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大泽乡 > 朔风劲吹(十一)
换源:


       第一次时,行进了两三百步,原上的木头便雨点般砸了下来,十几个斥候,只有一个侥幸跑了出来,其余的都倒在了地上。

第二次时,秦军心有余悸,没敢走太远,只深入了五十步,也被木头砸中了两个,其余的拼命逃了出来。

此后,秦军再没敢越雷池一步,只是临近观察情况。

韩信撤军五天后,才有一个盗贼出身的斥候“百里悉”窥见了端倪。

百里悉发现,原上的树林中有鸟叫声,这意味着树林中没有人,否则鸟是不会栖息的。

为了避免谎报军情遭到处罚,百里悉一连几天都充当斥候,进入谷道。观察了两天后,认定原上无人,便向队长汇报了新发现。

队长高度重视,就层层上报到了章邯那里。

章邯闻报,立即责成甘鹫马上派人侦查情况。

甘鹫接到指示,立即成立了一个侦查组,指派百里悉为组长,带领十个从此前解散了的偷袭小队中选出的组员,立即沿着谷坡上原,察明情况。

十二月的稠桑原,朔风凛冽,吹入树林,发出或尖锐或低沉的各种声音,侦查组成员,由于担心遭到箭矢暗算,个个胆战心惊,本能地不时停下脚步,紧张地察看周边的动静。

百里悉也很紧张,多年的行窃经验告诉他,遇到高明的对手,布下的迷魂阵,足以以假乱真,心中自然也多出了一份小心。

好在一路上有惊无险,半个时辰光景,终于看到了守军阵地。

出于谨慎,侦查组先是隐蔽观察。但见一堆堆木头摆在谷沿上,却不见驻扎的士卒,除了风声和偶尔的鸟鸣声,不闻任何动静。

约莫一刻钟,百里悉认定守军撤走了,便率先走了出来,其余士卒也尾随跟进。

再往前看,也是同样的情形。

百里悉悉心观察,士卒的驻地清晰可辨,埋锅造饭的痕迹也清晰可见。

凭借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百里悉知道,守军撤离至少有五天了。

百里悉心中狂喜,立即收队,回去向上级汇报侦查到的情况。

章邯得知情况后,心中五味杂陈,立即命令甘鹫率领先锋部队,向函谷关进军。

甘鹫立功心切,令前锋部队以急行军速度,控制函谷关。

不到一个时辰,前锋部队就占领了函谷关。

章邯见打通了出路,立即命令桓翮留下三千京师军镇守函谷关,其余部队出关,向荥阳城开进。

受阻了二十多天的骊山军团,如同压缩到极限的弹簧突然失去了压力,迅猛地反弹了回来,先头的骑兵部队,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到了荥阳城下,比王离的先头部队早到了一天半。

这让章邯找回了一些颜面。

此时,围困荥阳的田臧大军,已撤围三天了。



十二月初的冬天,秦末的三颗明星在荥阳城聚首了。

被围困了三个多月后,终于解围了,李由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进了肚子里。这意味着,自己成功地抵御住了贼寇的攻击,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和李家在朝廷地位的稳固,增加了一块重重的砝码。

为了表达诚意,两军到来时,李由都亲身到军中会见主帅,表达劳问和感激之情,并作为东道主,为大军提供必要的军需。

两支队伍都到达后,李斯就在府邸为两人接风,并交流作战经验。

三人中,王离是三代星,渊源最深。祖父王翦是一代星,父亲王贲是二代星。

李由是二代星,父亲李斯是一代星,由于李斯是当朝丞相,因此李由这颗星最亮。

章邯则是初升的一代星,如今肩负着平乱重任,前途不可限量,因此是最大的潜力股。

三人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对平乱极为关心。因为他们都被推到了第一线,平乱结果直接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三人中,最为轻松的应该是李由。他不是军人,只是三川郡郡守,是由于地缘关系被牵连进来的。按理说,凭借李斯的地位,调离这个是非之地,并非难事。但此时,能够去的地方不多了,除了靠近秦地内史郡的几个郡外,已别无选择了。此时搞调动或进入朝廷,矛盾就会很尖锐,极易授人以柄。唯有平乱顺利,恢复昔日的秩序,事情才好办。

王离是长城军团主帅,职责就是战场拼杀,匈奴也好,贼寇也罢,都是建功的对象。而且贼寇毕竟是聚集起来的底层民众,装备、技能都比匈奴差远了,好打,因此并无顾虑。

章邯则是临危受命弃笔从戎,渴望建功立业。但出师不利,被阻于函谷关外二十多天,当头就挨了一棒。由于缺乏疆场经验,章邯心里不免嘀咕起来:是对手太强了,还是自己太菜了。如今有了和王离、李由当面交流的机会,章邯非常珍惜。宦海沉浮的经验告诉他:实践和学习是成功的基础。

(谢谢关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