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我是先知之从知青到财阀 > 第四十二章 一入帝都,春深似海
换源:


       早晨从家中的行军床上醒来。

或许是心情完全不同,沈长安此时感觉到处都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金色的阳光粒子从窗格间悄然洒落,带着一丝的温暖,穿透了冬日的寒意。

这光线似乎能将沈长安过往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满室宁静。

在这光影交错之间,仿佛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让人变得慵懒起来。

沈长安他们家住南锣鼓巷的兵马司胡同。

南锣鼓巷因为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像一个驼背的老头,人们就说成是锣锅巷,直到乾隆年间,才改称南锣鼓巷。

后面又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这里一度是达官贵人的聚集地。

其中不乏王侯将相、社会名流、文人骚客等。

比如僧格林沁的王府、大总统冯国璋故居、以及老蒋的北平行辕、大画家齐白石住宅。

沈长安他们家院里有一棵枝干粗大的枣树,枝头光秃秃地风也吹不动,看着倒像是成了精的妖怪。

这会儿枝杈上经常会长一种虫子——“洋剌子”。浑身硬毛,那毛要是碰到皮肤上,立马红肿,让人又疼又痒的。

春天一来,嫩绿的叶子又会从枝条里钻出,枣花开后,淡淡的花香味能一直飘飘荡荡的溢满胡同。

他们家胡同前面就是中戏的大院子,每天都能清楚地听到学生上课钟声,每天清晨都有咿咿呀呀的吊嗓子声音。

沈长安觉得这种慵慵懒懒的感觉舒服极了,这就是家的感觉!

上完大夜刚下班的老妈苏佩兰一进院子,就看着蹲在廊下洗脸的老三。

“三儿!三儿!你可算是回来了!”苏佩兰惊叫起来!

急乎乎地喘着,高兴的把手中的菜篮子一扔,冲上来是看了又看上下摸了摸,眼眶不由自主地先红了起来。

“天可怜见的,总算是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苏佩兰眼含热泪的说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时听到声音的邻居们打开房门,纷纷走了出来。“佩兰啊,你们家长安回来了啊?”

“昨晚就听到动静了,我还以为你们家来客人了。”

“哎呦,三儿回来啦!”

“哈!小霸王回朝了!”

“黑了,也瘦了点!个长高了!这下乡是锻炼人啊!”

这里边有邻居、同学、发小,以及胡同其他院儿里的相熟的街坊邻居们。随着不断的贺喜声,客套话,那叫一个热乎。

整个院里几乎都站满了人。这时候的院里,那是个什么景儿啊,那真是热闹非常。

院里还有几个年纪比较小的,比较不熟悉沈长安的,掀开门帘一言不发,好奇的静静观望,像是怕出声打扰。

“三儿去北大荒都三年了吧?都成大小伙子了。”

“哎,老三回来了。”苏佩兰高兴地和围上来打招呼的邻居们说道。

“边三儿,辛苦你去胡同口副食店打个电话个他爸爸,就说我们家三儿回来了,让他晚上回来。”苏佩兰紧紧地握着沈长安的手,和邻居发小边三说道。

“好嘞,我这就去。”边三答应一声就出了大门。要到胡同口用一下公用电话,好把沈家三哥回家的消息告诉正在上班的老沈叔。

突然间,苏佩兰就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

好在在满院子人的错愕里,还有边婶儿和罗婶儿懂得苏佩兰的心,这老邻居很能理解她身为母亲的心情。

于是一个递过来一块手绢,一个扶着连声安慰,也都陪着苏佩兰红了一双眼圈。

罗大婶儿念叨,说苏佩兰这几十年把家里的六个孩子拉扯大,属实不易,老三又下乡远走万里,直接到了国门边上,

如今苦尽甜来,总算是回来了。

自从长安下乡去到边疆,老沈叔嘴上不说,但是都是一天天数着日子,一张张撕着日历过的,就盼着这个儿子能早日回家,接到电话,一定会非常高兴。

沈长安他们家是一个大宅子的西跨院改建的,是解放前夕,沈家老爷子从一个外逃的税务小吏手里买下来的东厢房。

一进院里住着边家、陈家、沈家、林家、王家和高家,倒座房里还有苏家、黄家、伍家共九户四十几口人,已经朝夕相处,彼邻而居数十年了。

现在沈长安的母亲苏佩兰、老爹沈大秦;大哥沈京兆、大嫂李思彤、小侄子闹闹;二姐沈佳阳和四弟沈凤城、还有两个双胞胎妹妹沈佳雯、沈锦春一家十口人生活在这三间东厢房用木板隔成六间小小的屋子里。

父亲是正团级政工干部转业,祖籍长安,高丽战场转业复员回来,打报告要求去艰苦的岗位,分到了石景山钢厂保卫处,后来又转任派出所所长。

老爹这人清廉了一辈子、正直了一辈子,六个子女在读书升学、就业、参军、分配各方面从没沾过他的光。

幸亏子女们也都争气,都没长歪,也就是沈长安淘了些。

他的战友众多,各个行业身居高位的都有,只要他开口,总能找到方便之门,老头子怀着对党的事业无限的忠诚,一辈子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子女,从不肯以权谋私。

大哥沈京兆已经结婚,大嫂李思彤在街道被服厂上班,大哥的工厂暖水壶厂效益也差,但是和满坑满谷的待业青年比起来又算是好的,小侄子闹闹才两岁,现在大嫂又怀上了个老二。

沈长安当初下乡就是把无线电厂工作指标让给了二姐沈佳阳,二姐一直非常内疚。

现在家里还有一个四弟沈凤城、两个双胞胎的妹妹佳雯、锦春还在读初中。

沈家祖籍西安,所以他老爹就把京兆、长安、凤城古代西安的雅称用做了三兄弟的大名。

“岁月从不败美人”说的就是老妈苏佩兰。

老妈苏佩兰是帝都人,解放前就在教会道济护士学校毕业,后来在医院工作,是内科护士长。

历经了这么多年苦难的岁月,生儿育女天天柴米油盐?家庭生活的琐碎和辛苦,带给她的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沉淀,反而更加激发了她对生活的热情。

在老妈的身上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的气质高雅,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韵味是岁月赋予的宝贵财富。

一个上午,老妈就拉着沈长安的手问个不停。

似乎怎么也问不够,恨不得儿子把在乡下的每一天发生过的事儿都给描述一遍。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老少爷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您捧个人场!

鲜花这些都是不要钱的,伸出您发财的小手点一点,不收费不收费不收费!

不要钱的鲜花砸过来啊,有多的月票您扔过来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