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刘备:种田三造大汉 > 第6章 准备求学
换源:


       正当刘备盘算着何时携刘恪前往简家庄打秋风之际,

不料简家庄的马车竟先一步抵达了楼桑里。

原来,简家庄今日有贵客临门,

那位曾在城中为简家少爷和少夫人从恶徒手中夺回钱袋的“英雄”今日造访。

简老爷闻讯,大开庄门,亲自出门迎接。

宴席上,简老爷双手举杯,热情劝酒,

歉意满满地说道:

“老夫之子现任方城县记室掾,

不在家中,招待不周之处,

还望两位贵客海涵!”

刘备听闻此言,心中一动,

原来简雍的父亲竟是方城县掌管文书的官员,

难怪最近花二郎一伙泼皮销声匿迹,

想必是简家在暗中施力。

一旦事情牵扯到官府,

便都不再简单,古今皆然。

于是,他起身行礼道:“老太公言重了。

简叔父公务繁忙,我们怎敢惊扰?

我兄弟二人与简家公子一见如故,

此番前来打扰老太公清净,实属罪过!”

简太公作为一庄之主,又是长辈,

今日特邀刘家兄弟上门,

宴席上更是殷勤作陪,究竟所为何事?

原来,前次简家娘子与简雍回庄后,

向简太公提及此事,

简太公当即大怒。

他膝下子女众多,

却唯独钟爱简雍这个嫡孙。

在这个重视嫡庶的时代,

简雍自然被视为掌上明珠。

得知毛四这等卑劣之徒竟敢对自己的宝贝孙子下手,

虽只是抢了个钱袋,

但简太公岂能善罢甘休?

他当即修书一封急报方城,

让儿子回来,

率领庄上的家丁奴仆打上门去。

然而,书信到了方城,却被儿子简大郎拦下。

简大郎身为方城县记室掾,

与涿县县丞交情深厚。

而涿县县尉则是另一拨人,

与县丞两派互不对付。

简大郎深知花二、毛四等人是县尉的爪牙,

担心其中另有隐情。

于是,他回信劝阻父亲,

道出其中关节,

并表示等自己调查清楚后再作打算。

简太公了解儿子的手腕,

便强压下怒火。

简大郎随后派了几个心腹奴仆去打听

刘备兄弟与花二等人大打出手的事情。

此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随便在街上找个闲汉都能说得唾沫横飞,

仿佛亲眼所见。

简大郎得知后,

对能从花二郎一伙人手中逃脱的刘备、

刘恪两兄弟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深知县丞被县尉暗中压制,

便想为好友排忧解难。

若得刘备兄弟这般壮士对付花二等泼皮,

便如同去了县尉一只臂膀。

当时,简大郎便吩咐下属继续探听刘备、

刘恪的消息。

下属回报后,简大郎先是哭笑不得,

原来老父信中语焉不详,

折了花二面皮的竟是两个少年。

再一看,此二人还是大汉宗室之后,

虽然只是远支旁系。

起初,他笼络二人的心思淡了些。

但再往下看时,却不禁击掌赞叹。

刘备兄弟二人母病父丧,

守丧三年后独自养家,

既有勇武又纯孝,

这样的少年怎能不令人喜爱?

于是,他心中有了计较。

简大郎回家后与父亲商议:

“父亲,陈子悠(涿县丞)已向张县尉表示不满,

毛四欲上门赔罪,被我拒绝了。

我家娘子和孩子既然无事,

便不必让这等人上门,

免得污了我家门第。”

简太公此时火气已消,

便道:“便由你做主吧!”

简大郎又说:“父亲,

儿子还有一事禀告。

那日出手相助的两位义士,

乃是城外楼桑村刘家之人。

刘家身份特殊,

更兼刘备事母至孝,又有勇武。

此等人若有机缘,

他日必成大器。

我便暗中放出风声,

此番我简家不计较,

但须不得招惹刘家子,

否则我简家庄必不善罢甘休!”

