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老五的奇葩大学生活 > 老二的复读简史
换源:


       “热死了!这什么鬼天气!”老二一边擦着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珠,一边抱怨道。他脱掉了上衣,露出圆滚滚的肚皮,手里拿着一把小扇子拼命扇风。“要是现在有一碗湖南辣椒拌面就好了,以热制热,出一身汗才舒服!”

老三躺在床上刷手机,闻言嗤笑一声:“得了吧,就你这体型,再吃怕是连门都出不去了。”他忽然一个翻身坐起,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你们知道化学系新来的那个女生叫什么吗?我昨天在实验室看到——”

“打住!”老四推了推眼镜,头也不抬地继续看他的《有机化学导论》,“上次你偷看女生洗澡被保卫处抓个正着,写检讨书写到半夜,还没学乖?”

寝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老五安静地坐在书桌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仿佛周围的喧闹与他无关。小六则对着镜子整理发型,漫不经心地插了一句:“二哥,你不是说要减肥吗?这么热的天,正好去操场跑几圈。”

老二哼哼唧唧地躺回床上:“减肥也得吃饱了才有力气减啊。”

这就是118寝室的日常,而老二,总是那个被大家善意调侃的对象。不仅因为他矮胖的体型和嗜辣如命的饮食习惯,更因为他是全寝室年纪最大的——比老三大两岁,比老五和小六大整整三岁。

这个晚上,寝室里爆发了一场关于年龄的争论。

“我真是10月的!”老三坚持道,“比老四大三个月!”

老四扶了扶眼镜,冷静回应:“根据入学资料,我是1月出生,理论上只比你小三个月,不是四个月。”

小六跳下床,翻出身份证:“8月,寝室老幺非我莫属!”

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老二。他支支吾吾,试图转移话题:“年龄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年龄...我心理年轻得很...”

老三可不吃这一套,猛地扑向老二的抽屉:“我记得你身份证在这里!让咱们看看二哥到底多大!”

一场混战随即展开。老二拼命护着抽屉,老四和小六也加入战局,连一向沉稳的老五都忍不住好奇地观望。最终,老三胜利地举着老二的身份证,大声念出:“老二,出生日期:5月4日...?!啊?这是几几年???你比老五大整整三岁?!”

寝室顿时鸦雀无声。

老二颓然坐在床上,叹了口气:“好吧,我坦白,我复读了三次。”

“三次?!”四道声音异口同声地惊呼。

那天晚上,在大家的软磨硬泡下,老二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讲述他那曲折的高考经历。

“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才18岁,和普通高中生一样。”老二的眼神飘向远方,仿佛回到了多年前。

老二是湖南一个小县城的孩子,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作为教师子弟,他从小就承受着比别人更大的学习压力。可惜的是,他似乎没有继承父母的学习基因,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

“第一次高考,我紧张得前一晚根本没睡着。”老二苦笑道,“考数学时手都在抖,最后一道大题明明会做,却因为紧张算错了数。”

结果可想而知,老二的分数只够上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而且专业还被调剂到了他完全不感兴趣的畜牧兽医。

“我爸妈都是要面子的人,说什么也不同意我去读这个专业。”老二摇摇头,“于是他们决定让我复读一年。”

第一次复读,老二进了县一中的复读班。那里的学习强度远超他想象: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下课,每周只有周日下午休息半天。

“那一年我真的是拼了命。”老二说,“体重从170斤直接掉到了140斤,不是因为减肥,纯粹是累瘦的。”

努力似乎有了回报。第二次高考,老二的成绩提高了60多分,完全可以上一所不错的一本院校。在填报志愿时,他听从父母的建议,把湖南大学的化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

“我那时候太自信了,觉得这个分数稳上湖大,后面的志愿都是随便填的。”老二叹了口气,“结果那一年湖大化学专业的录取线突然提高了十几分,我以2分之差落榜了。”

由于后面的志愿填得太随意,老二再次面临选择:要么去一个完全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要么再复读一年。

“我爸妈劝我将就一下,但我不同意。”老二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再努力一年,肯定能考上更好的学校。”

于是,怀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老二开始了第二次复读。

然而,第二次复读远没有第一次顺利。也许是压力太大,也许是心态已经疲惫,老二的学习状态大不如前。

“我总是在想,如果第一次复读后志愿填得稳妥一些,是不是就已经在大学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了。”老二说,“这种想法一直困扰着我,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更糟糕的是,第二次复读的那年,老二的父亲生病住院,家里经济压力大增。母亲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亲,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学习。

“高考前三个月,我爸做了个大手术,我几乎天天往医院跑。”老二的声音低沉下来,“那时候我觉得考试已经不重要了,只希望爸爸能好起来。”

结果可想而知,老二的第二次高考成绩不升反降,比前一年还低了20分。

“查到分数的那一刻,我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老二坦言,“我觉得自己浪费了两年时间,还让家人失望透顶。”

那个暑假,老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乎不见任何人。父母虽然失望,但看到儿子这样,也不忍心再责怪他。

“我爸出院后,找我长谈了一次。”老二说,“他说他不怪我,希望我能向前看。要么找个专科学校读,要么学门手艺,总之不要继续复读了。”

但老二骨子里有湖南人那种“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劲头。思考了一周后,他做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第三次复读!

