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无双谋圣 > 第一章 裴家议事
换源:


       公元184年。

司隶河东郡裴氏家宅正在举行家族议事。

裴氏家主裴晔坐在上首一脸严肃,裴家其余三房长者均分列下首两侧神情凝重,家主四子裴潜、裴徽、裴缉、裴绾及其余三房以及家族偏房后人又分列而下,或坐或站,大多面无表情。

“黄巾贼起,天下群盗响应,有黑山巨寇张燕在并州连日来掠夺州郡,已奔司隶而来,各位族兄,张寇残暴,一路上杀官屠民,我裴氏家大业大,还需早做打算,不知各位族兄,有何办法,让裴氏一族躲过此劫?”

裴晔眼光望在其余三房兄弟脸上一扫而过,最后将目光停在一相貌清矍的中年人脸上。

裴杯乃是裴家三房之长,见自家兄长眼光落在自己身上,微微沉吟,道:“黄巾军势大,张燕军又直奔司隶而来,京城洛阳震动,近些天官军虽然散布司隶各地,据险而守,但张燕军已经连胜几仗,兵锋正盛,官军也不一定挡得住。裴氏根基尽在河东,河东一旦告破,覆巢之下,裴氏便是生死存亡之时了。”

裴晔点头道:“正是此理,不知三弟有何良策以救裴氏?”

裴家长辈议事,其余后辈更多只是列席,并没有说话的份。裴氏子嗣众多,大多人心思没在这场谈话上,天塌下来自然有长辈顶住,轮不到他们这些小辈。偏房裴叶之子裴路站在门边人群中,双目无神,脸色阴晴不定,正在神游太虚。

“前些日还在盛世华庭大宴亲朋,吃最好的菜,喝最好的酒,转眼间便重生到了鸟不拉屎的东汉末年?”裴路心中叹气。怪只怪前世做派太过高调,有几个臭钱,便天下都是自己的,过个生日生怕全天下人不知道,大肆宣扬,亲朋好友全部来贺,推杯换盏之间喝高了。

“到底是如何穿越的?”裴路直皱眉,只记得那日席终人散,整个世界一片模糊,大约是醉得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醒来后便已经躺在了东汉末年裴家偏房小辈的床上。

“大抵是醉死在了某地,可怜原身也是个风流倜傥的人物,极好面子,要是死后有知,被媒体报道出来,还不得屈辱得诈尸爬起来。”

裴路心中胡思乱想,堂中议事半点也没听进去。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三国鼎立,曹孙刘争霸。”这是裴路比较清晰的对东汉末年的一个总体认识,至于董卓进京,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等事件,裴路便只清楚个大概了。

“要文文不行,要理理不就,让我一代废柴如何在接下来的诸侯争霸中活下去。”裴路扶额,头痛啊!

“虽然这具肉身还行,最起码有前世风流倜傥的风范,但是如今这个乱世长得漂亮帅气有何用?想当个男宠,怕那些豪强门阀都没那闲功夫。”

“真是难办啊,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现代人的思维可能比古人灵活那么一点点。”裴路绞尽脑汁,总算是想出了自己一点点的优势,随即就摇了摇头,“这个时代的人也不是傻子,有诸葛亮,有荀彧,有周瑜,还有无数的聪明才智之士,拼智商也不一定拼得过,更何况现代人看古代史,没有深入了解时代,也不过是雾里看花,哪里有古代人对所处时代了解得更透彻。”

“还是得多看书!”裴路做出最终总结,“然后走一步看一步!”

“在目前局势下,要做万全的打算,裴氏四房统一调度,大部分人可以到京都洛阳,那里有我们裴家不少房产,可以暂时安顿,洛阳墙高城深,守卫严密,难以攻破,要是黑山军败退,裴家再返回河东郡。极少数人留守河东郡,毕竟我们裴氏根基在此,还需人打理,也抱有万一的希望,若是黑山军攻不破河东郡,也不至于完全荒废了家族的事务。当然这部分人必须是精细之人,做事认真。再有小部分人要做最坏的打算,必须从河东郡迁徙出去,远离河东郡,保存裴氏基业,至于所到何处,也只能是领头之人决定了。”裴杯道。

裴晔转头问询其余两房兄弟意思,均赞成裴杯的意见。

“我们裴氏已到了危急存亡之时,全族之人必须以大局为重,三房裴杯已经将利害关系给大家说明,并已安排好了退路,其余两房也全部同意,那接下来大家必须行动起来,早做准备,至于具体留守、迁徙、还是到京都人员,均为自愿,各房在三日内将人员报给我们二房,由我这边统一调度,三日后大家统一出发。”裴晔转头对裴杯道,“三弟这二日要多多担待,仔细谋划各路带队之人,也再将事情想得仔细些,尚还有什么安排遗漏之处,也好及时补救。”

接下来裴氏各房便忙碌了起来,先是遣散了许多不用的丫鬟、仆役,再是各房子弟先后报名,再是收拾路上行李物事。

裴路之父裴叶也和裴路沟通了意见,裴叶这一偏枝准备迁徙出去,不去往京城。裴路想了想,也觉得自己父亲的选择不错,裴叶这一支在整个裴氏几乎没有存在感,到了京城后还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得不到太多家族的支持。还不如迁徙出去,从家族脱离出来,乱世之中,说不定还能拼出一个祖房堂口。

裴叶子嗣五人,裴路行四,上有三兄,下有一妹,裴路从这具身体原主的记忆中知道,除了和小妹裴墨关系融洽以外,和其余三兄关系不远不近,点到为止,远谈不上骨肉亲情,血浓于水。

裴叶和母亲裴袁氏对五个子嗣倒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这次迁徙是关系到裴氏整个宗族的大事,对于裴叶这个偏枝来说,同样是无比重大之事,裴叶倒没有自做主张,征求了儿女们的意见。裴路、裴墨以及大兄裴浩随同裴叶迁徙出去,二兄裴树、三兄裴茂到洛阳。

自此一别,难说再见。

裴路虽然和裴树、裴茂关系一般,但好歹这世既为兄弟,人情关系自是抹不开,兄弟之间该道别还是得道别。

裴树、裴茂均已婚配,裴路年不过十六,尚是孤家寡人。一番道别,兄叮弟嘱,兄友弟恭,自是一番感人场面,嫂嫂们少不得洒下泪水。

后两日裴路除了平日间与父母问安,便没去叨扰哥嫂,毕竟离别之时,还有许多俗务需要处理。倒是小妹裴墨来了两回,兄妹亲切交谈,言笑殷殷。

毕竟兄妹二人均是选择迁徙出去,后面相见之时尚多。

整个裴氏家族忙忙碌碌,倒是裴路这边没有什么事,身无长物,且是光棍男人一个,没什么好收拾,一时闲暇下来。

想起前几日要多读书,了解当前历史,便一个人去了东城街头旧书坊认真淘了几本书。涵盖了前朝历史到如今社会的历史脉络,经济、政治、人文等。

书里面字句全是文言古辞,艰涩难懂,裴路勉强硬着头皮读下去,进度极慢。

这些书籍包罗虽广泛,但却是零敲碎打,并没有形成体系,裴路囫囵吞枣读下去,也只能管中窥豹,只能对当今社会了解个大概。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