简太公闻言,抚掌笑道:

“我儿办事,深得我心。

那楼桑刘家,其实也是个不好惹的。

花二若是敢挑拨刘家子,

必不能讨到好处。

不过,我儿如此这般,

他日刘家子得知,

也算是报了当日相救之恩。

既然我儿料定刘备乃非常之辈,

有机会也须照看一二,

如此方为上策。”

简大郎笑道:“不急,他年纪尚幼。

反正我简家已经与他结下了善缘,

来日方长嘛。”

父子二人商议已定,方才辞别。

也因此,才有了今日的宴席。

酒过三巡,简太公笑道:

“两位高义,老夫感激不尽。雍儿过来。”

说着,他唤过简雍,

命简雍向刘备、刘恪行大礼,以兄呼之。

刘备兄弟二人连忙起身避让,

挽住简雍,连称不敢当。

简太公抚须笑道:

“老夫年逾花甲,

膝下只得此一嫡孙。

往日里视之如珍宝,

却不想前番在街市中遇上泼皮。

若非二位出手相助,

后果不堪设想。

此一礼,二位还是当得的。”

说着,他又暗示花二等人以后不会再找刘备兄弟的麻烦。

刘备、刘恪大喜过望。

他们虽然不惧花二等人,

但也不愿与这等无赖纠缠不清。

如今简家出手压下此事,

自然是再好不过。

于是,他们拜谢简太公的援手之情。

简太公笑道:“二位无需如此客气。

此事乃因我家孙儿而起,

我岂能坐视不管?

我家雍儿往日里娇纵了些,

还望二位日后多多亲近看顾,

也算全了二位相救之恩。”

刘备兄弟二人盛情难却,

便在简家庄上留宿一晚,

直到次日早晨方才离去。

刘备回到家中,便向母亲请安。

刘母见儿子高大健壮,

心中欢喜之余却也暗暗担忧。

儿子长大后有主见,

又从叔父那里学得一身拳脚功夫。

若是不给他找点事情做来羁绊住他,

说不定又会惹出什么祸事来。

她暗叹一口气,

又想起昨日县城传来的那个消息,

心中稍稍安定下来,

便出言道:”我儿,

你把左边墙角最下面那个箱子拖出来。“

刘备不知道母亲此言何意,

却也不多问,乖乖上前,

把箱子给拖了出来,

心中却暗道,什么东西,这么沉。

正在想,便听得母亲吩咐打开,

便把箱盖一揭,

只见箱子中堆满了尖尖一堆五铢钱。

刘备惊呆了,这么多钱,哪来的?

便回头眼睁睁的望着母亲。

便听得刘母道:”我儿,你辛苦赚的钱,

和为娘自个攒下的,都在这。

本来想给你留着娶亲用。

不过现在还有更要紧的事,

昨日为娘得到消息,

本县卢议郎回乡祭祖,已在途中。

我儿,卢议郎乃真正有大学问之人,

昔日也与你父相识。

听闻卢议郎于洛阳择徒授业,学子云集。

待得卢议郎回乡,你便与十一郎登门求学。

此番机遇难得,却不可错过!“

刘备还没缓过神来,他辛苦赚钱,

除了给母亲买药之外,

所有钱财全交给母亲以资家用,

殊料母亲居然还存了这么多全部留着给他用。

一时间心中酸楚难当,

不禁眼眶发红,

却没反应过来卢议郎是哪个,

当下愕然看向母亲,

道:”娘亲,哪个卢议郎?“

刘母叹道:”哪个卢议郎?

涿县除了卢植卢子干外,

还有哪个卢议郎?

我儿,卢议郎师出名门,学问高深,

你若拜于门下,定要好生学习,

不可怠慢,如此方不负老母与你那可怜的父亲。“

到早死的刘弘,刘母又不禁泪湿了眼睛。

刘备不禁一阵发晕。

卢植卢子干,他当然知道,

原本历史上卢植也是他的老师。

只是,卢植不是跑到九江去平叛,

然后回洛阳和蔡邕等人一起去鼓捣那什么熹平石经了吗?

