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陛下不好了,皇孙殿下又发疯了! > 第二十二章 出入朝堂
换源:


       从庆和帝恢复太子之位和名字以来,整个朝堂上下气氛都有些暧昧起来。

其中有不少大臣都已经开始观望。

但是大部分的朝臣心里都清楚,如今太子已逝,储君之位尚且空着。

而且,极有可能属于二皇子朱昭旭。

“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一阵阵钟声响起,大臣们在李夏元和朱昭琰的带领下进入了大殿,跪下行礼。

“都起来吧。”

庆和帝今天看起来心情极佳,脸上带着笑容。

“谢陛下。”

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起身。

然而当他们起身的瞬间,心里暗暗有些吃惊。

只见在御案的旁边,除了太监刘忠全之外,还有另外一人,皇太孙朱砚州。

只见此时的太孙身上穿着明黄衮龙袍,上面纹着三爪金龙,看起来气宇轩扬,颇有帝王威风。

而在这下面的几个人当中,脸色最难看的就是朱昭琰了。

一旁的朱昭铭神情淡然,似乎都没有注意到皇太孙的存在。

“诸位臣工。”

庆和帝看着底下的大臣,将他们的脸色尽收眼底,手指微微地敲着御案,“昨天原本想和你们讨论扬州的灾情,可是由于太子之事耽搁了,现在你们说说,应该安排何人前往扬州?”

“以臣之见,应该安排二皇子前往最为妥当。”

这首先站出来的便是李夏元,只见拱手行礼道,“安排大臣前往,不如安排皇子,这样足以彰显陛下爱民之心。”

“其实便是,二皇子在诸多皇子中年纪最长,最具有贤名,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最合适不过。”

说完之后,他冲着身旁的刑部官员使了个眼色。

“陛下,李大人言之有理。”

王甫赶紧站了出来,一脸正色道,“除了二皇子之外,下官实在想不出更为合适的人选。”

“两位大人言之有理!”

“是啊,陛下二皇子乃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二皇子先前也代表陛下前往扬州出巡,深得民心啊。”

其余大臣听了这话之后,不由得纷纷开口道。

“这的确不错。”

庆和帝微微一笑,也是点了点头,随后就将目光看向了一言不发的二皇子,开口道,“昭琰,你意下如何?”

“回父皇。”

朱昭琰心里一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神情严肃道,“先前听闻扬州灾情,儿臣内心也是焦虑万分。现如今能够替父皇分忧,为百姓做事,那自然再好不过,儿臣早就想为大盛百姓做一点实事了。”

这一番话可谓说得完美。

“除了二皇子之外,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前往扬州?”

庆和帝并没有直接答应,反倒是将目光看向了其余大臣。

然而,偌大的朝堂却没有一人开口。

“皇祖父。”

就在这时,站在刘忠全身旁的朱砚州开口了,“孙儿也愿意为您分忧,前往扬州赈灾。”

此言一出,在场的大臣纷纷抬头,有些震惊地看向了这位皇太孙。

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皇太孙虽然从小也接受皇家教育,可是并没有任何参加政务的经验。

虽然说太子贤明,而且能力极强,可这并不表明这位太孙同样如此。

毕竟他们都没有见过朱砚州的能力。

“好啊。”

庆和帝听闻此言,忍不住笑了起来,目光之中满是欣赏,然后看向了底下的朝臣们,“诸位臣工,你们意下如何?”

“陛下,臣以为不妥。”

就在这时,李夏元第一个站了出来。

毕竟他可是极力推荐朱昭琰的。

“哦?”

庆和帝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嘴角微微上扬,冷哼道,“你认为哪里不妥?”

“首先太孙年幼,并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至于如何赈灾,恐怕他都不懂。”

李夏元似乎并未察觉到皇帝的异样,直言不讳地开口道,“再者而言,扬州灾情到今日已经将近十天了,如果太孙去了那边还要学习这些,只怕灾情只会越来越严重。”

他这话说起来可谓是句句在理。

“你们呢?也是同样的想法?”

庆和帝皱了皱眉,目光扫视一圈,又开口问道。

“李大人言之有理。”

大臣们也是纷纷开口附和道。

“父皇,儿臣以为,这对于太孙而言,或许是个机会。”

就在这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朱昭琰开口了。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看了过去。

特别是李夏元为首的几人。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完全就是不敢置信。

“哦?”

庆和帝似乎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忍不住开口道,“你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虽然说太孙年幼,可先前也跟随大哥处理了不少政务。”

朱昭琰闻言,不由得拱了拱手,态度恭敬地回道,“其次便是,这次赈灾说到底无非是筹集银两和粮食。赈灾的事完全可以交给扬州刺史以及官员们去办,并不是太难。”

“有道理,你这话说得极有道理。”

庆和帝见状,也不由得点了点头,“砚州,你以为如何?”

他这次也是有意让朱砚州去学习学习。

况且,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观察一下这位孙子。

“回皇祖父。”

朱砚州哪会不晓得这位二叔的心思?

无非自己去了扬州之后,筹集不到钱粮被训斥,然后极有可能会借着这个机会对他下手。

可他既然下定决心要去,那肯定是谁也拦不住的。

“二叔言之有理。”

他挺直了身子,态度恭敬道,“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机会,而且自认为不会给您丢人。”

“好,既然如此,那这次朕就安排你去扬州赈灾!”

庆和帝很是满意地笑了起来,然后起身环顾一圈,看着底下的臣子们问道,“你们意下如何?”

朝臣们互相看了看,谁也不开口,毕竟皇帝都这么说了,谁敢反对?

“父皇,儿臣认为甚好。”

却见朱昭铭站了出来,低着头开口道,“二哥刚才说得也对,这对于太孙是个历练的机会!而且,赈灾并不难,无非是筹集钱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