“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包括我爸妈。”老二说,“但我就是不服气。我相信事不过三,第三次一定能成功。”

第三次复读,老二去了市里一所专门的复读学校。那里的学生情况各异:有和他一样多次复读的,有大学退学重新高考的,甚至还有三十多岁的社会考生。

“在那里,我终于不觉得自己是个异类了。”老二笑着说,“大家各有各的故事,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次复读,老二调整了策略。他不再盲目熬夜刷题,而是注重学习效率和心态调整。每周他都会给自己放半天假,看看电影,打打球,放松心情。

“我还认识了一个好朋友,老李,他比我大两岁,是第四次复读了。”老二说,“我们经常互相打气,说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然而,命运似乎又开了一个玩笑。第三次高考前一周,老二的母亲突然晕倒住院,被诊断为过度劳累。

“我当时就想放弃考试了,准备去医院照顾我妈。”老二说,“但我爸坚决不同意,说我妈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我考上大学。”

怀着沉重的心情,老二参加了第三次高考。考场上,他不断告诉自己: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父母。

高考结束后,老二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狂欢或对答案,而是直接去了医院,接替父亲照顾母亲。

查分那天,老二正在医院给母亲喂饭。手机响起时,他的手都在颤抖。

“比第二次复读的成绩高了50多分,但比第一次复读后的成绩还是低了10分。”老二说,“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

这个分数足够上一所不错的院校,但要上湖南大学还是有一定差距。在填报志愿时,老二变得格外谨慎。

“我研究了整整三天各大学的录取线,还请教了很多老师和学长。”老二说,“最后我决定不再执着于湖大,而是把港城大学的化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

“为什么是港城大学?”老四好奇地问。

“因为港城大学化学专业一般,但录取线相对合理,而且这个城市靠海,我一直想看看海。”老二笑着说,“最重要的是,我查到这个学校的食堂有正宗的湖南窗口!”

大家都笑了起来。果然,老二顺利被港城大学化学专业录取,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第一次复读后就上了大学,现在都快毕业了。”老二说,“但我不后悔这三年的经历。它们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坚韧的人。”

老三突然问:“那你那个复读的朋友老李呢?他考上了吗?”

老二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老李终于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医科大学,虽然比同龄人晚了五年,但他说他永远不会放弃当医生的梦想。”

那天晚上,118寝室的氛围变得有些不同。大家不再把老二当作调侃的对象,而是多了一份尊重和理解。

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老二的复读经历反而成了他的优势。

在学习上,由于化学知识点大多在复读期间反复学过,老二的基础特别扎实。当其他同学还在为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头疼时,老二已经能够轻松应对。

“二哥,这个亲电加成反应到底怎么回事啊?”小六常常抱着课本向老二请教。

老二总会耐心地讲解:“你看,这个双键先被攻击,然后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久而久之,老二成了118寝室的“化学辅导员”,不仅辅导自己寝室的人,连隔壁寝室的同学也常来请教。

更让人惊讶的是,曾经复读三年的经历让老二格外珍惜大学生活。他参加了多个社团,还当上了班级生活委员,负责组织各种活动。

“本周六我们去海边烧烤怎么样?”一天晚上,老二兴冲冲地向大家宣布,“我已经联系好了场地和器材,每个人只需要交30元!”

老三顿时来了兴趣:“有女生一起去吗?”

老二得意地笑了:“化学系三班的女生也会去,我已经和她们班长谈好了联谊!”

大家顿时对老二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憨厚老实的二哥,居然有这么强的组织能力和人脉。

周六的海边烧烤非常成功。老二展示了他另一项才能——烧烤技术。他烤的鸡翅和羊肉串被一抢而空,尤其是他特制的“湖南辣味”系列,更是备受好评。

“二哥,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老四边吃边赞叹,“这辣度正好,香而不燥。”

老二得意地笑了:“这是我第三次复读时学的。那时候周末放松的方式就是和几个同学去郊外烧烤减压。”

在海风吹拂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听老二讲述更多复读时期的故事。

“最艰难的时候是第二次复读的冬天。”老二回忆道,“那时候我爸刚做完手术,家里经济紧张,为了省电,我经常在路灯下看书。”

小六难以置信地问:“真的在路灯下?那不是很不方便吗?”

老二点点头:“是啊,但没办法。后来看门的大爷心疼我,偷偷让我去门卫室学习,那里有暖气。所以我一直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老五突然问:“那是什么支撑你坚持三次复读的呢?”