怎么突然回涿县了?

历史中的刘备拜在卢植门下,

却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怎么看都是一个浪荡子。

虽然结交了公孙瓒和一些豪侠,

(估计这些豪侠也是他日后在涿县起事的班底,

而公孙瓒在黄巾之乱后也给了他一定的帮助。)

却不免失去了卢植的喜爱。

卢植是谁?

马融是他师傅,郑玄是他同门。

他自己也是一代儒宗,

大汉的经学权威。

中国儒学史上都留下名字的光辉人物。

这样的学术大师,

对刘备不求上进的学习态度自然是心中不喜。

历史上的刘备年纪轻轻便知结交朋党,以为势力。

不可谓眼光不精确。

但仔细想来,却不免得不偿失。

汉代政治,乃是典型的精英政治和门阀政治。

放着允文允武有能力有声望的卢植的大腿不去抱,

不得不是一大失策。

黄巾之乱爆发后,

刘备聚拢豪杰,

又得关张之助。

平乱之功不低却只得了个县尉,

最后还被一督邮吏逼得弃官而走,

为何?缺乏上层关系。

弃官之后刘备开始了他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一生。

投公孙瓒,投曹操,投袁绍,

直到建安六年投奔了刘表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刘备期间也有为徐州牧统领一州之地的风光,

只是为何没有守住呢?

很简单,没有人才。

武将堪用,却无谋主。

徐州本地豪强倾心相助的只有一个陈登和麋竺,

其他人不是争权夺利就是背后下绊子。

在面对吕布,

陈宫组合时,

如何招架得住?

直到在荆州,

醒悟过来的他三顾茅庐,

恭请孔明出山,

开始大肆笼络士人之心,

如此方才奠定日后之基业。

只是那时刘备已经四十有七了,

蹉跎了半辈子大好时光,

甚为可惜。

反观自黄巾之乱中崛起的曹操,

袁绍,孙坚等辈,

不是世家出身,

便是走的上层路线。

俗话朝中有人好做官,

再借势聚拢各方英杰之士,

于是他们一步步水涨船高,

把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刘备甩得几乎没影。

若是能紧紧抱住卢植的大腿。

情况肯定便会不一样了。

首先,卢植除了一个名传千古的师兄郑玄外,

还有个同样名震四海的师傅马融。

不马融,单郑玄,

这绝对是一个牛人,

在世时便是一代经学大师,

死了还入祀孔庙。

独创郑学,门人弟子数千,

其中佼佼者无数,

后来跟随刘备的孙乾便是其中之一。

还有什么赵商,崔琰,

国渊等等史书上有名有姓的人物,

皆出自郑玄门下。

刘备若是能得卢植之助,

这么浩大的人才储备库便不会流失。

可惜如此大好机会,

刘备却没有把握住,

以至于当初就一个简雍跟着,

要到了徐州,才多了孙乾,陈登和麋竺。

比起曹操,袁绍等人的谋臣如雨,寒酸得很。

再者,有了卢植相助,

刘备便不再仅仅是乡野一没落宗室子弟。

演义中刘备为何每见一人,

便要喊了一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备刘玄德?

因为他除了这个身份,

便没有其他好的了。

袁家四世三公,累世缨簪,深得人望,

故袁绍不过中人之姿,

而独霸数州。

曹操,名相曹参之后,

父祖皆是侯爵,一起事,

便有河东卫家鼎力相助,

以后更是有无数豪杰贤达相投,

从而鼎定北地霸业。

这,便是名望的好处。

而能得卢植青睐的刘备,

还会缺少刷声望的机会和途径吗?

想通此节,刘备暗暗决定,

一定要使出浑身解数,

使得卢植重视自己,

最好能把自己当做嫡传弟子培养。

然后自己一面亲善士子名儒,

一面结交游侠豪杰,

如此养望数年,

若是到得黄巾之乱前,

能有一官半职更好。

到时自己大旗一竖,聚合人马,荡平黄巾。

然后封官加职,

如此方能在天下大乱之时,

不弱曹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