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大泽乡 > 朔风劲吹(十)
换源:


       陈胜问道:“具体该怎么办呢?”

天目公道:“先要骄之,让他觉得不可一世,一条路走到黑。对于章邯部,不要阻挡,否则就会成为第二个武臣。要让他一路杀向岭南。对于王离部,只取守势,他攻哪里,就守哪里,只要坚持住就行。待两部越离越远,难以回头之时,敌势不就分散了吗?这时就可发力,各个击破。”

陈胜听了,不觉有些振奋,但很快平静了下来:敌人只是分兵了,彼此并未削弱,怎么各个击破?况且岭南军团到来后,敌人势力更强了,还怎么发力?

天目公看透了陈胜的心事,就问道:“陈涉啊,你说说看,秦军与我军有什么不同啊?”

陈胜道:“秦军装备好,战力强。我军人数多,战力差。秦军不得民心,我军得民心。”

天目公再问:“还有吗?”

陈胜道:“弟子愚钝,一时想不到更多的了。望仙师恕罪。”

天目公替他惋惜道:“人数、战力、民心,三个要素你都抓到了,只是少了预见性。”

陈胜羞愧道:“请仙师不厌指点。”

天目公道:“秦军与我军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秦军补充难,我军却很容易。这是由民心决定的。秦军是打掉一个少一个,我军兵员却可不断补充。这就预示着,秦军将越打越少,我军则越打越多。最终鹿死谁手,不是很了然了吗?”

陈胜恍然大悟了,感激地看着天目公:“仙师果然是仙师,一语道破天机。”

天目公很高兴,从宏观又指点到了细观:“其实,秦廷也有重大失着。比如,只想着调回岭南军团,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垮反秦力量。可他们却没有推演,章邯能到达岭南吗?”

陈胜听了,又愣住了:难道到不了?

天目公看出了陈胜的困惑,就解析道:“岭南及其周边,地广人稀,粮食不足,难以支撑大军调动。始皇帝征服岭南,用了四年时间,粮食是从中原运来的,为此还专门修了灵渠,运输粮食等军用物资。由此可见,大军要想调动,非有中原强力的支持不可!可眼下还有这个条件吗?关东都乱了起来,秦廷哪有人力物力可动员?一旦粮道断绝,章邯就处于了绝境,如何到得了岭南。因此,章邯二十万人,实际上是白费了。”

陈胜脱口而出:“仙师是说,我们一旦断了他粮道,章邯就交待了。而这我们可以轻松做到。”

天目公满意地答道:“是这样的。这就是所谓的‘四两破千斤’,用的是巧劲。军事高手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时机要掌握好,粮道不能断得太早,那样的话,他们就会折回来,我们的压力就大了。要让他们走得远远的,至少要到了九江郡,再断了他粮道。这时,他们就陷入绝境了,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

陈胜赶紧称谢:“弟子谨记了。”

说起王离,天目公的语气就轻松了许多:“王离部虽然凶悍,却架不住诸侯国人多呀。只要处处找要害攻击,王离也就顾此失彼了,不出半年,就支撑不住了。到了那时,形势就逆转了,秦朝的末日也就到了。”

天目公的指点,令陈胜心明眼亮,洞悉了局势历程和走向,作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正确决策,一步步扎扎实实地登上了人生巅峰。



当王离部离开邯郸郡进入东郡后,韩信按照陈胜的指示,悄然撤出了函谷关。

这是明智的决定,因为一旦陷入两路敌军的夹击之中,就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晚年的韩信,将自己的军事思想,总结为“三本”思想:士气是胜利之本,胜势是胜利之本,将帅是胜势之本。

韩信深知,函谷关之所以屏障了章邯二十万大军,就在于进退自如的胜地激发出了士卒的士气,一旦遭到两面夹攻,胜地就成了死地,士卒的士气就荡然无存了,函谷关这个此前的屏障,此刻就成了楚军的活棺材。

这种情况绝不能出现。韩信深知其中的厉害,便在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中,无声无息地撤兵了。

对此,章邯一无所知。

章邯部的斥候,仍然每天在谷道中察看情况。

只要不进入伏击区域,原上楚军根本不理会秦军的行动,仿佛双方都不存在似的。

有两次秦军斥候试探着进入了伏击区。

(感谢友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