老二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一开始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后来是为了证明自己,最后是因为我真的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我复读班有个同学,32岁了,还在为大学梦奋斗。和他相比,我遇到的困难根本不算什么。”

这次谈话后,118寝室的人都对老二刮目相看。曾经被大家视为“憨厚老实人”的老二,原来有着如此坚韧的品格和丰富的人生经历。

大学生活继续着,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老四专注于学术研究,老五沉浸在计算机世界,小六继续他的“情感顾问”事业,老三则依旧寻找着看美女的新方法。而老二,除了学习之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社团活动和班级工作中。

大二上学期,老二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他要竞选学生会主席!

“二哥,你确定吗?”老四推推眼镜,分析道,“根据往届数据,学生会主席通常由大三学生担任,大二生当选的概率只有13.7%。”

老三倒是很支持:“怕什么!二哥有三年的‘社会经验’,比那些小白强多了!”

小六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可以帮你设计形象宣传方案,毕竟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嘛。”

老五默默地在电脑上搜索往届学生会竞选资料,然后递给老二:“这些可能对你有帮助。”

竞选过程比想象中艰难。老二的竞争对手中有大三的学长学姐,也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大二同学。在第一次公开演讲中,老二的年龄问题就被对手提了出来。

“老二同学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年长三岁,这三年的复读经历真的适合代表我们学生会吗?”一个竞争对手在提问环节如此发难。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看着老二,想知道他如何回应。

老二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平静地说:“是的,我比大多数同学年长三岁,也有过三次复读的经历。但这三年教会我的不是失败,而是如何面对失败并重新站起来。我比任何人更懂得珍惜大学生活,更理解同学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他顿了顿,继续说:“学生会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代表,而是一个有韧性、有耐心、有同理心的人。我相信,我的经历恰恰是我最大的优势,而不是缺陷。”

台下沉默片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最终,老二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为学生会主席,成为港城大学历史上少数大二就当上主席的学生。

当选后的老二更加忙碌了,但他总是能安排好时间,不仅工作做得出色,学习成绩也保持在专业前列。

一天深夜,老二还在桌前准备学生会的活动方案。老五起身喝水,看到老二专注的侧脸,忍不住问:“二哥,这么晚还不睡?”

老二抬头笑了笑:“马上就好。这个志愿者活动对山区孩子们很重要,我得确保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

老五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如果现在让你回到过去,你会改变复读的决定吗?”

老二思考了很久,最终回答:“不会。虽然那三年很苦,但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今天的我。现在的我,很好。”

大二下学期,老二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香港一所大学提出与港城大学的化学系进行合作项目,名额只有一个。老二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

但与此同时,学生会的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几个大型活动需要他统筹安排。

“你会申请去学习一个月吗?”老四问他,“从战略角度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对学生会工作会有很大影响。”

老三嚷嚷道:“当然要去啊!香港诶!美食天堂!”

小六则说:“二哥,跟着心走就行,别考虑太多。”

老二思考了整整一周,最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放弃这个学习机会。

“为什么?”大家不解地问。

老二平静地回答:“既然选择了做学生会主席,就要对大家负责到底。交换生以后还有机会,但这些活动对参与的同学们来说,可能只有一次。”

事实上,老二没有说出来的是,他内心深处对改变环境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三次高考的经历让他格外珍惜现在的稳定生活,不想轻易打破它。

这个决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在老二的组织下,那学期的几个大型活动都非常成功,甚至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港城大学学生会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老二也获得了学校的特别表彰。

更让他惊喜的是,由于合作项目的扩展,下次增加了两个名额,老二自然而然获得了其中一个。

临去香港前,118寝室为老二举办了一场欢送会。大家都有些舍不得这个“老大哥”。

“二哥,去了香港别忘了给我们带点好吃的!”老三一如既往地关注美食。

老四推推眼镜:“根据我的计算,香港的辣椒酱辣度指数普遍低于湖南标准,建议自带辣椒酱。”

小六拍拍老二的肩:“遇到情感问题随时咨询,跨国友情价八折!”

老五什么也没说,只是递给老二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和一支笔。“记录下在香港的每一天。”老五轻声说。

在香港的一个月,老二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结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常常给118寝室发照片分享见闻,每次都会特意拍下各种美食给老三看。

回来后,老二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考研,继续深造。

“我想研究材料化学,这个领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老二对大家说。

老三哀嚎道:“二哥你还要读书啊?我都快被考试折磨疯了!”

老四却表示支持:“从长远职业发展规划来看,深造是最优选择。”

小六好奇地问:“为什么选择材料化学呢?”

老二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因为第三次复读时,那个看门大爷的儿子就是材料化学专业的博士。他听说我在复读,经常来鼓励我,还送我一些科普书。那时候我就对这个领域产生了兴趣。”

大家忽然明白,老二的每个人生选择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缘分。

老二突然认真地说:“你们知道吗?我曾经很自卑,因为比你们都大,有过三次复读的经历。但现在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都有自己的节奏。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前进。”

老五点点头:“是啊,命运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那个夜晚,几个年轻人聊到很晚,直到晨曦微露,东方的鱼肚白仿佛在为118众人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