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了苏联红军“纸面实力”的巨大水分,观众们已经明白,这头“红色巨熊”的体格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壮。但系统接下来要揭示的,是一个更加深层、更加致命的问题——它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光幕色调变得更加阴暗,气氛也随之压抑下来。画面聚焦于苏联国内,时间回溯到1937年至1938年,那段被称为“大清洗”或“叶若夫时期”的恐怖岁月。
【聚焦指挥系统:“大脑”与“神经”的摧残】
系统声音低沉而肃穆:“如果说,编制混乱和装备问题只是让苏联红军的‘肌肉’显得虚弱,那么,战前由斯大林主导的军队‘大清洗’,则几乎彻底摧毁了红军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为1941年的灾难埋下了最致命的伏笔。”
【“大清洗”的残酷:将星陨落,精英尽丧】
光幕之上,开始滚动出现一长串令人心惊肉跳的名字和肖像,他们都曾是苏联红军中声名赫赫、才华横溢的高级将领:
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现代“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创立者和积极推动者,极具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
亚历山大·叶戈罗夫元帅:国内战争英雄,经验丰富的高级指挥官。
瓦西里·布柳赫尔元帅:曾在中国担任军事顾问,参与远东对日作战,实战经验丰富。
伊奥纳·亚基尔一级集团军级:被认为是红军中最有才华的将领之一。
耶罗尼姆·乌博列维奇一级集团军级:同样是以色列国防军之父之一的杰出军事理论家和指挥官。
……以及其他大批军长、师长、旅长、团长等各级军官。
伴随着这些名字和肖像出现的,是触目惊心的红色“X”标记,以及冰冷的判决结果:“判处死刑”、“枪决”、“流放”、“失踪”……
系统解说,语气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沉痛:“在1937年至1938年的短短两年间,一场以‘肃清托洛茨基分子和外国间谍’为名的政治清洗席卷了苏联红军。据不完全统计,5位元帅中的3位、15位集团军司令中的13位、85位军长中的57位、195位师长中的110位、406位旅长中的220位,以及数万名团、营、连级军官,遭到了逮捕、审判、处决或流放清洗!”
“这些被清洗的军官,绝大多数是红军中最有经验、最具才华、思想最活跃的精英骨干!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苏波战争甚至西班牙内战的洗礼,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指挥能力。尤其是像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他们所倡导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强调诸兵种协同、利用坦克集群进行深远突击,本是应对德国‘闪击战’的有效良方!然而,随着他们的倒台,这些先进的军事思想也被视为‘异端邪说’而遭到废弃!”
【抗战世界反应】
“啥?!!”李云龙直接从座位上跳了起来,眼珠子瞪得像铜铃,指着光幕上那些被打上红叉的将领肖像,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变调,“自……自己把自己的元帅、将军都杀光了?!这……这他娘的是人干的事儿?!疯了!苏联的头头绝对是疯了!!”他感觉自己的脑袋完全不够用了,这比之前樱花陆海军内斗还要离谱一万倍!
“这……这简直是自毁长城!自掘坟墓啊!”赵刚也是脸色煞白,浑身冰凉,他无法理解这种规模和残酷程度的内部清洗,“将星陨落,精英尽丧……一支军队失去了最有经验、最有能力的指挥官,如同一个人失去了大脑和灵魂!这还怎么打仗?!难怪……难怪他们会败得那么惨!”
楚云飞紧握着拳头,牙关紧咬,眼中充满了愤怒和……一丝恐惧。他愤怒于这种对功臣良将的残酷迫害,也恐惧于这种不受约束的权力可能带来的灾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猜忌功臣了!这是……这是对自身力量的毁灭性打击!如此愚蠢、如此残酷的行径,简直是闻所未闻!”
战士们更是瞠目结舌,议论声中充满了惊骇和不解:
“天啊!杀了那么多将军?为什么啊?”
“太可怕了!这比上战场还危险!”
“这样的军队,谁还敢带兵打仗?”
【帝皇空间反应】
皇帝们更是被斯大林这种“自毁股肱”、“滥杀功臣”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这严重触犯了他们作为君主维护统治秩序和珍惜人才的底线!
“昏聩!!暴虐!!”秦始皇嬴政须发皆张,龙颜大怒,“无故诛杀统兵元帅、股肱之臣,此乃自取灭亡之道!与夏桀、商纣何异?!如此残暴之君,岂能长久?!”
