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八章(23)抵当汤与大承气汤:阳明病治疗的两大法宝
换源:


       原文: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证,本为阳明经气亢盛,多表现为壮热、汗出、口渴、脉洪大等热盛津伤之症。然而,当阳明病患者出现喜忘(即记忆力减退,容易遗忘)的症状时,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了。因为这在中医看来,往往是体内有蓄血的征象。

为什么阳明证伴有喜忘就意味着有蓄血呢?这是因为,如果患者体内原本就存在久瘀血,这些瘀血会阻滞经络,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不能上荣于脑,就会导致神志不清、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出现。这就是“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的道理所在。

此外,还进一步描述了蓄血证在大便方面的表现:“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这是因为,瘀血内停,肠道失于濡润,故大便虽硬;但瘀血下行与粪便相混,使得排便过程反而变得相对容易;同时,瘀血的颜色会使粪便呈现出黑色。这些临床表现,都是蓄血证的重要指征。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采用抵当汤进行治疗。抵当汤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等药组成,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其中,水蛭、虻虫善于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泻下攻积,四药合用,共奏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之功。通过服用抵当汤,可以使体内的瘀血得以消散,从而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改善神志不清、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原文: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阳明病患者,如果采用攻下法治疗后,患者出现心中懊恼烦闷,且胃中有干燥坚硬的大便,这说明热邪亢盛,燥屎内结,此时可以继续采用攻下法进行治疗。这里的“可攻”,是指可以使用攻下药如大承气汤等,以荡涤肠胃,泻下燥屎,从而缓解病情。

然而,并非所有阳明病患者都适合采用攻下法。条文接着指出:“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这句话描述的是另一种情况:患者腹部虽然胀满,但大便初头坚硬,后续却变得稀溏。这种情况下,说明患者体内热邪并不亢盛,或者热邪已经与湿邪相结合,形成湿热内蕴的病理状态。此时如果盲目采用攻下法,不仅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不可攻之”。

最后,条文强调了对于确实有燥屎内结的患者,宜使用大承气汤进行治疗。大承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药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它适用于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胀痛、拒按、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等。通过服用大承气汤,可以荡涤肠胃,泻下燥屎,从而缓解病情。

原文: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对于病患大便情况的观察是判断病情轻重、寒热虚实的重要依据之一。正是对阳明腑实证中燥屎内结症状的经典阐述。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这是阳明腑实证的一个典型表现。阳明经主燥,当阳明热邪亢盛,与肠中糟粕相结,就会形成燥屎内停,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此时,患者往往会出现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等症状。

绕脐痛,是燥屎内结导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的重要体征。由于燥屎内停于肠道,使得气机运行受阻,从而出现绕脐疼痛的表现。这种疼痛往往呈阵发性发作,时轻时重,与燥屎在肠道内的位置变化有关。

烦躁,是阳明热邪亢盛、内扰心神的表现。阳明热邪炽盛,不仅灼伤津液,导致大便秘结,还会上扰心神,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谵语等症状。

发作有时,说明燥屎内结导致的疼痛、烦躁等症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通常与燥屎在肠道内的运动情况有关,当燥屎移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就会刺激肠道,引发疼痛、烦躁等症状的发作。

综上所述,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这是阳明腑实证中燥屎内结的典型表现。此时,治疗应以攻下燥屎、荡涤肠胃为主,可选用大承气汤等方剂进行治疗。但需注意,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具体用药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而定。因此,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原文: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意味着患者感到烦躁发热,但出汗后症状会有所缓解。这通常反映了体内有热邪,而汗液的排出有助于热邪的外散。

“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这里的“疟状”指的是像疟疾一样的寒热往来症状,而“日晡所发热”则特指在下午3点到5点(即日晡时分)发热加重,这是阳明病的一个典型特征。阳明经主气在申时(即下午3点到5点),此时阳明经气最盛,若阳明有热邪,则会在此时发热明显。

接下来,“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这是根据脉象来判断治疗原则。脉实,意味着脉象有力,反映了体内邪实正不虚,此时宜用攻下法以祛邪;脉浮虚,则脉象浮而无力,反映了邪在表而正气虚,此时宜用发汗法以解表。

至于“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则具体指出了攻下和发汗所用的方剂。大承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适用于阳明腑实证;而桂枝汤则是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的代表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原文: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这里的“大下”通常指的是使用了峻猛的泻下药之后,但患者在接下来的六七天里仍然没有排便。这反映了体内热结便秘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烦不解,腹满痛者”,这里的“烦”指的是患者感到烦躁不安,“不解”意味着症状没有缓解。同时,患者还伴有腹部胀满和疼痛的症状。这些症状共同表明,体内热邪炽盛,阳明腑气不通。

接下来,“此有燥屎也”,这是对前面症状的总结,指出患者体内有干燥坚硬的大便,即“燥屎”。这是阳明腑实证的典型表现。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这句话解释了燥屎形成的原因。宿食,指的是之前摄入的食物未能及时消化排出,积滞在肠道内。这些宿食与热邪相结合,形成了干燥坚硬的大便。

最后,“宜大承气汤”,这是治疗原则。大承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它适用于阳明腑实证,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使热邪得以下泄,燥屎得以排出,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这段描述是关于阳明腑实证的证候特点和治疗原则的详细阐述。在实际应用中,大承气汤的使用需谨慎,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宿食积滞,保持肠道通畅。

原文: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病患小便不利”,这通常意味着患者排尿不畅,可能是由于体内津液亏损或气化不利所致。在中医看来,小便的排泄与体内津液的代谢密切相关,小便不利往往反映了体内津液分布或排泄的异常。

“大便乍难乍易”,这里的“乍难乍易”指的是大便时而困难时而容易,这反映了肠道功能的紊乱。在中医理论中,大便的排泄与脾胃的运化、大肠的传导等功能密切相关,大便的异常往往提示了这些功能的失调。

“时有微热”,这里的“微热”可能是指患者时有低热症状,这通常与体内热邪的存在有关。在中医看来,热邪可以来自于外感六淫之邪的侵袭,也可以由内生五邪的化生所致。

“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这里的“喘冒”指的是呼吸急促、头目眩晕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不能平卧休息。这通常反映了体内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病理状态。在中医理论中,喘冒症状的出现往往与心肺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

接下来,“有燥屎也”,这是对前面症状的总结性判断。在中医看来,燥屎的形成与体内津液亏损、肠道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燥屎内停,不仅阻碍肠道气机,还会进一步耗伤津液,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宜大承气汤”,这是治疗原则。大承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它适用于阳明腑实证,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使燥屎得以排出,从而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