒火。她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识,暗中联络四方百姓,积蓄力量,终于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高举义旗,誓要推翻这不公的世道。她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一时间,江南大地烽火连天,战鼓雷动,百姓们纷纷响应,誓死追随这位英勇的女皇帝。”
大臣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陈硕贞的敬佩与感慨,仿佛那段历史就在眼前重演。
大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上。
李昂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让年迈的大臣接着说道:
永徽四年,清溪的天空仿佛被墨染,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如猛兽般肆虐而来。
洪水如脱缰野马,肆意奔腾,冲垮了堤坝,淹没了农田,卷走了房屋,整个清溪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朝廷对此却置若罔闻,非但不开仓赈粮,反而照旧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仿佛这场灾难与他们毫无瓜葛。
村民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他们不得不卖儿鬻女,只为换得一口残喘之食;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只为寻得一方安身之地。饿殍遍野,尸体横陈,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绝望气息。
在这水深火热之中,陈硕贞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她曾受过乡亲们的恩惠,如今见乡亲们陷入如此困境,心中悲愤交加,誓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夜深人静之时,她悄悄潜入东家的粮仓,那沉重的木门在她瘦弱的身躯推动下发出刺耳的吱嘎声,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粮仓大门,金黄的粮食如瀑布般倾泻而出,照亮了她的脸庞,也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之火。
然而,好景不长,东家很快发现了粮仓失窃,怒火中烧之下,他们将陈硕贞捆绑起来,狠狠地抽打着她的身体。
皮鞭在空中呼啸,每一次抽打都伴随着陈硕贞痛苦的呻~~吟,她的衣衫被鲜血染红,身体被打得遍体鳞伤,几乎失去了知觉。
众乡亲躲在暗处,目睹这一幕,心如刀绞。他们紧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却不敢轻举妄动。
直到夜幕降临,黑暗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了掩护,众多乡亲自发组织起来,如同愤怒的潮水般冲向关押陈硕贞的地方。他们的呼喊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夜色中,火把摇曳,照亮了乡亲们坚毅的脸庞。他们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将遍体鳞伤的陈硕贞从魔爪中解救出来。
那一刻,陈硕贞虽然虚弱不堪,但她的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那是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坚持,更是对乡亲们深厚情谊的感激。而这场营救行动,也成为了清溪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
陈硕贞在养伤期间,觉得只有推翻朝廷,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陈硕贞决定利用道~教来发展信众,作为以后起义的力量。她先是散布一些消息,说自己在深山遇到了太上老君,并被收为弟子,并向大家展示她所学到的种种法术,因为乡民希望她成仙后能更多的为民造福,对陈硕贞“升仙山受仙法”的说法深信不疑,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宣称,自己已经得到了太上老君的仙谕,马上就要羽化登仙了。
但这时,有人向官府告密说:陈硕贞成仙升天是假,图谋不轨是真。于是官府派人四出搜寻,将陈硕贞抓了回来,并以妖言惑众图谋不轨之类的罪名将案件上报上司,幸好众多乡亲积极筹措资金,打通了关节,这才使得陈硕贞无罪释放。
经历这次风波后,陈硕贞觉得官府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的行为,若不尽快起义,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猛虎归山,蛟龙入海,自然就会掀起一场风浪。
陈硕贞有一位亲戚叫章叔胤,他积极支持陈硕贞的起义计划并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章叔胤对外宣传说,陈硕贞已从天上返回青溪,现在她法力无边,变幻莫测,可以召神将役鬼吏。
这说法一传十,十传百,愈传愈玄,方圆百里的百姓无不对陈硕贞顶礼膜拜,陈硕贞的每一句话都是神语仙音,足可令信徒赴汤蹈火而不辞。
眼看信徒发展的人数差不多了,陈硕贞宣布起义,与官府进行对抗。她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权,任命章叔胤为仆射,总管各项事宜,而她自己则称为“文佳女帝”。
在华~夏历史上,参加农民起义的妇女不计其数,但做领袖的妇女却寥若晨星,而做领袖且又称皇帝的妇女,则只有陈硕贞一人,从这一点上讲,她作为农民起义领袖,无疑是最具有魅力和魄力的一个。
陈硕贞也是成为了华夏的第四位女皇帝,文佳女帝。
陈硕贞发动起义后,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拥护,青溪人童文宝首先率众响应,在很短的时间里,义军就发展到几千人,为壮大力量,陈硕贞和章叔胤兵分两路,章叔胤领兵攻占桐庐,陈硕贞自己率军两千攻占睦州治所及于潜(今浙~江~昌~化~东南)。
睦州各地的百姓群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
陈硕贞能够以区区两千人马就攻陷睦州首府及所属诸县,顿时朝野震动,为了将义军剿灭,朝廷对起义地区实行封锁,严格控制人口流入义军,所有进入睦州地区的人员一律受到盘查,就连僧侣也不放过。
为了打开局面发展力量,陈硕贞乘胜进攻安~徽,攻打~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但由于歙州驻军防守严密、抵抗顽强,陈硕贞手下虽有几万人,但大多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百姓,又没有攻城器械,歙州久攻不下。
不得已,陈硕贞从歙州撤出,改变原来集中兵力进攻的方法,制定分路出击,采用运动战与袭击战结合的方针,打击敌人扩大势力范围。
大唐朝廷派扬州长史房仁裕发兵征讨,一场风暴即将席卷江南。
在此方针下,陈硕贞,那位被民间传颂为拥有神秘力量的女中豪杰,果断命童文宝统兵四千,犹如暗夜中的利刃,掩袭婺州。
夜色如墨,童文宝率兵悄无声息地穿越了密林与河谷,他们的脚步声被紧张的心跳声所掩盖。
当第一缕曙光初现,他们已悄然接近婺州城下。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这场突袭如此顺利。就在他们即将发动致命一击的瞬间,与巡逻至此的官军不期而遇,原本的掩袭计划瞬间变成了一场硬碰硬的强攻。
此时,担任婺州刺史的是崔义玄,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脸上沟壑纵横,每一道皱纹都仿佛诉说着过往的生死较量。
他身经百战,智谋深沉,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
崔义玄在城中闻报警报,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迅速召集文官武将,准备发兵抵抗。
然而,官员们却慑于义军的声威,面露惧色,纷纷劝说道:“陈硕贞有神灵护卫,她麾下的士兵更是勇猛无比,敢与其兵对抗者,无不落得个杀身灭门的下场。大人,我们还是回避为上,免得引火烧身啊!”
崔义玄闻言,怒目圆睁,手中的茶杯被猛地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一派胡言!我大唐男儿,岂会畏惧这些妖言惑众之徒!今日,我崔义玄就要亲自上阵,会一会这位传说中的女皇帝!”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犹如惊雷炸响在众人的耳畔,让原本动摇的军心重新振作起来。随着崔义玄的一声令下,婺州城的城门轰然打开,官军如潮水般涌出,与义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刀光剑影中,双方你来我往,血肉横飞,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这时,一个叫崔玄籍的司空参军却说:“顺天心合民意的起兵,有时尚且不能成功,陈硕贞不过是个有点法术的女人,一定坚持不了很久”。
崔义玄闻听此言,大喜过望,立即命崔玄籍为先锋官,他自己统率大兵跟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