“汉高祖杀韩信,尚有功高震主之嫌。此苏联之主,竟无端屠戮如此众多将帅?”汉武帝刘彻眼神冰冷,杀气四溢,“猜忌滥杀,必致人心离散,人人自危!长此以往,国中良将尽丧,庸才充斥,焉能抵御外侮?!”
“魏征曾谏朕:‘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以为,将帅亦如舟之桅杆、栋梁。”唐太宗李世民痛心疾首,“今此苏联之君,竟自毁栋梁,自沉舟楫!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此等倒行逆施,天理不容!”
“杀!杀!杀!这个当皇帝的就该杀!”明太祖朱元璋更是直接喊打喊杀,“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自己手底下有本事的将军全给宰了!这是嫌国家?得不够快吗?!昏君!彻头彻尾的昏君!”
乾隆皇帝也收起了之前的从容,脸上写满了震惊和厌恶:“朕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亦曾有将领办事不力或心怀叵测,然处置亦需有度,岂能如此……大规模地株连屠戮?!此非治国,乃是祸国!此等君主,纵有广袤疆土,百万雄兵,亦难逃败亡之运!可悲!可叹!”
【指挥僵化与恐惧文化:庸才当道,墨守成规】
“大清洗”的直接后果,就是红军指挥体系的全面瘫痪和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惧文化的蔓延。
系统解说:“大清洗之后,空缺出来的指挥岗位,被大量仓促提拔起来的年轻军官填补。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足够的经验、能力和威望,却因为政治上的‘可靠’而被推上高位。更重要的是,前车之鉴令他们噤若寒蝉,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为了官场常态。”
画面上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位新提拔的集团军司令,面对复杂的战场态势,完全不知所措,只能机械地重复上级的命令。
一位师长在接到明显错误的指令时,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选择“坚决执行”,因为他害怕被扣上“违抗命令”、“破坏分子”的帽子。
前线部队遭遇突袭,急需后撤调整,但各级指挥官层层请示,无人敢拍板做决定,最终贻误战机,导致部队被包围。
“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氛围下,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被彻底扼杀。指挥官们最关心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不是如何打赢战争。他们宁可看着部队被消灭,也不敢承担任何可能的‘政治风险’。整个指挥链条变得异常僵化、迟钝,完全无法适应德军那种快速、灵活、强调前线指挥官自主性的‘闪击战’节奏。”
系统甚至提及了斯大林本人的影响:“更有甚者,最高领袖斯大林本人,虽然缺乏系统的军事教育和指挥经验,却常常直接干预前线指挥,甚至越级下达指令。他的‘英明指示’往往脱离实际,进一步扰乱了本就混乱的指挥秩序。”
【双线反应:对体制之恶的深刻认识】
看到这里,两个世界的观众都明白了,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的崩溃,不仅仅是装备和编制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指挥体系的彻底瘫痪和弥漫其间的恐惧文化。
抗战世界:
李云龙沉默了,他虽然粗犷,但也知道带兵打仗最怕的就是上面瞎指挥和下面不敢担责任。“这……这仗还怎么打?当官的都成了缩头乌龟,光想着保命,谁还真心替士兵着想?替国家打仗?”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赵刚在笔记本上写道:“政治运动对军队的过度干预,导致指挥体系僵化、人才断层、恐惧文化盛行。失去了灵活高效的指挥,再庞大的军队也只是一盘散沙。”
楚云飞眼神凝重:“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若指挥体系已然腐朽僵化,则军队之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此苏联红军之例,足为万世镜鉴!”
帝皇空间:
皇帝们更是对这种体制性的僵化和恐惧感到深恶痛绝。
“上下离心,将官自保,士卒何辜?!”(秦始皇)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君主猜忌,则臣下必不敢尽力!”(汉武帝)
“为政之道,在于信任与放权。若事事掣肘,人人自危,则国事必颓!”(唐太宗)
“这皇帝当得!把手下人都吓成傻子了!还怎么指望他们去打仗?!”(明太祖)
“唉,用人失察,制度僵化,言路堵塞……国之大弊,莫过于此。”(乾隆)
观众们深刻地认识到,“大清洗”的阴影如同一个巨大的魔咒,笼罩在苏联红军的头上,使得这头本就虚弱的“巨熊”彻底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那么,当这支编制混乱、装备落后、指挥瘫痪的“纸面战神”,遭遇到战术先进、配合娴熟、气势汹汹的德军“闪击战”时,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下一章,将聚焦于双方战术思想的巨大鸿沟,以及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